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理由夜郎自大!


中国,没有理由夜郎自大

——医改,为什么不能向别人学习?

 

     中国,一个地球村,好象没有或者不承认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而事实上已经隐藏了很大的危机。

    中国虽然创造了很多奇迹,根本不用看外国人的眼色行事,从毛泽东时代就已经留下的宝贵遗产。

    毕竟毛泽东同志说过“洋为中用”,当前我们的医改处于如此复杂和紧要关头,为什么不研究国外的医疗卫生政策为我所用呢?医疗改革方案即将出台,按照卫生部负责任透露,年底无论如何都要出台。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迟一年半载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新方案是否人们所盼望的能解决民众看病贵与难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方案这么难出台呢?我记得有位权威人士说过,我们不会全盘照搬国外的做法。我理解的是针对欧洲或美国的一些做法而言。世界何其大,除了美国与欧洲还有很多国家做得很好。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全盘照搬”呢?比如说,古巴。

    我没有到过古巴,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到古巴区考察他们的医疗保障体系了,因为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就拿广东来说,很多领导同志都去过。而去过的同志们都说很好。从他们的介绍来看,中国完全是可以“照搬”的,至少广东可以“照搬”,至少我们要学习人家的执政理念。

    大家都知道,古巴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特色就是“家庭医生”和“全民医疗”。这两个特色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和香港现行体系主要特色。只不过其运作形式和方法不同。如果我们按照现在这个“指导意见”可能到了2020年依然完成不了我们的“奋斗目标”。

    古巴的卫生部部长是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是一个非常检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医疗卫生事业非常热爱。前年我在广州接待过他。他也非常热情接待中国同志到访。

    古巴长期遭受美国经济封锁,国民经济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他们始终把人民的福祉看得高于一切。古巴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自1959年革命后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他们很早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非常重视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最近几年,医疗卫生的投入均占GDP的10%左右,全国人均寿命77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古巴的医疗卫生体制经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享有世界声誉。在支援非洲的工作中,他们的医疗队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医生的技术输出也成为他们外汇收入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服务可谓“广覆盖”,三级医疗网络非常发达。全国1100多万人口,有52万医疗卫生工作者。有14007个家庭医生,491个一般诊所、165家国家诊所,222家医院,另有144个老人院,37个残疾康复医院。平均1000个居民配置8.7个护士,155人有1个医生,1032人有1个口腔医生。古巴的“家庭医生”培养体制很有特色,医科大学生到诊所上课、实习,为期6年,注重临床实践,毕业后必须当3年家庭医生,配备2名护士,在辖区诊所的指导下,负责附近120个家庭大约750人的基础医疗、疫苗注射、健康教育工作。尽管家庭医生每月收入仅20美元左右,相当一般工人收入,但他们的便民、免费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成为基层健康“守门人”。工作3年后,他们可再到医院接受2年以上的专科教育,成为专科医生,进入医院工作,待遇明显提高。

    古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令世人瞩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也许我们说人家国家小,容易做,但是我们财力足,为什么不可以做呢?我们珠三角可以做,非珠三角也可以做,只要省政府下决心,没有理由做不好!

   当前,我国正在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较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任务非常艰巨。这注定我们不能简单照搬所谓的“美国模式”、“英国模式”。但古巴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创造了“穷国办大卫生”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投入。古巴多年来医疗卫生投入均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前些年出现政府缺位而市场失灵的“医疗市场化”导向偏差,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总投入占GDP的不足4%,而且大部分由群众自费支出。公立医院仍存在创收逐利问题,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重。近年来,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医疗卫生、教育都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公共事业,应该以人为本、切实加大投入。二是发展公共医疗,健全三级网络。从诊所、基层医院到大医院这三级公共医疗网络,古巴相当完善,分工合理,使群众可以方便、及时、廉价得到医疗服务。特别是“家庭医生”制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基层医疗网络基础薄弱,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人才流失、设备落后?农民“小病挨、大病拖”,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市民“看感冒也挤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亟需改革。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医疗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我早就说了,广东本来应该在医疗改革上有所作为,应该走在全国的前面。但是事实上与很多沿海省份,甚至西部省份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几年,虽然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陆续出台每年补贴村医1万元、乡镇卫生院“吃公粮”、大力发展新型农合作医疗,推进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和中药名企名牌建设等措施,努力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努力打造中医药强省,但是力度还是不够的。我们要虚心而积极借鉴古巴的经验,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更好保障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