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朴素民意和提案的分量
李华新
由上海、广东、重庆三地分别选出的朱雪芹、胡小燕和康厚明三位农民工代表将参加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他们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代表。(2月29日《人民日报》)
不过笔者还是以为作为一个商讨国是的最高殿堂,在倾听民意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提案的分量,而且是对于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或是一些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息息相关的问题,提案并非是年年增多就是好的,或是说,每年的提案在不断增多的同时还需要对这些提案的质量也是应该有所要求的。而不是有感就发,有了一些见识就在开会期间然后再进行提案的写作。在去年的两会期间笔者,就曾经对代表委员的提案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从今年的政协一号提案的分量来看选中的是关于资本市场的税制改革的问题,在会上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提交“一号提案”的民建中央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的配套税收政策。
该提案认为,资本市场的税收政策应以合理投资为导向,倡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扶持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为政策取向,建立起多层次、多环节、协调征管、体现公平的资本市场税制。
这个提案的分量够重,比如关于印花税改为卖方缴,并适时开征证券所得税等等涉及到的税制改革的问题,都是直接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此外,一位重庆的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设立生活必需品调节基金的提案,都是一些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问题。因为,这些税制的改革的问题,都是和物价因素相关的。而且关于税制和一些具体的涉及到金融制度、证券管理等方面的提案,也是需要进行深入调研的。比如关于是否发行500元的钞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是需要有关专家的严谨论证才可实现。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偏少,这显然不利于基层群众参政权利的落实。就全国人大而言,农民工代表缺席,意味着农民工这一2亿人口的群体,在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缺少自己的代言人,这当然是不正常的。眼下,有农民工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无疑是一件好事。可是仅仅是起到代言人作用,好像是有些狭义的理解了。
诚然,以往也有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在关注农民工,但受到行业和身份的限制,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而此次农民工群体内部产生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阶层的利益诉求就可以有效直观地表达出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参政权利得以保障,也有助于改善人大代表结构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弥补人大代表组织结构的不完整。但是基于各自利益诉求的提案和各自从不同角出发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的关注度提案。虽然不能是说有什么高下之分,但是提案还是要有分量的好。因为提案的议题和对于提案的回复,虽然是人大政协要回复复议的一项工作,但是有些问题,是不可以年年老生常谈的,因为如此的反复常谈,也是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的,太多太滥反而成为一种的复议负担。会加重审议复议成本的。所以,还是需要对自己的提案进行精细打磨。需要为自己的一份提案积累,或是收集更多的区域、群体的更多反映。以此来加重提案的分量和厚度。使得这些提案,真能对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清新、朴素的民意之风的确是给中国的政坛带来了新的气象,也给大众对于国家管理的兴趣具有了实际的感触,但是,仅仅是出现几个农民工的代表、或是即使是选中属于高收入的律师群体的代表出现在两会上,就可以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格局的话,那就有点太天真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似乎是和当下的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别无关系,可是也不尽然,因为在当下这些新当选的代表委员所要做的是尽快把自己的议案提得有分量有质量,而且是可以真正具有推动力的,因为建言也是需要高水平的,因为,你需要从国家管理的高度,来验证你的政治眼光,并体现你参政议政的水平。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