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堂之间仅仅相隔一张纸


在《三个人的天堂》一书中,作者用非常生活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一副幸福家庭的美丽图画。这一家人似乎生活在真空的无菌世界里,他们善良、友爱、纯真、透明,他们不仅精心营造了三个人的天堂,而且还努力影响着那么多的亲人、同事、朋友、网友、读者们。使这个原本封闭、狭小的天堂的范围,不断在延伸、在扩大。这不,连远在东北的我也连篇累牍地诉说着这个天堂的美丽和精彩,试图以接力的方式,影响着更多的人加入营造天堂工程的行列之中。在本书作者“深圳女蛙”在新浪的博客中,我看到了那么多网友热情洋溢的评论留言,不由得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网友读者会在看了这本书后产生如此强烈、真挚的共鸣?

显然,本书的主题切中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大家都渴望天堂般的生活,而自己的现实生活又离天堂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以致这种渴望逐渐被弱化了。而“深圳女蛙”这本书重新唤醒了人们心底的这一渴望,而且将现实中的人间天堂之内涵展示的如此清晰,同时还能使每个读者真切地意识到,其实天堂并不遥远,只要努力,天堂般的生活就会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很大的诱惑啊。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庭都经常处于各种矛盾冲突的不和谐状态之中。夫妻之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状况比比皆是,“若不是为了孩子”,连年高企的离婚率也许会高的更加离谱。在子女的教育上,原始而愚昧的荒唐预期失落后,就是相互抱怨、相互折磨,最后寄希望于“用钱摆平”的万能解决方案。

在太多的家庭中,快乐和幸福被空前地简化为一醉方休后的腾云驾雾,一掷千金的瞬间快感,“比下有余”的自我陶醉。然而,人们毕竟在多数时间内是清醒的,自欺欺人的幸福快乐之后,留下的自然是更长、更痛的沮丧和抑郁。“深圳女蛙”一通振聋发聩的直抒胸臆唤醒了太多的梦中之人。却原来,幸福和快乐就在每个人的身边,近得仅隔一层纸啊,捅破它,你就会一步跨进天堂。这张纸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心态,将消极变成积极,把阴暗变成阳光,把狭隘变成豁达,把封闭变成开放,把自我变成利他,把磨难变成财富,把困难变成成长。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就全变了,暂时的拮据是将来富足的积淀,暂时的吃亏是未来的福分,暂时的痛苦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于是乎,你会变得心地善良,人人都喜欢你;你会变得更加勤奋,机会就将扑面而来;你会变得更加阳光,消极的情绪从此与你无缘。

我一直为自己的良好心态而欣慰,自己始终认为:此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磨难之后,思想和心灵业已经受了上帝的洗礼,今后的时光必将与积极、进取、阳光、热情、开放、学习、助人、快乐、幸福等关键词相伴了。读了这个天堂人家的故事之后,使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人生价值观:人的一生,只有在努力帮助别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及能够企及的其他人)生活得更好的过程中,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才是具体的、实在的、长久的。这里所说的帮助,既有物质上的付出,即便力量微薄,也愿做些雪中送炭的救急;更有精神上的关爱,让具有能量的思想理念、知识技能、经验阅历上的分享,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学习与借鉴的捷径;更有发自心底的关心和仁爱,让天堂般的温暖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一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只有在融入群体和环境之中才会变得持久,才会呈几何级数的放大态势。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成书(如深圳女蛙的示范),就是个非常聪明的选择,当然通过博客等网络写作传播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收获与感悟,与更多的朋友们分享,同样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其实,也不一定要通过写作这一种固定的形式来与人分享嘛,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播的多样化呀。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精神营养的缺失已经或正在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圳女蛙”无意之中发起的“构筑自己的天堂”这一社会运动,是现代社会中那些被痛苦、无聊所压抑的人们的一种自我救赎,但愿在这个队伍中能够看到更多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