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一篇文章里,附上了陕西籍网友、同性恋者李建国给我的来信;许多网友读罢此文,说想认识李建国先生。我也把这些网友的来信,转给了李先生本人。看到有那么多网友关心他,李先生非常高兴;他犹豫再三,终于鼓足勇气,向我们敞开了心扉,讲述了他的真实经历,他希望有更多的网友能了解他和他的故事;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同性恋者的情感生活,和同性恋者的心路历程,从而用平常心来看待同性恋现象。我整理了李先生的讲述,也保留了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放在下面;大家一起来听听,李先生这些深情的故事吧!
2006年夏日的一个夜晚,我独自在上海外滩黄浦江边的堤岸上,坐了很久、走了很久、也想了很久。那年我三十岁,很多上海人在这个年龄,看上去还像个大孩子,可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我觉得我的心很累很累。这里是上海最迷人的风景之一,夜幕降临的时候,游人穿梭如织;过了午夜,才渐渐地静了下来。我的脑子里全是石伟,我后悔极了,昨天晚上,我怎么就把手机关了呢?太遗憾了,永远的遗憾!
今天早上,我开了手机,才看到这条短信:“哥,我先走了,你多保重。弟不想那么快就见到你,这人间多好呀!你好好呆着吧。弟会给你在那边占个位置的,等你很多很多年以后来了,咱也不至于没个呆的地方。弟 石伟。”我赶快打电话过去,问那看守所里的王看守,他告诉我:昨天晚上,石伟就被执行了。在临刑前,允许每个待处决的犯人,给亲朋好友们打几个电话。石伟先给他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刚说了几句,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之后,他又给我打电话,可是,打了几个电话,我都关机,无奈,他就给我发了短信。王看守还说:石伟留下遗言,让把他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都寄给我。
我和石伟原先并不认识,我们也从没有见过面。我和他联系上,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无意间,我把台调到了一档法制节目上,我看到了一个法制故事:26岁的云南籍农村男青年石伟,外出打工期间,妻子和同村的一个有妇之夫搭上了,2005年春节前,石伟回家过年的时候,发现了两人的奸情,他和妻子为此多次争吵;一天,他们夫妻吵到气头上动了手,石伟又气又急,随手抄起家里顶门的木棒,就抡了过去,妻子一声没响就倒下了;这下石伟慌了,赶紧把人送往医院,可是已经晚了,到医院的时候,人就已经没了。就这样,石伟成了杀人犯。我看到电视画面中的石伟,坐在看守所里,声音怯怯地对记者讲述着事情的经过;他偶然抬起头来瞟一下记者,眼光慌乱地又赶快移到了地上身上穿着囚衣,头剃得光光的,顶着个大脑袋,一脸地惊恐;他的脸很粗糙,就像我们村里的小伙子一样。我觉得他很可悲,那么年轻就犯了那么重的罪,我自己也没读过多少书,不太懂法律,只听说过杀人偿命,我心想:他该不会被枪毙吧?
看过这个节目之后,也不知为什么,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我觉得他很孤独,也很可怜,有一种想抱住他的冲动。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就写了一封长信,寄往那座看守所。信发出之后,我等了一星期,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一天几次开信箱,急得不得了;又等了一星期,还是没有任何回音,我急得吃不好也睡不好,心烦意乱的。我的脑子里全是石伟那张粗糙的脸,和他那惊恐万状的眼神。我真想抱紧他,告诉他,让他不要害怕;告诉他,不管在里面待多久,出来了,就来找我。
第十七天的时候,我又去我们楼下的信箱里开信箱了,真不敢相信,他来信了!只有一张信纸,也不知是从哪儿找来的纸,绉绉巴巴的,上面用黑色水笔歪歪斜斜地写了小半张纸:说他很感谢我这个陌生人这么关心他;说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用了;说他现在最牵挂的是家里的老母亲和儿子;他求我,如果有机会去那边的话,替他去看看母亲和儿子;他让儿子不要记恨他,他真的不是故意要杀害儿子的母亲的。
看了这封信,我先是惊喜后是紧张。我赶快跑出去,到上海几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去咨询,问人家像石伟这样的事情,他还有活路吗?听了我的叙述,几乎所有的律师不是叹息,就是摇头,末了会问:“他是你什么人呢?”我为了不让律师们感到我是多管闲事,我就说,他是我弟弟。我是比石伟大两岁,我觉得我就是他的哥哥,我觉得我比他的亲哥哥和他还要亲!真不知我和石伟前世有什么缘,我怎么在看了一档20几分钟的节目之后,就那么牵挂他呢?
那天,我从最后一家律师事务所出来 ,就直接去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转了转。我想,石伟关在里面一定会很寂寞的,给他买本小说让他看看吧。想了一下我看过的小说,我觉得《悲惨世界》的故事很适合他看;冉阿让也坐过牢,而且在牢里呆了很多年,但他后来出狱了,还当上了市长。我觉得这本书会给石伟一些信心,他会想到:不管在里面待多少年,出来之后,都会有希望的。
几个月过去了。我给石伟寄了书,他说收到了,可是,他只上了几年小学,很多字都不认识,也看不太懂《悲惨世界》;他说自己不喜欢看书,从小就是这样,一看书就头疼。不过,我能专门为他买书,又专门给他寄去,这太让他感到意外了,也太让他感到惊喜了!他说,真没想到这个时候,还能碰到我这样的朋友。我又写信问他里面缺什么;他说什么都不缺,让我别再为他费心了。我买了一件夹克和一件长袖T恤给他寄去了;我还按照他给我写的家里的地址,给他母亲寄了1000元钱。就这样,我们联系了一年多。
上个月的一天,他突然来信告诉我,让我别为他费心了,说他没有希望了,法院做了死刑判决。认识石伟之后,我老是在书报亭里,看有没有讲死刑犯人故事的报刊。我看到《法制大观》里有文章,有些法律专家建议废止死刑,我真希望这样的建议,能够尽快变成现实。我想起我看到的一些电视剧:高台上有一个木墩,犯人穿着黑色的囚服,剃光了头,跪在地上,把头放在那个木墩上;行刑的大汉高举起大刀,正要劈下去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有人骑快马过来,大声喊着刀下留人,于是,原来的死囚躲过了一劫。我多么希望这种故事,也发生在石伟身上呀!
之前,我没有从他的信里得知,他什么时候会走到那一步,我总想着,可能还早吧!没想到,就在昨天晚上,我熟睡了之后,石伟却悄悄地走了,永远地走了。我真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仅仅是在电视节目里偶然看到了他,我就那么地想他,那么地想帮他,那么地对他牵肠挂肚,现在,又是那么地为他伤心?
夜深了,黄浦江边的游人大都散去了,夜晚的凉风吹过,让我舒爽了很多,我的悲伤也减轻了一些。我想起在家乡的时候,妈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这人啊,都是各有各的命。石伟的命,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2006年夏日的一个夜晚,我独自在上海外滩黄浦江边的堤岸上,坐了很久、走了很久、也想了很久。那年我三十岁,很多上海人在这个年龄,看上去还像个大孩子,可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我觉得我的心很累很累。这里是上海最迷人的风景之一,夜幕降临的时候,游人穿梭如织;过了午夜,才渐渐地静了下来。我的脑子里全是石伟,我后悔极了,昨天晚上,我怎么就把手机关了呢?太遗憾了,永远的遗憾!
今天早上,我开了手机,才看到这条短信:“哥,我先走了,你多保重。弟不想那么快就见到你,这人间多好呀!你好好呆着吧。弟会给你在那边占个位置的,等你很多很多年以后来了,咱也不至于没个呆的地方。弟 石伟。”我赶快打电话过去,问那看守所里的王看守,他告诉我:昨天晚上,石伟就被执行了。在临刑前,允许每个待处决的犯人,给亲朋好友们打几个电话。石伟先给他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刚说了几句,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之后,他又给我打电话,可是,打了几个电话,我都关机,无奈,他就给我发了短信。王看守还说:石伟留下遗言,让把他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都寄给我。
我和石伟原先并不认识,我们也从没有见过面。我和他联系上,还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前的一天晚上,我在看电视的时候,无意间,我把台调到了一档法制节目上,我看到了一个法制故事:26岁的云南籍农村男青年石伟,外出打工期间,妻子和同村的一个有妇之夫搭上了,2005年春节前,石伟回家过年的时候,发现了两人的奸情,他和妻子为此多次争吵;一天,他们夫妻吵到气头上动了手,石伟又气又急,随手抄起家里顶门的木棒,就抡了过去,妻子一声没响就倒下了;这下石伟慌了,赶紧把人送往医院,可是已经晚了,到医院的时候,人就已经没了。就这样,石伟成了杀人犯。我看到电视画面中的石伟,坐在看守所里,声音怯怯地对记者讲述着事情的经过;他偶然抬起头来瞟一下记者,眼光慌乱地又赶快移到了地上身上穿着囚衣,头剃得光光的,顶着个大脑袋,一脸地惊恐;他的脸很粗糙,就像我们村里的小伙子一样。我觉得他很可悲,那么年轻就犯了那么重的罪,我自己也没读过多少书,不太懂法律,只听说过杀人偿命,我心想:他该不会被枪毙吧?
看过这个节目之后,也不知为什么,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我觉得他很孤独,也很可怜,有一种想抱住他的冲动。第二天一早起来,我就写了一封长信,寄往那座看守所。信发出之后,我等了一星期,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一天几次开信箱,急得不得了;又等了一星期,还是没有任何回音,我急得吃不好也睡不好,心烦意乱的。我的脑子里全是石伟那张粗糙的脸,和他那惊恐万状的眼神。我真想抱紧他,告诉他,让他不要害怕;告诉他,不管在里面待多久,出来了,就来找我。
第十七天的时候,我又去我们楼下的信箱里开信箱了,真不敢相信,他来信了!只有一张信纸,也不知是从哪儿找来的纸,绉绉巴巴的,上面用黑色水笔歪歪斜斜地写了小半张纸:说他很感谢我这个陌生人这么关心他;说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没用了;说他现在最牵挂的是家里的老母亲和儿子;他求我,如果有机会去那边的话,替他去看看母亲和儿子;他让儿子不要记恨他,他真的不是故意要杀害儿子的母亲的。
看了这封信,我先是惊喜后是紧张。我赶快跑出去,到上海几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去咨询,问人家像石伟这样的事情,他还有活路吗?听了我的叙述,几乎所有的律师不是叹息,就是摇头,末了会问:“他是你什么人呢?”我为了不让律师们感到我是多管闲事,我就说,他是我弟弟。我是比石伟大两岁,我觉得我就是他的哥哥,我觉得我比他的亲哥哥和他还要亲!真不知我和石伟前世有什么缘,我怎么在看了一档20几分钟的节目之后,就那么牵挂他呢?
那天,我从最后一家律师事务所出来 ,就直接去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转了转。我想,石伟关在里面一定会很寂寞的,给他买本小说让他看看吧。想了一下我看过的小说,我觉得《悲惨世界》的故事很适合他看;冉阿让也坐过牢,而且在牢里呆了很多年,但他后来出狱了,还当上了市长。我觉得这本书会给石伟一些信心,他会想到:不管在里面待多少年,出来之后,都会有希望的。
几个月过去了。我给石伟寄了书,他说收到了,可是,他只上了几年小学,很多字都不认识,也看不太懂《悲惨世界》;他说自己不喜欢看书,从小就是这样,一看书就头疼。不过,我能专门为他买书,又专门给他寄去,这太让他感到意外了,也太让他感到惊喜了!他说,真没想到这个时候,还能碰到我这样的朋友。我又写信问他里面缺什么;他说什么都不缺,让我别再为他费心了。我买了一件夹克和一件长袖T恤给他寄去了;我还按照他给我写的家里的地址,给他母亲寄了1000元钱。就这样,我们联系了一年多。
上个月的一天,他突然来信告诉我,让我别为他费心了,说他没有希望了,法院做了死刑判决。认识石伟之后,我老是在书报亭里,看有没有讲死刑犯人故事的报刊。我看到《法制大观》里有文章,有些法律专家建议废止死刑,我真希望这样的建议,能够尽快变成现实。我想起我看到的一些电视剧:高台上有一个木墩,犯人穿着黑色的囚服,剃光了头,跪在地上,把头放在那个木墩上;行刑的大汉高举起大刀,正要劈下去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有人骑快马过来,大声喊着刀下留人,于是,原来的死囚躲过了一劫。我多么希望这种故事,也发生在石伟身上呀!
之前,我没有从他的信里得知,他什么时候会走到那一步,我总想着,可能还早吧!没想到,就在昨天晚上,我熟睡了之后,石伟却悄悄地走了,永远地走了。我真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仅仅是在电视节目里偶然看到了他,我就那么地想他,那么地想帮他,那么地对他牵肠挂肚,现在,又是那么地为他伤心?
夜深了,黄浦江边的游人大都散去了,夜晚的凉风吹过,让我舒爽了很多,我的悲伤也减轻了一些。我想起在家乡的时候,妈妈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这人啊,都是各有各的命。石伟的命,可能就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