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陕西绥德县职中校长为了让助学金在年前下发到学生手中,去找县长签字。而县长要去参加一个会议,心急的校长追着县长并打开车门,希望县长签完字再走,结果导致县长开会迟到了十来分钟。没料此举给自己带来麻烦。当日绥德县教育局作出处理决定,责令校长停职,向县长赔礼道歉,并被要求做检查。公安部门随后也以妨害公务为由将该校长行政拘留。(《华商报》2007年12月29日)
谁都知道,为了学校的事情缠着县长,还要耽误县长的公事,肯定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稍微乖巧“识时务”的人是不会做的。但这位职中校长就是敢大义凛然地去做,在当今盛行明哲保身的官场环境中,我不禁要对他肃然起敬了。他颇有古代直谏大臣如魏征等人的遗风,遇事不屈不挠,敢于犯颜去做,可惜他所面对的县长却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落得个停职检查、行政拘留的下场。官场中难得的一股明月清风就这样被吹了个烟消云散,以后在上级领导面前就只能察言观色唯唯诺诺了。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县长要去开会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也应该理解校长的急迫心情,更应该理解职中广大学生盼望助学金的急迫心情。况且,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明文规定,职中学生的助学金“应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可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一个月,作为县长,对你治下这样的“政绩”不感到脸红吗?赶快签字已经是亡羊补牢了,还好意思摆出一付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官僚架子吗?
这位县长应该向蒋介石好好学习一下。1935年冬天,华北风雨飘摇,张伯苓到四川等地考察,计划在重庆办南开中学分校。1936年初,他到南京找一些南开校友商量筹集资金的事,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当时也正在考虑应对日本威胁华北对策的蒋,立马派吴铁城邀他面谈,张伯苓便乘机表示办南开分校所需款项尚无着落。随后,他以“私立南开中学校长”名义正式向行政院和教育部提出《为设立重庆南开中学分校呈请补助事》。不到一个月,经蒋介石批准,行政院的补助费5万元就到位了,而且将经常费2万元列入1936年度国家补助费预算内。(《民国年间那人这事》傅国涌著,2007年5月第1版)也许我们现在的县长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但能比蒋介石当年也忙吗?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到一个月就能办成的事情,现在的县长有什么理由要拖下去呢?
由县长的被追着签字,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教育的种种不正常事情。职中学生的助学金不能按时到位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我国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一直不高,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3%以下,远低于世界5.1%的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到2000年仅有2.47%,这几年也是起伏不定,离《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到20世纪末实现4%的目标相距甚远。时间过去了十几二十年,我们的教育支出依然如此落后,能说与全国这些大大小小的县长没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