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故事:父母女儿上公堂



    都说一家一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家里的事呀,就是麻烦!
    王老夫妇去年和女儿在珠海打了一场官司;这时候,老夫妻两个都已是72岁的人了。珠海这个城市是个移民城市,老王两口子也是这五湖四海的来客之一。他们原先在兰州工作,一辈子下来,最值得他们骄傲的,就是他们家那四朵花了。尤其是小女儿,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又能说会道的,从小就深得老王夫妇的钟爱;夫妻两个也把这个小么妹视为掌上明珠。小女儿读书成绩一直挺好,没让父母操什么心,就考上了大学;读完大学,走出校门,她就选择了去特区珠海发展。那里温暖的气候,和满街时尚的风景,也让小妹一到那里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凭着她的能干,也凭着她的聪明,她很快就在珠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很快地,她和一位在珠海海关工作的小伙子结了婚;也很快地,她的女儿降生在了这座生机勃勃的特区城市。
    一来,是渴望呵护,小妹从小在家里倍受父母疼爱,那种被呵护的感觉,给了她初到人间的深刻印象,虽然已为人母了,可那份温暖她却始终难以忘怀,她还想和父母呆在一起,还想继续感受父母那宽厚的爱;二来,是报恩之心,她觉得珠海的气候要比兰州温润得多,她想让她那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到珠海来和她一起感受这舒适的南国风光,让二老来这里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三来,她刚生了孩子,却没带孩子的经验,现学吧,一辈子就这一回,学得再好,将来也未必用得上了,父母不是拉扯大了她们姐儿四个吗?熟门熟路的,他们做起来应该不费事吧?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小妹对父母说,让他们到珠海来和她就近住着,互相也有个照应,想着的时候,见着也容易。
   父母想想没什么不好的,想着小女儿从小就乖巧听话,又一直很孝顺,断不会给自己吃药的,也没跑过去看看,听人家说特区经济挺发达,电视上也没少看到那旖旎的南国风光;好吧,不犹豫了,老王两口子就把在兰州那套曾经给了他们一家六口人太多欢乐和太多温暖的小屋,以5万元的价钱卖掉了。前面三个女儿听说父母要去小妹那儿养老了,想着那儿也确实挺不错的,又时尚、又漂亮,姐三个就给父母凑了22000元钱;老王夫妇揣着卖房的5万,加上三女的22000元,总共72000,就兴冲冲地到了珠海。
    小女儿也确实像电话里说的那样,见了父母特别高兴。很快地,就给二老在珠海市区的金钟公寓,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两室一厅的房子,房价16万。父母那72000付了个首付,其余的欠款,小女儿给父母吃了颗定心丸:你们就不用管了,我来帮你们贷款,然后每月还贷吧。办下来,小女儿每月要还14000元贷款。小女儿还出钱,把这房子精心装修了一番,然后,她把女儿也送到了老爸老妈的身边。
   开始的时候,都挺好的,女儿孝顺、女婿热情,外孙女乖巧,一家人凑在一起的时候,其乐融融的。女儿女婿没有和老王夫妇住在一块,可住得也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渐渐地,麻烦就来了。女儿女婿觉得老王两口子带孩子的方法太老套了,也太惯孩子了,老给孩子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比如大灰狼和小白兔之类的故事;他们怕这样下去,孩子会任性,也会显得土气和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不了这个时髦的城市。小女儿咋那么快,就把带大了她的父母的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就忘了呢?
    小女儿和小女婿越来越对二老带孩子的一些方法不满了,也不让孩子跟着二老了,找了个借口,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了。尽管这样,每月要花掉孩子妈妈大半个月的工资,小夫妻两个还是在所不惜。
    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难免要有看事、想事,和做事的不一致。经常相处,矛盾也就会越来越多。老王夫妇觉得:住在这儿,生活环境虽然好,可已经长大了的女儿,越来越陌生了,亲情也越来越淡了。他们就想回兰州,他们熟悉的那个生活圈子过日子了。小女儿也正有此意。父母当初来珠海的时候,把家里的老宅子卖了,这次回去,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小女儿就给了父母十万元钱,其中有把他们付的金钟公寓房子的首付款折给他们的意思。老夫妻两个回兰州了。
   回到兰州一打听,房价涨得还挺快,不到两年的时间,房价已经翻了几倍了:原来在闹市口的老宅子,才卖了五万元,现在怕是给人家十万元,也拿不回来了。看了几处房子,不是价钱太高,就是房子太差,都不满意。他们在兰州的三个女儿家,轮流地住了一段时间;一比较,觉得兰州的生活环境真没法和珠海相比,望着兰州灰蒙蒙的天空,他们又怀念起珠海的碧海兰天来了。老夫妻两个也没给小女儿打招呼,就又回到了珠海,又住进了金钟公寓的房子。
    珠海的女儿女婿知道了,不高兴了。小女儿所在的那家公司效益不太好,把她裁掉了,她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但金钟那套房子每月1400元的房贷还得还,小女儿为此正想着把这套房子卖掉或是租出去还贷呢,父母这一来,卖也不成了,租也不成了。小女儿就给父母商量:要不把金钟的房子卖掉,这房子现在能值50万,卖房子的钱一部份还贷,还有一部分再找地方买套小点儿的房子。可老王夫妇觉得这房子住习惯了,市口也好,景观也好,不想换别的地方住。女儿女婿上门交涉了几次,老两口坚决不肯,而且越说越气,越说话也越难听;到后来,双方说急了,居然相互拉扯起来。老王夫妇这个气呀!他们认为原本十分孝顺的小女儿,竞敢对父母动手,都是女婿惹得祸。老夫妻两个一合计,就跑到女婿的单位-海关,去告女婿去了。这一告,单位自然要找女婿谈话了,也自然给单位留下了女婿不孝敬老人、不尊重起码的社会公德的印象。女婿被单位的书记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还叫他向二老赔礼道歉。
    受了领导的一番教育,女婿这个气呀,他觉得自己是没事找点事,他觉得妻子的父母太难缠了,惹不起总躲得起吧?他给妻子说:你们家的事太复杂了,我也没那么多心思掺和进去,这样,咱们各走各的路吧?家里这套小房子归我,你父母住着的金钟公寓的大房子,你去要吧,要来了归你,反正那房产证上也是你的名字。小女儿本想丈夫说的是气话,没想到这几年下来积怨太多,丈夫说什么也不肯和她继续过日子了,想想也只好放开手了。丈夫走了,也带走了原本他们自己住着的一套房子;而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小女儿对父母,也更加冷淡了。
    金钟公寓的房子,本来小女儿带着女儿也是可以住进去的,可是,有了前面的争执拉扯,再加上离婚的打击,小女儿很伤心:她觉得自己原先的孝心,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她不想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她一方面催促着父母赶快搬出这个家,另一方面,她带着女儿宁可在外面租房子,也不肯来金钟公寓和父母一起住。父母坚决不肯搬走,小女儿说了几次,无效之后,就以房主的身份,要求物业停水停电。
    停了水,父母就去小区物业接水;停了电,父母就买蜡烛照明,还是不肯走。万般无奈,小女儿就上法院起诉,以房主的身份,要求父母停止侵害、搬离此屋。到了这儿,双方都不再考虑亲情了,原来罩在脸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也你撕一把、我撕一把的,都撕碎了。考虑到这两年房价的上涨,法院为他们父母女儿做了调解:老王夫妇回兰州的时候,小女儿已经给了十万,这回,再加两万;房子毕竟是小女儿的产权,小女儿带着女儿离了婚也没处住,只能让父母腾房了;已经造成了女儿的婚姻破裂,父母也觉得做过了头了,所以,他们同意搬出这套房子。
   可是,在珠海这几年住下来,王老夫妇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漂亮迷人的南国城市了,他们不想走了;他们就在珠海边上的中山镇租了套小房子,暂时住了下来。老两口觉得,凭他们的退休工资,在这儿吃住,目前还没有问题,就先住着再说吧。尽管以这样的方式和女儿分手,显得太冷酷、也显得太无奈,可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太晚了。小女儿已经带着女儿住进了金钟公寓的房子,对于此事,她不想多说什么了,她最后对记者说: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先要有自尊;我觉得,我是问心无愧的。
    对于这件事,我想,不同的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立场上,去做评说的。
    作儿女的会想:老王夫妇这四个女儿中的三个,一共才给了父母22000,平均一个人出了不到8000元,而小女儿一开始为了在珠海安置父母,就贷了8万多块钱,每月还贷就要1400元;可到头来,小女儿孝敬父母的最多,得到的父母怨恨也最多。作父母的是不是想过:这样对子女们不太公平呢?不能说谁有孝心就向谁要得多,也不能不考虑子女的生活吧?在珠海挣得多,花得也多,女儿没了工作,还贷还要继续,孩子在幼儿园开支也不小,如果能体谅孩子一下,把大屋换成小屋,自己将就住一下,也让女儿的生活不至于太拮据,这样处理事情是不是更好呢?对于女儿要把孩子送幼儿园一事,为什么一定要想:那是看低了父母的教育能力了呢?女儿想让孩子受到更良好的教育,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让二老带着,不是也省心了吗?所以,如果二老能够想开点,矛盾就不会越积越深了。尤其是,二老怎么在出了家事之后,要到女婿的单位去告状呢?这不是有意要让女婿难堪吗?中国人不是常说:家丑不可外扬吗?二老总该知道这句老话吧?
    作为小辈是不是想过:处理问题的方法欠妥当呢?当初把二老接到珠海来,这个想法没有错,但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呢:二老并不需要太大的房子,别买那8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买个50平米米左右的一室一厅,不就行了吗?这样,小女儿也不需要贷8万多元钱了,父母带来的72000元,再凑个2万多元,就差不多了。小女儿少借点,这还款的压力不就小很多了吗?而且老年人带孩子,不可能有多少新花样的,直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比让父母带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了,再把孩子接回来,是不是要好得多呢?先提起再放下,容易给人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先放着看看,再提起,这样,人的心理就好接受得多了。都是读过大学的人,为人处事的这点道理,不会不知道吧?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用在外人身上和用在家人身上,人的反应是很相似的。已经觉得不好了,再撤回来,矛盾已经接下了,化解可就难了。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