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已经徐徐拉开了帷幕。今年的“两会”由于适逢“奥运年”和“换届年”,所以,人们有很多的期待,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期盼能够从“两会”中传出更多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好政策、好举措。令人欣喜的是,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民声,关注着民生,为人们展现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清晰体现出政府“以人为本”、“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施政特点,透射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听后着实激动人心、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总理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客观公正地分析了取得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同时清醒而详细地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对当前形势十分清醒。当然,面对困难和不足,政府没有悲观、没有失望,展望未来,又显得信心十足。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应对问题的种种举措,开出了一道又一道民生“清单”,显示了政府的能力和信心,这些举措必将在以后的经济运行中显示其作用。可以这样说,温总理的报告是政府报告,更是民生报告,处处紧扣国计民生,时时关注热点难点,并落实在百姓的心坎上,温暖在百姓的心窝里,作为泱泱大国的老百姓,怎能不为之感动。
应该说,近些年来,中央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基本理念,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始终心系百姓、情牵百姓,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从抗洪涝到战非典、抗冰灾;从“三农”问题到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物价问题;从社会治安到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等等;从取消农业税到越来越多的“免费”,等等这一系列的民生举措,让我们感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正在化作一个个具体而实际的行动、一个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亲身体会得到的实惠。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党管理国家事务的我国政府的职权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换句话说,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应该是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天职”。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要以“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责体系整合的核心内容,而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5年间,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事实充分说明,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的五年。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丰硕成果,惠及的是千家万户。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这“五个更加重视”的精神鼓舞下,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描绘了200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和新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抓“两防”:财政货币“一稳一紧”政策不变;夯基础:支农资金创历史新高;调结构:在“好”字上做大文章;加力度:节能减排成地方政府“硬杠杠”; 促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增活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随着这些政策和措施的逐步实现和落实,中国的民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
回首过去,我们充满自豪,面对问题,我们绝不回避,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因为我们有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为民所谋”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着党的宗旨、兑现着对人民的承诺。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传递着的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安民富民的福音,这让老百姓充满多少希望。随着新画卷的逐步打开,随着新实践的逐步推行,必将让人民群众在更大程度上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常言道,“不看广告,看疗效”。如今,新的蓝图和愿景已经绘出,接下来,就得依靠一个又一个不折不扣的落实、落实、再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思想必须融入到每一党员领导干部和政府官员的血液中,才能准确地把握民生脉动,致力为民实事,续传富民福音。
总理的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客观公正地分析了取得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同时清醒而详细地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对当前形势十分清醒。当然,面对困难和不足,政府没有悲观、没有失望,展望未来,又显得信心十足。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应对问题的种种举措,开出了一道又一道民生“清单”,显示了政府的能力和信心,这些举措必将在以后的经济运行中显示其作用。可以这样说,温总理的报告是政府报告,更是民生报告,处处紧扣国计民生,时时关注热点难点,并落实在百姓的心坎上,温暖在百姓的心窝里,作为泱泱大国的老百姓,怎能不为之感动。
应该说,近些年来,中央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基本理念,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下大力气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始终心系百姓、情牵百姓,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从抗洪涝到战非典、抗冰灾;从“三农”问题到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物价问题;从社会治安到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等等;从取消农业税到越来越多的“免费”,等等这一系列的民生举措,让我们感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正在化作一个个具体而实际的行动、一个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亲身体会得到的实惠。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党管理国家事务的我国政府的职权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换句话说,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应该是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天职”。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调要以“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责体系整合的核心内容,而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5年间,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事实充分说明,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的五年。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丰硕成果,惠及的是千家万户。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这“五个更加重视”的精神鼓舞下,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描绘了200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和新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抓“两防”:财政货币“一稳一紧”政策不变;夯基础:支农资金创历史新高;调结构:在“好”字上做大文章;加力度:节能减排成地方政府“硬杠杠”; 促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增活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随着这些政策和措施的逐步实现和落实,中国的民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
回首过去,我们充满自豪,面对问题,我们绝不回避,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因为我们有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为民所谋”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着党的宗旨、兑现着对人民的承诺。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传递着的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安民富民的福音,这让老百姓充满多少希望。随着新画卷的逐步打开,随着新实践的逐步推行,必将让人民群众在更大程度上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常言道,“不看广告,看疗效”。如今,新的蓝图和愿景已经绘出,接下来,就得依靠一个又一个不折不扣的落实、落实、再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思想必须融入到每一党员领导干部和政府官员的血液中,才能准确地把握民生脉动,致力为民实事,续传富民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