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洲寒冬觅“寒秋”——袁袤翔“湘游记”之四


橘洲寒冬觅“寒秋”——袁袤翔湘游记之四

 

游览橘子洲,那是必定的日程。没来长沙的时候,我就这样想。缘何?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是因为伟人毛泽东当年那首《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幅多么绝美艳丽的“湘江橘洲秋色赋”啊!然而遗憾的是,时值寒冬而且又是阴天,我们来在橘子洲头寻觅词人当年描述的“寒秋”景色,好像有点不和时令。但是,橘洲寒冬觅寒秋,不会别有风韵别样风情?于是,我们更加兴致勃勃并兴趣盎然了。

 

橘子洲是湘江之水流经长沙市中心时先分后合形成的一块沙洲,它自南至北,纵贯江心,西瞻岳麓,东临古城,其名初见于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此后历代多有题咏。1925年秋,“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独立寒秋”,橘子洲更加蜚声中外,魅力无比。坐在前往景区的大巴上一任遐想神游之际,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变得茫然——橘子洲开发建设正在进行中,所有的景点都在大兴土木!面对我们的迷茫,橘子洲风景区安排接待我们的导游告诉我们说,建设好橘子洲风景区是长沙人民和历届政府多年的夙愿,也是保护橘子洲、提升长沙城市品位的重要措施。建设中的橘子洲风景区包括橘子洲、傅家州,建设总面积138.34平方公顷。其中橘子洲91.64平方公顷,建设资金总预算为14.5亿元。据说,橘子洲风景区好多主要景点,基本上是依照过去旧貌修建。为了建设好橘子洲风景区,橘子洲上的三千多户居民被集体动迁。通过这一点,我们意识并体验到了长沙市党政的决心与信心和百姓的关心与倾心。走在蜿蜒的环洲道路上,首先浏览了洲头广场、问天台与望江亭。洲头广场约3000平方米,位于橘子洲头的最南端。350平方米的问天台,呈扇形居前,以毛泽东当年在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得名。问天台回眸之际,看到的是壮美的望江亭,面积263平方米,始建于1968年,为亭廊结合的仿古建筑,是橘子洲的标志性景点,如今也有了较大动作的修葺。

 

洲头广场向北,举目望见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正在紧张施工,觉得形状有些奇异。耐不住谜局,就径直近前观察,啊,那是一个巨大的人像雕塑,完成后,将是一脸忧思状的毛泽 东塑像!据介绍,这座建筑32米高,肩部83米长,41米宽,蕴含毛泽东在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发出天问时的年龄为32岁,肩部长宽合起来是“八三四一”之谶。雕塑基部至肩部的高度15米,内室面积2000平方米,设立毛泽东纪念展厅和陈列馆。建成后的面貌,就和建筑物前面的那座雕塑模型一样,只是规模扩大十倍而已。


此后,我们一行百余人一路慢行一路观瞻,江水看不出流动,江心的偶有船只缓缓行驶,那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抑或“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的恬静,还有“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的秋色,任你环目四周,俯仰上下,丝毫找不见那想见的、该有的感觉呢。众位博家纷纷自寻理由,说我们不是是“群立寒冬”,所以见不到“独立寒秋”之所见啊。“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人吟咏,众人和颂,“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加入大家的议论与和颂,思绪却在我的脑中纠缠——《沁园春·长沙》既是诗人毛泽东的开卷之作,更是诗人改造旧世界、建设中国的宣言书。如此重大的主题,诗人寓动于静,寓张于驰,藏而不露,引而不发,雅而不激,却振聋发聩,无愧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况且,橘子洲坐落江心,地势之凹,可以想见。独立于寒秋中的橘子洲头,尽管可以西瞻群山,可也只有绵延几座可见,怎就“看万山红遍”?能够看到目之不及的,要么是文学家,要么是政治家。毛泽东二者兼备,面对“万类竞自由”的画卷,一句悲怆的“怅寥廓”,将其忧国忧民之情昭然若揭;一句豪迈的“天问”,将其救民于水火的雄心壮志抒发到了极致!如此情致,如此胸怀,如此绝唱,堪称万世师表!

 

寒冬橘洲觅寒秋,兴致在思想中越来越浓。突然,兜头一阵雨雾从天而降,哇塞,苍天长眼,竟然专淋我们?大家纷纷多路狂奔,匆匆上车避雨,一任风雨在车窗外面狂欢。没过几分钟,导游也飞了进来,连说对不起啊对不起,本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没成想竟然来了一场惊吓。为何?她说,那是刚刚打开了百米音乐喷泉,没想到飞天的泉水顺风倒来,跟咱来个洗礼呢!哦,原来如此!大家惊魂甫定,纷纷“重出江湖”,欣赏起那冲天而起的百米水柱和在江边奔波起伏的音乐水帘,纷纷选择着合适的角度,聚焦着它们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狂欢。看着这幅狂欢景致,心中畅想着明年“寒秋”的橘子洲头,该是何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期待呢!

 



洲头广场向北,举目望见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正在紧张施工,觉得形状有些奇异。耐不住谜局,就径直近前观察,啊,那是一个巨大的人像雕塑(上图)。建筑完成后,将是一脸忧思状的毛泽东塑像(下图)!

 



 

大家惊魂甫定,纷纷“重出江湖”,欣赏起那冲天而起的百米水柱和在江边奔波起伏的音乐水帘,纷纷选择着合适的角度,聚焦着它们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