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冶金工业
黔西南州冶金工业主要为黄金冶炼、锑、铅锌产品加工及电解铝等,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改革开放20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黔西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兴义市万屯汉墓群和兴仁县交乐汉墓群出土的文物中铜摇钱树、铜车马、铜钟、铜剑等各种铜铁器皿,反映出当时的黔西南一带已开始使用经过冶炼加工制成的金属制品。到了明清两代,随着发达地区大量汉民迁入盘江流域,带来了更多的先进冶炼技术和冶炼工具。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0~1627年)修造的盘江铁索桥,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的冶铁技术和工艺水平。民国时期,冶炼业有所发展,但大都不成规模,零星分散,且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再加上匪患战乱,矿产的运输销售存在很大问题,故州境内的采矿冶炼处于时办时停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州境内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黔西南州属少、边、穷地区,地方经济基本上靠国家支持,在工业投资上,中共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和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化肥等重工业方面,再加上受出口贸易、国内市场调配等因素影响,至20世纪80年代初,黔西南州的矿产采冶基本上处于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州境内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得到很好的开展,同时国家也允许民营企业涉足矿产开发,出现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都发展,城乡一齐上的格局,黔西南州冶金工业开始有了起步。
黔西南州冶金工业主要为黄金冶炼、锑、铅锌产品加工及电解铝等,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改革开放20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黔西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兴义市万屯汉墓群和兴仁县交乐汉墓群出土的文物中铜摇钱树、铜车马、铜钟、铜剑等各种铜铁器皿,反映出当时的黔西南一带已开始使用经过冶炼加工制成的金属制品。到了明清两代,随着发达地区大量汉民迁入盘江流域,带来了更多的先进冶炼技术和冶炼工具。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0~1627年)修造的盘江铁索桥,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的冶铁技术和工艺水平。民国时期,冶炼业有所发展,但大都不成规模,零星分散,且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再加上匪患战乱,矿产的运输销售存在很大问题,故州境内的采矿冶炼处于时办时停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州境内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黔西南州属少、边、穷地区,地方经济基本上靠国家支持,在工业投资上,中共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和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化肥等重工业方面,再加上受出口贸易、国内市场调配等因素影响,至20世纪80年代初,黔西南州的矿产采冶基本上处于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州境内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得到很好的开展,同时国家也允许民营企业涉足矿产开发,出现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都发展,城乡一齐上的格局,黔西南州冶金工业开始有了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