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笑话:赵财和他的朋友李富都是有名的吝啬鬼。一天,赵财要去看李富,带点礼物吧,舍不得花钱;不带吧,又觉得不好看。想了半天,便拿起一张纸来,用剪子剪成一条鱼的样子,准备作礼物送给李富。 赵财到了李家,可巧李富出门,只有他儿子在家。赵财拿出纸鱼来说:“这条鱼是给你爸爸带来的酒菜,小意思,收下吧!”李富儿子接过纸鱼,心里很不高兴,暗暗盘算报复一下。 赵财要告辞,李富儿子说:“大伯,你把这块月饼带上吧!好在路上吃。”说着用双手比作一个大圆圈,在赵财眼前一晃。 李富回家来,儿子把这事一说,满以为会夸奖他一番。谁知李富一听就气炸了肺,用一只手比作半个圆圈骂道:“你这败家鬼,谁叫你给他个整的?难道半块还不行吗?赶快给我追回来。”
上面这则笑话流传很久了,笑过之余,也有几点值得回味。首先我们从礼品的起源说起。礼品起源於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物品(即牺牲)奉献於神灵。也许从那时起,在礼品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了。而上面这则笑话中三位吝啬鬼拿虚拟的物体做礼品,估计到原始社会也行不通吧?
再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礼品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自从咱们中国人在北宋发明交子以来,无论是过去的银票还是现在的人民币,纸币作为可流通的货币符号,也可作为礼品馈赠。不过,笑话中的老兄以纸为鱼,仍然是行不通。
其实,出自真心的礼品才是最好的礼品,因此礼品的价值不能简单的以其价格来衡量,关键看礼品所赋予的意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这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礼品最精确的理解。现代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给喜儿所系上的红头绳,价格虽不值一提,但它蕴涵的父女之情却感人泪下,价值非凡。
因此,好的礼品不在於本身的豪华和昂贵,关键是它包含了赠送者的深情,它们最能打动对方的心灵。
因此,好的礼品不在於本身的豪华和昂贵,关键是它包含了赠送者的深情,它们最能打动对方的心灵。
江阴的李芳女士今年国庆结婚,结婚当天,她收到了闺中密友冯小姐的一份神秘礼品:一张设计精美的礼帖。礼帖上有对李芳女士婚礼的祝福话语,还让李芳在蜜月后到位于人民中路15号的百姓坊私家定制礼品机构去领一份特别定制的神秘礼物。
从海南度蜜月回来,李芳按照礼帖上的地址找到了这家从事私家礼品定制服务的百姓坊,拿到了好友为她结婚量身定制的一套骨瓷二人餐具,这套餐具美轮美奂,餐具上烧制的卡通图案诉说着和李芳一样年轻浪漫的爱情故事,杯碟上还有李芳和丈夫的专署印章以及冯小姐的祝福话语,更有一首嵌了李芳和丈夫名字的小诗,整套餐具名为温馨世界,也给李芳蜜月般温馨的感觉。
这家百姓坊私家礼品定制机构的礼帖其实并非什么新的创举,因为礼帖这种形式自古有之。在古代,礼帖是送礼的清单加上几句祝福话语。而从本质上讲,百姓坊的礼帖就是一张充满神秘的提货卡,对于想花心思希望给对方惊喜感觉的人群特别受用。私家定制的礼品本身就是送礼者队受礼者感情最好的体现,这点是小礼帖成功的根本原因。江阴店的蒋掌柜介绍说,仅九月份就通过礼帖卖出30套餐具,平均每天一套。
说到提货卡,又到年底了,正是商场大卖提货卡的时候。送商场提货卡,是人们对于常规礼品司空见惯、不知所措后被迫而无奈的选择;而送百姓坊的礼帖,则是匠心独具、饱含真情的心意之选。两者虽同为提货卡,但承载的感情和送礼效果却大不相同,有天壤之别。
春节快到了,在这里,来自台湾的百姓坊私家礼品定制机构祝全体华人在新的一年气势如牛,永立潮头,中国牛,您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