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竞争战略》第三章“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读经典--《竞争战略》第三章“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为了帮助确定竞争对手当前和未来目标的若干问题,波特先生分类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1、  既有问题,又解释了问这些问题的目的。
2、  还提供了一些例子,不过都是外国的,对这些案例没有感觉。如果能结合国内的实际案例来作进一步解释,可接受的程度就会更高。不过,如果自己想更深的去理解波特的思想的话,自己找一些案例来说明,也是一件利人利已的大善事。
3、  既从业务层面出发,又从组织行为学,心里学等角度出发来设计问题。
 
困惑的是,波特没有对每一个问题的目的作明细解释。而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看来这个问题只能自己去思考了。
 
平时自己做咨询项目时,也要设计各种调研问卷,发现最大的不足是仅从业务技术层面出发,没有考虑通过问卷这个工具来判断人的心理取向。另外就是问卷的目的性不明确,或者是有目的性但目的的层次较低,只让对方作简单的事实介绍,这不仅影响调研效果,也会影响下次交流的机会。
 
200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