昨日,西南大学校园“林黛玉”竞选引爆校园古典风。200多名班花系花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PK战,美女们各施才艺,争艳斗奇。 在经过紧张、苛刻的评选后,最终有30名号称最具“古典美”的绝世美女成功杀入决赛,将进行校园版林黛玉的终极PK。(11月25日《重庆商报》)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美的。在《红楼梦》第三回,作者描述林黛玉道,“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西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人,而林黛玉比西施还要胜上三分。可见,林黛玉的美是“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以至于凤姐一见就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在宝玉的眼里,更是“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的美,其实还体现在她的才华上。她的诗词,向人们阐释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向人们讲述了她的身世和情操,向人们展示了她非凡的艺术才华。每每和大观园里的姐妹们一起作诗,林黛玉的诗总是“力拔头筹”。读她的《秋窗风雨夕》,让人不由黯然神伤,“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读她的《葬花辞》,让人不由感叹红颜易逝,“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多情、她的善感,她的丰富、优美的内心世界,无不打动着读者的心。
但是,林黛玉的美是别人学不来的。她的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凄美”。这种美,结合了她的外在之美和内在之美。外在出众,内在更具鲜明个性和超俗气质。两者的结合,才赋予了林黛玉的“希世俊美”。如莎士比亚所说:“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仅仅有外表美,是没有灵魂的美,或者说是世俗之美。你可以模仿她的一言一行,可是你能模仿她独具个性的魅力和精神世界么?她的内在美,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模仿。
看一看今日西南大学校园里的“林黛玉”,她们在做些什么呢?诗词歌赋不会做,便是背诵也很困难。据说最终的30位美女,每天都在进行茶艺、诗词、插花、古代舞蹈和古代女子妆容的培训。培训要求吃饭细嚼慢咽、走路走小方步、微笑不露牙齿等。这便是所谓的“古典美”了。这些东西,只是封建礼仪罢了,哪里谈得上美?况且,封建礼仪正是封建社会对女性人性束缚和压迫的一种体现。要是按照封建礼仪的模式来培养“古典美”,不仅荒谬和有辱古典美内涵,也让人类的审美及文明倒退到了缠裹脚布的时代。
还让人惊讶的是,佳丽们练练嗓子喊出了一声:“皇上”,就会引发围观人群的一阵莫名骚动。人们的骚动,恐怕是被佳丽们奉为皇上而一时间的“受宠若惊”。假如小说中的林黛玉在世,她看到有如许“林黛玉”在大声喊着“皇上”时,会作何感想?她一定羞愤到吐血而亡。贾宝玉爱林黛玉,不只是因为林黛玉外表美,更因为林黛玉蔑视功名权贵不向世俗低头。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林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这就是林黛玉,这就是林黛玉不同于他人之处。
在今天,展示自己的“美”,本无可厚非。可作为西南大学的现代美女们,如其不伦不类的模仿林黛玉,按照封建礼仪的那一套打造自己,不如做回真实的自己。做现代美女,难道不好吗?现代美,并不比古典美差。如果说古典美是婉约派,那么现代美就是豪放派。有人欣赏婉约,自然会有人欣赏豪放,何苦一定要模仿古人,以某些人的审美观为标准改变形象屈服于人呢?也许,你按照他人的要求改变了,自认为是很美好的,实质上则是破坏了美好,变得丑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