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只为夺食,SNS网站忽视的疑问


 

25日,一份51的声明称,彩虹软件是51.com所属的一款合法的即时通讯辅助软件,腾讯公司无权擅自认定彩虹软件非法。腾讯公司市场部回应居然有合法注册的企业从事外挂制作,我们难以置信。腾讯和51的旷日已久的暗战正式公开化,本来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SNS市场散发着疯狂的气息。

 

 

庞大的腾讯帝国和专注于社区的51并不是在同一档次的对手。本来QQ垄断的地位足以让马化腾养尊处优,但腾讯赖以生存发迹的QQ正在日益受到51的威胁。51不但有和腾讯空间一样的51博客,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对于同时都把青少年当做主要用户的两家企业来说,直面的竞争不可避免。

 

何止是腾讯和51,校内和占座口水战还没有完,突然杀出了开心网。陈一舟上演的山寨开心至今让很多人瞠目结舌。在这股热潮中,还有不计其数的SNS在不断推波助澜,对于用户的争夺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一个普通的用户来说,SNS网站带来的核心利益是什么?答案是依附在社交网络上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社交网站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不能主导用户决定关系的远近,关系的权重,关系的疏密,主动权至始至终掌握在用户的手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常困惑的一个现象是,玩SNS,开始的时候,我们疯狂的加好友,成百甚至上千。但一阵热度过后,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朋友的人却沉寂了下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在联系一次,而他们就成排成排的在好友栏里躺着。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事实也是如此,请问,和你称兄道弟的高中密友,你还能联系到的有几个?关系还是像以前那么铁吗?人际关系带来实际的现实利益才能让用户对于关系网产生粘度。

 

 

笔者认为,时间和空间,加上事件的维度让人际关系的坐标频繁跳跃。一个人从青少年开始直到基本稳定的中年,要经历多少人际关系的变迁。现在社交网站对于用户的争夺自有现实的利益,疑问在于随着用户现实中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交网站怎么能满足这种无法避免的新需求?社交网站怎样伴随用户的成长?校内失手白领市场不正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人际关系的大迁移的验证吗?

 

似乎矛盾解决的办法是,用户可以拥有多个关系网,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每个关系网都可以带来不同的利益。而对于关系网的整合,美国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网站。想问的是,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