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救措施的代价是11条鲜活的生命
李华新
两亿元、1500万元,今天,榆林市、定边县都决定拿出巨额资金解决农村学校的集中供暖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冬季取暖隐患。
这些补救措施的代价,却是11条年幼的生命。
12月1日夜到2日凌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学校一女生宿舍发生12名小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有11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1人仍在抢救当中。 (《中国青年报》08-12-05)
几天来,从教育部到定边县,各级“紧急通知”不断下发,有关人员被处理,11个学生家庭也都获得“补偿”。
看到这样的报道人们的疑问会依然很多,那就是定边县不是一个穷地方,它的周围就有天然气,是完全可以解决取暖问题;此外是这个学校的教师宿舍取暖却是使用的暖气;第三是即使是孩子们的宿舍用户煤炉取暖,那么按一个有效的报警器,也花不了多少钱。可是为什么不做呢?为什么自己在接受处理之后,会有自己倒霉的想法呢?
而且是有关煤气中毒的事情在这个地方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有关部门的预警也是做过的,但是依然会出现这样的惨剧。着就很能说明问题,至少这样的事情不是其他的事情,工作不扎实,敷衍了事最终的结果不堪回首。
因此人们会说,,现在的重视也许只是在嘴上说说,和真正的重视是有差距的,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会买到质量这么差的煤,因为这种煤不仅热效率低,而且是煤气味特重。而主要的是这些还是孩子的住宿生,她自己能够管好这些炉具吗?校方的责任如何,为什么舍不得安装一个报警器。这些问题让人不得不深思。
现在12个孩子煤气中毒,已经有11个死去,剩下的这个孩子依旧昏迷,为什么还不抓紧进时间把孩子送到省级医院进行抢救,至少是需要用高压舱的吗?而现在这个孩子为什么还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进行救治,还是这个孩子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抢救的希望,现在的抢救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其实,用煤炉取暖,现在似乎是不出现私人的事情,力度就不会这么大。而且就说现在的这对于预防煤气中毒的事件,有关领导不是对其不关心,但是关心的力度不够。采取的办法不扎实,而一旦出现了问题,不仅是当事者要搭上自己的生命,相关领导也要受到处罚。而且会给这些学生的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
其实这样的事情,仅仅是凭借最起码的尝试也应该知道,煤气中毒的危害是多么的惨重,也应该知道,你对自己的学生的关切之情,不是一种什么是否高尚的职责,而是必须尽到到的义务。既然这个学校是又锅炉烧暖气条件的,为什么学生们不能享受到。即使是这些学生没有怨言,可是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们会心安理得的在自己家里安眠,而自己的学生却是说不上会在什么时候就会因遭受煤气中毒而使得生命之花夭折吗?
也许,没有出现中毒,这一切依旧还会继续,但是什么时候会出现中毒,那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不能用概率来计算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唯一的,每位孩子都是应该得到很好的庇护的。日前,陕西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朱静芝说,该事件是在11月21日全省教育系统召开稳定安全工作会议后不久发生的,突出反映出个别地方的领导和学校对学生安全工作不重视、责任心淡漠、工作措施不落实。这起事件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学校安全工作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用最起码的爱怜之心,关心我们的孩子,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的;不管是农村的还是乡镇的,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还是欠发达地区的,用最安全的方式来保证孩子的安全,其次是如何温暖的过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别提到什么什么高度来认识,就当成是你自己家里的孩子那样呵护就足矣足矣。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