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研讨会
暨《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首发式(4)

· 邹东涛:
谢谢吴炳新董事长现实说法,阐述了中国所有制改革过程的许多深层矛盾和艰难经历。下面,我们请中国社科院资深研究员李成勋教授发言。
2008-11-30 12:15:59
· 李成勋:
财大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也提出了很多的成果,我也参加了一部分活动。我觉得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因为它讨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今年9月以后,纪念、庆祝、研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活动非常多,包括约稿、出专刊、研讨会,我也参加了一部分。对于邹东涛同志和欧阳日辉合作的《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一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这是一本很有份量的书。
2008-11-30 12:16:34
· 李成勋:
在改革初期,我参加了中财委的理论方法组,就是改革开放调查研究四大组,一个组是理论组,一个是技术引进组,汪道涵当组长,一个是经济改革组,一个是体制改革组。所以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接触了所有制改革问题,第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是1980年在沈阳召开的城镇集体所有制改革会议,尽管这个会议是破冰之会,但还不敢步子很大,认识也不够,运用了恩格斯曾经的一段话,他强调集体所有制,利用它来推动集体所有制的发展。参加会议的人非常多,之后城镇集体所有制发展的更快。
第二年,在成都开了城镇所有制结构讨论会,就是直接破除“一大二公”,就是要发展多种所有制。之后,在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一直在推动所有制改革。直到十六大,相对的稳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唯物是观最基本的观念。现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不是证明这个理论不对,而是证明这个理论很对。
2008-11-30 12:20:28
· 李成勋:
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马克思的著作里讲经济结构,就是讲经济基础,讲生产关系,不完全是所有制。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中所有制是核心,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归属所有决定了人和人的关系,决定了分配关系。这是点不破的真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的改革开放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决策和进程,从所有制开始,也是很自然的。我们的所有制改革包含着7个层面。
2008-11-30 12:21:40
· 李成勋:
第一,由“一大二公”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就是由单一到多种。
第二,公有制内部过去以国有为主,过渡到集体经济的大发展。不管是城镇集体,还是农村集体。这是公有制内部的结构,集体和国有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改变。由单一的国家所有,变为国有控股。国有控股从主导方面还算国有,还是国有企业,不管是决策权、产权都以国有为重点。
第四,国有企业内部人和人的关系改变。由一掌制,或者是党委领导下的一掌制,过渡到现在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经理层这样的现代企业经济结构。分配关系也改变了,由简单的工资制变成了组合式的个人收入,还包括年薪制在内。
2008-11-30 12:22:26
· 李成勋:
第五,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大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本来到1956年我们已经消灭了私有制,完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民私营经济大发展,现在占的比重相当大。很多民私营企业也具有相当规模,单体和整体都相当大,水平也比较高。
第六,外资引进,外国资本家的所有制或者股份制公司引进到国内。
第七,混合所有制出现。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也有的用社会所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里讲了社会资本。资本主义到19世纪后期由私人资本过渡到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再进一步发展,很可能进入社会主义。现在我们叫混合所有制,就是股份制企业。
2008-11-30 12:26:00
· 李成勋:
所有制的改革表现在这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改革的实现,就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大的解放。三十年来,根据统计在1978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第11位。到06年,已经是第4位。去年本来有可能成为第3位,超过德国,由于欧元升值换算成美元比我们多一点。08年之后,中国经济总量肯定是仅次于美国、日本,而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实体。
2008-11-30 12:26:47
· 李成勋:
我们很多的产品产量在1978年在世界上还是很落后的,58年我们昼夜为之奋斗的钢煤、粮棉四大产品,都想推上去,但是没有推上去。而在2000年之后,我们的钢铁、煤炭、粮食、棉花、水果、服装等很多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的。我们的对外贸易占1978年的27位,仅仅相当于台湾;到06年,已经是世界第三。外汇储备1978年世界第40位,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外汇,个人存款也没有美元,现在外汇储备在06年已经是世界第一。这些成为我们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很重要的物质力量。再加上我们储蓄余额居民企业达到20万亿,所以我们心中有钱,不必那么慌。外国人现在看中国就是中国人有钱,这是想不到的。原来他们说中国人穷,现在反过来说中国人有钱。
2008-11-30 12:27:34
· 李成勋:
这样的变化,取得这样的成就,包括科教文卫等方面,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大的成果,都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应该说没有经济体制改革,决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而经济体制改革里主要是所有制改革。现在我想表明一个观点,这七个方面的改革是不是到底了?所有制改革的任务是不是历史性的完成了,没有进一步改革的余地了?我觉得不是这样。民私营经济还要进一步发展,很多中西部地区民私营经济发展还不够,还要发展。我去过很多地方,全国除了西藏我都去了,整天在外面跑,有的时候感到疲倦,在疲倦中工作,但是还能看到一些东西,民私营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8-11-30 12:29:08
· 李成勋:
第二,民私营经济的很多中小企业不规范,诚信缺失、制度缺失、管理滞后。所以社会上的人有某种偏见,有的时候觉得他的思想不解放,民私营经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好?其实不是,有很多是由于民私营经济不规范,给人的感觉不好。所以有的时候两个人争论时说你这就是个体户,同样是社会主义建设,同样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只是它的行为不规范,给人的印象不好,这方面还要改革和完善,也还有改革的空间。
例如引进的外资企业,外资企业也有结构和质量问题。什么样能引进,什么样的要发展,这都是选择的问题。至于国有企业本身的市场化改革也很不到位,这些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昨天我在一个会上,有人说整个体制改革已经过了三十年,可能还要三十年,这个我很难判断,但是我觉得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深化所有制改革,完善所有制改革。
是不是没有底线了?我觉得有。十六大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毫不动摇的发展民私营经济”。公有制经济占GDP小没有关系,量小不等于控制力差,十六大已经提出要看控制力。但是不能够说公有制完全没有了,完全没有我们的改革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而是改革社会主义。
2008-11-30 12:30:19
· 李成勋:
这次金融危机应该引起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现在西方一些学者、政府所思考的和现在国内的同志所思考的正好相反。他们现在在搞国有化,在加强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多了一些似乎看来是社会主义色彩的东西。而我们现在还显得公有制不够,有些东西还是觉得私有化最好,这恐怕不符合社会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我们还要多种经济共同并存,共同竞争,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
2008-11-30 12:34:40
· 邹东涛:
非常感谢李成勋教授,像长期我国改革开放一样,关注我们的各项事业。同时,还要衷心感谢在座的全体同志高度的敬会精神,感谢大家!下面,请新疆建设兵团副秘书长刘以雷同志发言!
2008-11-30 12:35:19
· 刘以雷:
感谢东涛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和同仁们在一起讨论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大家共同交流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正如邹东涛刚才讲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从零上讲,争议和分歧最大的是所有制改革,但是在实践上取得的成就最大的也是所有制改革。所以在整个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都高不过所有制改革,深不过所有制改革。
2008-11-30 12:35:46
· 刘以雷:
我来自新疆,长期从事体改工作,对此有切肤之感。我今天讲一下,有一些企业的名字已经逝去,但是还会发展。我来自新疆的德隆,我要从德隆这个小题目谈中国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应当说涌现出一批民营经济,对西部的发展、改革、就业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疆德隆是1986年从一个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到2004年已经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补充,直接间接控制近500亿资产的大型控股集团。但就是这样一个集团,旗下拥有5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和多家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还用于一批重工、基建、高科技、旅游等基础性产业。但为什么到2004年对西部有贡献的企业轰然倒塌?这值得我们思考。
2008-11-30 12:36:38
· 刘以雷:
2003、2004年我国的金融转型非常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企业面临的困难是一样的。但是对待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以工商银行为首的所有银行,都是只收不贷,最后使德隆企业以及它的子公司的流动资金的循环能力断送了。央行成立工作小组,以及我国的权威部门也成立工作小组,最后法院采取不上诉、不立案、不审判的办法。
但是回过头想想用这样的办法解决这样的企业,最后的结果是63亿转到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固定资产,地方财政拉了4.5亿补助他们所说的亏空,银行的13亿损失,最后董事长唐万新、青年企业家判了八年。回过头来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经过它的产业整合,还没有突出它的效应,但是在这些领域里,它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基础。尽管德隆这个企业经过了灰色道路,但是它确实从经营型的企业转向产业型的企业,它有这个愿望和动力。但是这些风险都没有渡过,最后倒闭。
2008-11-30 12:38:49
· 刘以雷:
像这样的企业最后轰然倒塌,我们有没有些东西可以总结。尤其是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带来世界金融危机,从沿海到中国西部,我认为今天回过头好好来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比如我今天谈德隆不是在悼念它,实际上总结一下,可能给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提供一些启示。大家分析很多,比如说是管理落后,有的是新闻媒体的打压等等,我认为对,也不对。
回过头来看我认为是三条。第一,观念滞后。第二,恶劣的金融环境和滞后的金融手段。第三,采取了极端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说,再好的企业用这种办法也是行不通的。也可以这样讲,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遇到这些问题是不是用同一个思路?尤其是今天来讨论德隆的事件,我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8-11-30 12:42:21
· 刘以雷:
美国遇到金融危机是如何处理的?大家都知道,美国照样出售,包括摩根,都是国有。这个国有和我们是有区别的。半年前我们在北美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美国布什政府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500多亿在2004年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所以说原因以上三点。
通过这个事情来看,中国的西部民营企业到底怎么发展?空间确实很大,这几年包括全国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是13.4万亿,民营是9.4万亿,实际是68.8%,所以说民营经济占的比重比较大。如果我们玩文字游戏,不管是什么,你的投资占的比重就是70%。西部的比重比较小,从86年到去年年底,也就是18%左右,低的时候是13%,这也是很正常的。去年18%是因为这两年民营资本向西部转移的结果。
2008-11-30 12:44:02
· 刘以雷:
这次的金融危机是东部摔跤、西部受伤。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们在西部搞经济工作,感受非常深刻,不是我们没有感受。比如我们买棉花,现在防止企业大批倒闭,我的棉花卖不掉,很便宜。原来是1万5千,现在1万2千还卖不掉。到底怎么样应对?比如给4万亿也好,18万亿也好,民营经济在这次的危机中到底怎么对待?我想有五个方面。
第一,要真正的解放思想。这里面主要解决认识问题和意识问题。所谓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要把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对立面。如果用这种思想,我们后面的问题一切都是迎刃而解的。意识问题,民营企业出问题了,我们怎么样支持它。比如德隆,假如我给它30亿,或者再贷款、注资,今天不会是这样的结果。我想这是解放思想的问题。
第二,要真正的解决行政垄断问题。比如有很多部门有事实上的限制和歧视。
第三,确实要完善我们的保护私有产权制度。
2008-11-30 12:45:14
· 刘以雷:
第四,要真正的打通我们的融资渠道。这不是说我们理论家在探讨说重视民营企业,现在我们的金融政策是零风险。尽管现在出台了这么多的政策,西部很多的民营企业,包括骨干企业是很难贷款的。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歧视问题。比如国有企业贷款收不回来,没问题,不会有什么责任;假如民营企业贷款出问题,对不起,可能是判刑。包括央行也好,利息再降,如果我们不去认真探索民营企业和银行如何结合,创造一个新的体制机制。这是第四个方面。
第五,进一步的完善法律体系。要真正的完善,然后来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2008-11-30 12:46:31
· 邹东涛:
非常感谢刘以雷同志以案例分析来引述精彩的发言。下面请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的作者之一欧阳日辉发言。
2008-11-30 12:46:59
· 欧阳日辉:
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从2006年成立以来,大大小小办了很多会议。以前我一直在幕後默默的做着工作,我今天第一次走到前台,想借此机会表达这两年以来一直想表达的感激之情。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朋友们。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的宗旨就是要聚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型官员和学者型企业家,采用小实体、大网络的形式,运用市场化的原则办研究院。我自己是研究发展和改革的,首先把我们院的发展和改革问题研究好。两年以来我们取得一些成绩,这些成绩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到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很多原来就是我的老师,比如郑新立主任,他原来就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博士组和导师组的成员,蔡继明老师是我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的授业恩师。还有企业各界对我们研究院的发展持支持的态度,今天在座的王斌是这次会议的资助方,感谢大家持之以恒的支持。也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是他们的支持,使我们的院一步一步发展到了今天。
2008-11-30 12:47:43
· 欧阳日辉: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新闻界的很多记者朋友是我原来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时认识的朋友。我99年从南开大学毕业以后在人民出版社工作了七年,这些朋友是我在人民出版社时就一直关心支持帮助我的,这么多年一直对我进行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表示感谢,也请你们继续的关注、帮助、支持我们。
邹东涛老师对书里面的主要理论部分向大家做了精彩的发言,下面我想就书的本身,当时为什么写这本书,如何构思这本书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2008-11-30 12:49:44
· 欧阳日辉:
《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这本书是2007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贯彻落实科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这个项目拿下来以后,有很多阶段性的成果。7月份的时候,我们出版了《中国发展和改革三十周年蓝皮书》,那也是我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今天的书也是我们的阶段性成果。
2005年初的时候,我和邹东涛老师合作一本《所有制改革攻坚》,这本书纳入了中国改革攻坚丛书的一种。据后来了解,这本所有制改革攻坚在《中国改革攻坚丛书》里销量最好的一本书。07年,这本书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著作奖二等奖。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我们从2007年开始着手修订,重新调整书稿的逻辑结构,补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所有制问题的理论争论和实践的创新。
2008-11-30 12:51:52
· 欧阳日辉:
《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修订写作耗时一年半时间,前前后后四次启稿。我想这本书既可以作为我们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也可以作为我们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献礼之作。这本书原来的书名想定为《争论与创新—所有制改革三十年》,目的就是想突出这三十年来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争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后来我和出版社的编辑部门商量,他们提出这个名字用的太多,建议我们就用中国所有制改革三十年的书名,简单朴实。当然,从某种程度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争论的三十年,是各种思想观点激荡的时代。争论构成了这个时代最迷人的风景线,许多争论已经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渐渐淡出。但是关于所有制改革的争论可能是很多人都忘记不了的。
可以说,三十年改革开放在理论上争论和分歧最大的是所有制,在实践中我们取得成就最大的也是所有制改革。我们在书中回顾了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开了争论,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就改革先后次序进行了争论,承包制与股份制的争论,信资、信社、信中的大争论,国有资产流失、保护私有资产等等,我们用了大量的历史材料,证明了所有制理论创新是逼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理论界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理论界对所有制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我认为它填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图书的空白。
2008-11-30 12:52:54
· 欧阳日辉:
一直以来,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雷区,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弄不好要丢乌纱帽的,理论工作者弄不好要丢饭碗的,还有些人士弄不好是要坐牢的。为了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全国出版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选题进行分析、论证,出版了一批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重点图书。截止到今年4月2日,全国已经有220家出版社申报选题1120余种,选举范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领域。
2008-11-30 12:55:07
· 欧阳日辉:
很遗憾的是,所有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头戏,在这些重点选题中竟然没有所有制改革的图书。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所有制改革三十年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图书的空白。通俗易懂、语言活泼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所有制问题是学术性很强、很严肃的问题,即便是经济学专业人士也不愿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这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理论性为一体,大量的引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典故、比喻、成语、俗语等等,来论述所有制改革所有问题,以避免理论枯燥乏味,拒人以千里之外。我们作为作者把书出版出来,我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读者,所以我们在书中论述经济利益关系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在论述产权理论的时候,我们通过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生动地进行了解释。
因此,本书更多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没有采用标准的经济学术语或者标准的经济学语言来写作这本书。案例分析是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精选了大量的所有制改革案例和传奇的改革故事,同时配差了一些历史图片,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快乐阅读。
2008-11-30 12:56:30
· 欧阳日辉:
比如我们在书中讲述了一些故事的由来,下马与上马之争、阳关道与独木桥之争,鱼塘承包风波等等,解释了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的长征,新的伟大革命。收集了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中国第一乡,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中国个体第一家,第一家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发放的来历等等有趣的、重要的改革过程中的故事。
以上是我作为作者之一谈的一些感受。是否货真价实,请专家和各位媒体朋友指正。谢谢大家!
2008-11-30 12:59:00
· 邹东涛:
刚才欧阳日辉同志已经全面的对大家进行了感谢,我想补充一下。我们发展研究院的活动有学生专家是我们的班底,比如唐海滨教授每次开会必到,每次坚持不发言,让别人发言。还有著名中国经济学者,著名民营企业研究家,我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今天上午大会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鞠躬向大家表示感谢!
2008-11-30 13: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