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叙述中国的庞大的流浪小说----《自由比利时报》


           一部叙述中国的庞大的流浪小说

                                               《自由比利时报》2008-5-30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无所畏惧,他们不惧怕庞大的现实、突兀的真相,不惧怕融汇庸俗和经典。余华,这位或许可称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亦不向它们屈服。Actes Sud发行了法译本《兄弟》,这部巨著叙述了中国四十余年的历史:从文化大革命到当代的经济开放。“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他说,“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余华认为,红卫兵的狂热对比着当今经济开放的狂热。今日公然的不平等,富人的贪婪与新兴富者的庸俗,共存于这个疯狂的现实里。

    当过五年牙医的余华曾说,他并不害怕恐惧,“我看过一万多张张开的嘴巴,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不要对阅读政治分析或历史事实抱什么指望。余华叙述了几十年来命运截然不同的两个异母异父兄弟:李光头,聪明狡猾,贪恋金钱与美色,成功地成为中国巨富之一;相反,宋钢,文质彬彬,品行正直,而地位低下,在历史加速度的进程中粉身碎骨。

    在700余页里,余华,用一个极具有流浪文学色彩、拉伯雷式的、庞大的叙述,向我们展开了他们的故事。无所畏惧地,没有闹剧,没有庸俗,没有伟大的情感,没有粗俗淫秽,也没有诗情画意,因为它超越了一切,使之成为一部伟大的小说,而这是巨变中国引发的景象。

   小说开始于刘镇少年李光头的丑闻。他在公共厕所里偷看五个女人的屁股,其中包括美女林红。童年时,他已经在镇里的桥栏上摩擦了。然而,文革带给他的是随之而来的屈辱和折磨,直到宋钢父亲过世才结束。
    余华生活于小镇,与刘作家、赵诗人、余拔牙和童铁匠一样。在那个时期,幸福即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小撮大白兔奶糖。
    小镇慢慢开始富裕起来,美丽的林红选择了平淡无奇的宋钢,而不是不屈不挠的李光头。而他们的幸福在于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穿梭在小镇里。
    尽管一切正在加速发展,可是承诺和幻想处于支离破碎状态。李光头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家致富:他从日本收购数以万计的二手西装,从而取代了中山装。他投机收购,成为巨富,以至梦想坐在卫生间的镀金马桶上,成为遨游太空的中国第一人。
    这篇小说由70多个章节构成,充满了曲折,这里无以言表。恢弘场面如李光头举办的处美人大赛,展示给媒体那些修复了处女膜的假处女们、贩卖人造处女膜的商人以及“测试”处女的评委。而穷人宋钢则沦落至贩卖男性保健药,做丰乳霜生意。
    极度粗俗,是吗?无可否认,部分是,但余华如是说,将人性巨大的悲痛、强烈的情感与这些场景混合起来,这很好。更重要的是,在余华看来,今天的中国不乏于这些狂热与粗俗。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可致富。而来自古代中国关于处女之谜一向是存在的。

    讽刺成为更好理解现实的一种工具。余华说,“文革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社会,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疯狂的。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是疯狂的,很多人富裕起来后又不知道该干什么。如果你想谈论现代中国,就必须了解历史,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那个年代,没有个人舞台,现在人人都有机会上台,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在秀自己。”中国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今天,就必须了解文革”。《兄弟》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成功,奇怪的是,在那里它没有受到阻挠。

 

                                                        Guy Dup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