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芜湖、马鞍山“双子城”课题研究提纲


  
  (草稿)

  一、构筑芜马双子城的基本内涵

  1.“双子城”是由两个相邻城市组成的城市结构

  2.“双子城”是一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新的经济体

  构建“双子城”的重要综合指标:两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服务功能、发展环境、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素质、以及城市领导人素质、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及政论间合作。

  3、构建设“双子城”的运作机制

  4、构建“芜马双子城”的有利条件

  ①市场机制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芜、马两市经济实力位居我省前列,两个城市市场机制也已逐渐建立起来,两市也迫切需要加强合作。

  ②芜马两市组建“双子城”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空间近、经济互补性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等。

  二、构建芜马“双子城”的发展理念

  1、充分认识构建芜马“双子城”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构建芜马“双子城”不是一个静止的终极目的,而是一个向着预期目标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

  3、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坚持进一步开放,采取多种方式共建,只要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构建芜马“双子城”有利,就可以不拘一格展开合作,加速实现两个城市经济社会的“融合”步伐,实现两个城市对等的“市民待遇”

  4、重视和借鉴国内外“双子城”构建的经验

  5、正确理解和把握芜湖、马鞍山“双子城”在未来安徽省发展格局中地位和作用。

  三、构建芜马两市“双子城”的工作重点

  1、统一要求,建立构建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省、芜马两市在决策层面上的战略指导,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组织和协调实施构建“双子城”的有关工作。

  2、抓紧制定构建“双子城”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沿江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从战略层面上明确双子城的发展定位、目标、阶段性任务和分步实施的具体政策措施。把构建“双子城”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与“十一五”规划衔接。

  3、统筹兼顾,统一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协调整合市政、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特别是要完善联接芜马两市之间、芜马与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骨干通道和网络,进一步改善安徽发展的基础条件。

  4、错位发展,加强特色优势产业的互补。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汽车、建材、金属材料、钢铁等工业基础,合理配置资源,延伸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产业关联密集度高的生产加工基地,增强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双子城”的特色和优势,从项目布局、土地使用、资金、税收、研发等方面,加强汽车、钢铁、高新技术、能源原材料、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旅游等具有成长前景的产业的合作,依托两市现有的开发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5、推进城市建设一体化。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开发区政策、行政区划优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芜、马两市的发展,培育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城市群。

  6、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产权

  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方面,加强两市之间的行政协调,联手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联手制定与协调芜马两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在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外贸出口、人才流动、技术开发、信息共享方面联手制定统一政策。梳理芜马现有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消除两市在政策上的差异,对各种经济主体实行同等市民待遇。

  7、率先在全省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目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试行的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全国推广之前,率先在中部地区推行,帮助中部地区的企业降低流转税负担,对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部分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建议我省积极争取先行试点,在芜、马率先实施。

  四、构建芜、马“双子城”的政策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