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吹响新一轮农村改革探索号角


                    陕西吹响新一轮农村改革探索号角
                               记者 张敏洁
2008年12月3日,气温骤降,古城西安一扫多日来的暖冬天气,正式步入了严酷的寒冬。然而,就在这一天,一场事关中国农村改革未来的会议却在西安止园饭店一间会议室里热烈的进行着。
当天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参事》编辑部与《西部大开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在这里准时召开。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数十名来自陕西省内各阶层、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省政府参事、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及一些来自一线的基层工作者齐聚在此,就当前中国农村改革中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尽管当时室外寒气逼人,但却一点也不影响参会人员的发言热情,尤其是年近8旬的经济学家何炼成的两次精彩发言,更是将这场研讨会推向了高潮。
记者观察到,虽说这仅仅是一场小范围的理论研讨会,但却吸引来了包括于建嵘、曹钢、罗久序、张宝通等国内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和学者前来参会,这使得本次会议的规格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旨在推进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农村改革,会议首先对陕西农村30年的改革成果予以了肯定,并对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思路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着大家共同关注的土地流转、农民工权益、粮食安全、城乡差别、城乡一体化等热点问题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对深化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与此同时,一些基层代表也纷纷呼吁,希望各级政府能进一步重视现实中存在的“三农”问题。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而开始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也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不可否认,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中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我们城市改革可以说相当成功,涌现出了诸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就连西部地区也出现了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等新的经济增长带。
然而,相对于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农村经济近年来却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与此同时,一些农村还出现土地被大片“撂荒”现象,而在农村“十室九空”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农村当前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又是什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这些问题不能不让我们深思,俗话说,“农村安,天下安”,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城市的现代化。而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并对走过农村未来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而随着“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三农”问题必将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见,“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此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就如何立足陕西现实进行探索与实践,推动农村改革;并就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新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会上,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德高望重的经济学泰斗何炼成教授首先发言,何炼成一下子就将话题拉到我国当前农村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即土地问题。何炼成表示,土地的产权问题是制约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确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而对产权却没有做出明确,农民根本就没有支配权。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土地可以流转,但不能盲目流转,而是要按市场经济原则来进行,要逐步推进,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前提是土地得确权,要充分保证农民的利益。
何炼成教授提出,必须改革我国当前不合理的农地制度,实行多样化的公有制形式,产权制度应当落实到农户,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随后,陕西行政学院副院长曹钢教授就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城乡一体化的远景目标实际上就是农村的城市化过程,最终把农村化掉,形成新的城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
紧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中国目前不能盲目的搞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更不能一窝蜂的都搞所谓的“股份田”,因为当前的土地制度中农民的权利无法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同时,他提出新农村建设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农村的城市化,农村就是农村,不应该所有的农村一律都来搞城镇化。
于建嵘教授话题刚落,和的观点便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激烈反应,不同意见此起彼伏,很快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就连一些基层代表也按捺不住,纷纷向主持人递条子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结合当前的现实,原陕西省农业厅厅长史志诚就振兴农村经济谈了专家的观点,他表示农村经济要发展,最终还需要走集约化的路子,而新型农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希望各级政府能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农业合作社,并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些密切关注农村改革发展的专家提出:当前受金融风暴影响,不少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已出现关闭或破产,导致在此打工的农民工开始纷纷返乡。而这些回乡的农民工2009年开春后又将面临严峻的打工难问题,由此可能引发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因此,呼吁各级政府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并及早为农民外出安全打工能出谋献策。
对此,经济学家张宝通表示,陕西应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陕西省咨询委罗久序则强调,陕西应从现在就应着手培训农民工,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还应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使起始于2007年的“全民创业”真正搞起来。
而来自陕西部分区县的基层工作者也结合工作实践,就下一步农村改革的热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有代表提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结合各地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令政策更加切实可行”。可以说,这些意见和建议将为政府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面对与会代表的热情,主办方不得将会议延长,原计划12点结束的会议不得不一再延长,一直推迟到接近13点才在经济学家的何炼成的补充发言中宣告结束。
会后,很多与会代表还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样的会议应该多搞高一些,而且表示这次会议时间安排太短,并为自己没有争取到发言机会而感到遗憾。另外,一些代表希望大会能将发言代表的讲话整理出来,发给所有与会代表,以便交流学习。
据介绍,这次会议不仅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此,专家表示,这次会议角度独特,方式新颖,讲求实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点”与“面”相促进,而且又非常及时,也为今后中国农村改革的政策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主办方也表示,大会将通过不同的管道将此次大会的成果传播出去,以真正实现理论研讨的目的。
可以肯定的说,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掀起一场陕西农村改革发展方向的理论研究高潮,并将对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农村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