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渐进的改革战略帮助我们走到今天


在今年第六期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上,读到了经济学家、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的题为:“双轨制改革战略不应放弃”的文章,很有感触。作为3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亲历者,深深感到这一历史进程对我们祖国的巨大历史变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今天宏大的改革开放成果的来之不易。回首30年前,那时的中国刚刚从十年浩劫中摆脱出来,经济基础及其薄弱、百姓生活极度贫困,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被世界上的多数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那时的中国除了“嘴硬”,智慧空喊一些政治口号而外,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本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一个大国的影响。好在有了十一届三种全会,有了邓大人的高瞻远瞩,启动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才在经历了诸多艰苦磨难之后有了今天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总结这30年改革开放经验时,这篇文章清醒地认为:改革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的转型。中国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实施的基本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战略、一个渐进的战略,或者说我们习惯上说的双轨的战略。这个战略是保护、承认和转化既得利益,发展和巩固新生的市场利益。换句话说,是通过保存存量、转化存量来发展增量。因此在整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对抗,尽管有震荡但也没有翻船。价格双轨制就是这中妥协、渐进式改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样的路径选择并不是某个人的高瞻远瞩和先见之明,而是形势逼出的集体智慧。

双轨制在实践中确实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腐败问题。有些干部子弟凭借关系拿到计划内的平价指标,然后高价倒卖出去,赚取差价。因此,价格双轨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全社会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肯定的声音也不多。中央的文件从来没有把双轨制写进去。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休克疗法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导致那些国家经济严重倒退。这时候,大家才觉得中国的双轨制改革办法挺好、挺成功。改革好像不是那么快,不是一步到位,但是累积起来、价格改革不声不响就完成了。

价格双轨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完成的,但是直到今天并没有结束。为什么呢?因为旧的思维方式,第一很顽固,第二仍有现实基础的支持。现在觉得当时搞什么双轨制,一步改了不就完了嘛。要知道,今天还剩下的双轨价格的这一点点,比如汽油的价格,如果是搞市场经济的话,现在原油价格是100多美元,汽油价格得翻一番了。但是老百姓说不行,中国的汽油已经很贵了,国家财政又不是没钱,石油企业也不是不挣钱,有亏损政府补账就算了。政府可能也说不行,说这会影响安定团结,物价指数要突破我们的年度指标。现行的双轨制,实际上有很多现实的利益基础在后面,所以今天不是说一个要不要继续价格改革的问题,而是一个利益的平衡问题。尽管我们明明知道能源价格应该是调高的,但是现在一时半会儿可能还做不到。就制下这么一点点,改起来却很难。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要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多数老百姓的偏好。要根据多数老百姓的意愿进行取舍。多数老百姓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物价上涨,最重要的是医疗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农民工问题,那就得先考虑这些改革。改革不是没有动力,是大众和社会主要阶层关注的东西,可能跟一些学者考虑的东西不一样。 中国的经济改革推进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东西没完成,还要继续往前走,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中国的改革实际上从三四年前就已经拉开了社会改革的序幕。现在在社会改革方面、争取公民的平等权利方面,老百姓的推动力更强。中国的政治改革,虽然从经济改革开始多少就有一些,但还没到真正展开的时候。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改革基本完成,政治改革才到了最适当的时机。当人的权利还不均等的时候,政治改革缺乏基础。比如说,搞民主化,大家举手表决,说农民可以进城来分一半房子先住,可城里人愿不愿意接受这个利益结构呢?改革要成功,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目前面临的危险可能还在于过于急躁,不知道自己前面为什么成功了。事实上,改革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观念的逐步演变的过程,我们不能人为割断这个历史过程。中国历史上,包括这100多年来,中国人不知选择了多少快的东西,干净利落的东西,结果是欲速而不达。而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妥协的、渐进的、世俗的和不理想的,但日积月累形成巨变,以改良的手段出发,实现了如邓小平预言的第二次革命的结果。这才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真正的成功经验。
   
文章对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成功经验总结的的确很深刻,想当初。国人中的一些激进分子(也包括我本人在内),出于迫切希望中国进步强盛的朴素善良愿望,对改革的步子不快、双轨制的不彻底、社会上腐败问题的严重、改革措施不像前苏联那样痛快等情况有看法,对社会及政治体制改革、民主进程的加快有着强烈的预期,曾经有过许多盲动、激进、头脑发热,并曾发生过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政治风波。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政府有关“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观点的确英明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国民的民主和文明素养还并不很高的情况下,一旦操之过急,后果的确将难以想象啊。因此,在走过了30年的改革之路之后,反思一下这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在是教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