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耕现象和官员财产公示法


赵大华/

  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抽高价烟、戴豪华表、开卡迪车的故事经网络曝光,引起全国舆论轰动。此后,又有曝料称这位科长级公务员的亲属在经营房地产等与其职务相关的商务。尽管周久耕一鸣惊人天下知之后就隐身了起来,南京市有关方面也表示要查查周久耕的问题,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件事一定会是要么不了了之,要么简单处理,不会去深究他奢靡高调背后可能存在的违法问题。

  这个官场上人人都一样,谁查谁呢?否则,官官相护这个词就会从成语词典中消失了。如果仅仅从一个官员的穿戴就开始查处他的问题,那么这一定会为广大官员开创一个人人自危的先例。有关方面一定会找出周久耕抽烟、带表、开车不违的理由,因为根本就没有约束官员吃喝玩乐穿戴的法律。纪检部门也许会对周久耕的豪华秀提出批评警告,并以此教育其他官员不要如此显富,其他官员也会以此为戒,不会再公然戴豪华表、抽高价烟,以免网络曝光、引火烧身。

  官员们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这“三公”现象早已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但是,三公现象是官员阶层有巨大的公共财富可以随意支配、挥霍浪费的问题,而他们的名下或家庭到底有多少属于自己的财富以及这些财富的来源,却是人民群众更为惊诧的另一个问题。周久耕虽然只是基层一个科级官员,但他的财富和做派仅仅是当今既得利益官僚阶层的一个典型。

  周久耕现象所涉及的实际上是一个几年来渐成中国大陆官僚阶层谈虎色变的老话题,即:党政官员财产公示法。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从源头上堵漏,反腐才能奏效,而颁布实施官员财产公示法是一个最好的手段。几年前国企改制如火如荼,许多党政官员趁机致富,正是制订颁布这个法令的最佳时机,可惜执政者没有去做,而是匆匆忙忙地制订了一个涉嫌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物权法》。个人物产来源不清不白,立法者却避开这个源流问题,绕开《官员公示财产法》这样的法律,订立《物权法》以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意图不是昭然若揭吗?

  尽管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由于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抵制,这个法律现在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把干部家庭财产公布于阳光下似乎是难于上青天。只要执政者继续拒绝制订这个法律,党政官员贪污腐败的势头就不可能得到遏制,所谓反腐败、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反而会越反越腐,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社会矛盾变得更难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