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的生命在于与朗诵结缘


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告诉我们,在散文诗走入低谷的现实面前,散文诗创作只能走朗诵之路,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散文诗要得到普及和发展,朗诵是散文诗普及、认可、拓展、发展的最为可行和必要传播手段,朗诵也能促使散文诗作家更新观念、加强道德修养,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更好地创作出群众喜爱的佳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尽自己绵薄之力--

散文诗的生命在于与朗诵结缘

“祖国颂歌北京散文诗朗诵会”上的讲话

艾君/文

 

10月6日是个好日子!真是个好日子啊!

10月6日是个好日子,因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团圆节--中秋佳节;因为有这么多的领导、艺术家、专家以及散文诗作家、爱好者为了散文诗的发展在这里团圆;因为有我们尊敬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们在这里将施展才华,朗诵自己心爱的散文诗作品。

温情的晨风传送着对佳节的祝愿。轻雾薄纱,带着朦胧变为秋云。悠悠的秋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我们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们轻轻的问候:

在这个好日子里,我代表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延安时期的老作家、散文诗泰斗柯蓝先生,代表中国散文诗学会全体会员祝大家中秋快乐! 祝大家事业和生活像中秋之夜的圆月,亮亮堂堂,圆圆满满!

向为此次活动付出心血的东城区文化馆的汪艺馆长、杜染先生以及北京文之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朋友,向今天在百忙中出席“祖国颂歌-北京散文诗朗诵会”的曹灿、李元华等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节日的祝福!

说起散文诗以及散文诗朗诵,在座的许多是散文诗专家,也有的对散文诗还不甚了解!为此我简单谈点自己的看法:

 

散文诗的本质特征

何谓散文诗呢?自从散文诗在我国诞生之日起,关于散文诗的概念和其特征之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或者认为散文诗属于散文;这两种误区即“散文诗是散文化的诗”,或者“散文诗是诗意化的散文”。也有人认为只要自我主观认知就是。

而我国当代散文诗的泰斗柯蓝先生,经过50多年的创作实践得出一个对文学界来说划时代的概念,认为散文诗是一种独立文体,它不是散文和新诗的结合,而是从散文和新诗中分裂、蜕化出来的。他认为,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渗透、交叉。是二者的融化自成一体。就散文诗的特性而言,它含有新诗和散文的共同优势,是二者渗透的边缘学科。这就是说:散文诗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属于并列关系!

他说,散文诗兼有新诗和散文二者的特长,有诗的意境,诗的跳跃,诗的情趣,又有散文的哲理和叙述的飘逸自由。因此,散文诗是新诗和散文二者的化合、融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体,独立存在的文体,不属于诗也不属于散文,它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散文诗有四大美学特征:短小、凝聚;空白、空间;意境、哲理;含蓄、朗诵。

在“祖国颂歌-北京散文诗朗诵会”上,许多艺术家、散文诗爱好者要朗诵柯老或者自己创作的作品,大家在朗诵和欣赏的同时,可以细细品味散文诗的“兼容性、跳跃性、震撼性、抽象性和和谐之美”,欣赏它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和震撼力。

 

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

柯老有句发自心底的话: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这句话看似很通俗易懂,但实际它揭示了散文诗的创作规律和发展方向。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把小杂文、寓言、格言等也看成了散文诗,这样所谓的“散文诗”是不适合朗诵的。“散文诗”这个词在世界上出现了三百年,在中国还不到一百年。柯老对散文诗的理解是:散文诗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的情调、有诗歌的跳跃,是一个独立的文体,把诗歌和散文融化成一块儿了。 “如果写散文的话,就不是诗的语言,散文诗有散文,而且必须是抽象型的,不能具体化,一旦具体化就是散文了。”柯蓝认为,散文诗三五百字为宜。这些观点,也正揭示出散文诗的创作要素、特点和适合朗诵的基本原理。

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这也包含着只有创作出适合朗诵的散文诗,散文诗的发展才有前途,散文诗才能普及和壮大。这从理论观念上解决了散文诗面临的如何发展和如何去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难题。

自从几年前柯老提出了“散文诗一定要朗诵,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不同的人朗诵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一观点之后,散文诗朗诵其发展势头如何呢?

据笔者所知,在六七年前,由中国散文诗学会与全国妇联曾经在北京音乐厅举办过散文诗大型朗诵活动。那次是在柯老的指导下,由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副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刘萱等负责筹划的,许多知名的艺术家、电视台主持人都参加了朗诵活动,场面异常火爆。上百元的门票抢购一空。取得了圆满成功。

从此后,在柯老的倡导下散文诗的朗诵活动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近几年由中国散文诗学会举办了许多大型散文诗朗诵会,深圳、珠海、广州、哈尔滨、内蒙等都举办过,有的形成每年举办一届,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参赛人数越来越多。

9月17日,在广州开赛的第二届广州柯蓝散文诗儿童朗诵大赛历时半个月,规模空前。据《北京晚报》在9月18日报道:“广州第二届柯蓝散文诗儿童朗诵大赛昨天开赛,现场火爆的人气令人欣喜,朗诵散文诗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所喜爱。”10月1日该赛事举办发奖仪式,年近90岁的柯老亲自前往参加颁奖仪式。

由此可见,近几年经过我国散文诗作家的探索和努力,我国的散文诗走出了一条创作和朗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告诉我们,在散文诗走入低谷的现实面前,散文诗创作只能走朗诵之路,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散文诗要得到普及和发展,朗诵是散文诗普及、认可、拓展、发展的最为可行和必要传播手段,朗诵也能促使散文诗作家更新观念、加强道德修养,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更好地创作出群众喜爱的佳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尽自己绵薄之力。

 

散文诗与朗诵有姻缘

为何许多朗诵者会喜欢朗诵散文诗呢?散文诗朗诵又为何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和关注呢?

借这次 “祖国颂歌-散文诗朗诵会”的机会谈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散文诗的形式、内容和美学特征决定了它更适合现代人朗诵的本质属性。二是朗诵艺术的表现标准、特点和审美需求也决定了朗诵者愿意选择散文诗作品作为朗诵内容的取材对象。

一是散文诗的形式、内容和美学特征决定了它更适合现代人朗诵的本质属性。散文诗是文学体裁中一种特殊的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是一种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追求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能把生活的感受与艺术的审美结合起来的精神食粮。无可否认散文诗是能启迪人们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情感世界,凝缩人生意念的文学载体。它的兼容性、跳跃性、震撼性、抽象性和和谐之美,构成了它能凝缩生命和价值趋向的魅力意境。

文学理论家刘谷诚教授认为,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中国散文诗的产生得力于五四时期新文学家们(鲁迅、刘半农、沈尹默等)的倡导和外国散文诗(俄国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尔等诗人的散文诗作品)的影响。散文诗兼有新诗和散文的特长。它不但突破了新诗(即自由体诗)的长短句分行排列形式和韵律(押韵)限制,也突破了散文的叙事详细和完整的要求。一首散文诗常常是一篇优美抒情散文的高度浓缩,它舍去一般散文中铺陈和背景交待,保留散文中的精华,就像画龙一样,把龙画出来,不一定去画龙的须、鳞、爪,但一定要画出龙的眼睛来。这就是说,散文诗是用散文写的诗,是散文的高度浓缩和诗化。它要有诗的情韵、意境、凝练、跳跃,又要有散文的舒放、自由和飘逸。散文只是它的外壳,而诗才是它的灵魂。没有了诗性,也就不成其为散文诗。

    由此可见,决不能离开形象去作空洞抽象的说教,也不能离开诗情与意韵去作枯燥乏味的描述与说明。那些毫无寄托的一览无余的东西是不能称之为散文诗的。

 那么散文诗的有哪些美学特征呢? 一是小巧美。散文诗的最大艺术特色是短小精巧,这也是它的美。二是凝蕴美。散文诗力图用最少的、最浓缩的语言,表现最多、最丰富的内容。三是空灵美。散文诗的空白、空间,富有灵韵。四是意境美。散文诗与诗歌一样崇尚和强调意境美的。五是理趣美。哲理情趣是散文诗的极为重要的美学品格之一。六是音韵美。散文诗的音韵美,散文诗具有音韵美,可吟可诵、顺口悦耳、具有艺术感染力。

从以上六个特征中可见,散文诗所具备的“小巧美”、“凝蕴美”的美学特征,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文学心理需求,短小精巧的散文诗能给喜爱朗诵者以轻松舒坦之美感。

散文诗的“空灵美”、 “意境美”的美学特征,能让朗诵者自己去联想去补充,获得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欣赏娱悦。以充分的想象和遐思,从一个意境升华到另一个新的境界,一个新的思想高度。通过散文诗的意境引人入胜、激起情思、令人回味无穷、甚至达到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陶冶情操的美妙境界。

散文诗的“理趣美”的美学特征,内含的哲理与情趣,就能让朗诵者产生阅读兴趣,使朗诵者在朗诵中不仅自己而且让听者受到启发,得到教益,赏心悦目,给心灵的以启迪和震撼。

散文诗的 “音韵美”的美学特征,因为散文诗语言高度凝练、纯粹、形象、极富音乐感,所以朗诵者感觉到能吟能诵,朗诵起来,悦耳顺口,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能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更能引起听众思想感情的共鸣,欣赏陶醉。

可见散文诗的形式和本质以及它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决定了其备受朗诵者喜爱和社会广泛关注。

二是朗诵艺术的表现标准、特点和审美需求也决定了朗诵者愿意选择散文诗作品作为朗诵内容的取材对象。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属于语言表达艺术,也属于语言表演艺术。艺术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让听(观)众愿意听,喜欢听,就需要朗诵语言的艺术创造富有音乐性,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朗诵者要达到使艺术语言富有音乐性,在音乐中,根据旋律、音符、节拍、速度、强弱等等符号的变化,使自己的朗诵艺术达到宛如一部优美和谐的交响曲,感人悦耳,沁人心肺,意境深远,余味不绝的艺术境界。除了朗诵者要具备自身的朗诵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感染力外,朗诵者选材也是重要的一环。

选择朗诵的材料得体,朗诵者就能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所以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也要准确地选择能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的作品。而散文诗这种体裁的内在本质和美学特征也自然成为朗诵者所崇尚的选择目标。可见受到大家喜欢也是情理之中的。

如果说朗诵是一种无谱的歌,而散文诗正是能表达这歌中情感的曲子和内涵。

现代生活里,朗诵艺术已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深得人心,不论专业演员,还是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朗诵活动中。各种朗诵大赛,朗诵表演、各种朗诵艺术辅导班每次都有众多朗诵艺术爱好者报名参加。朗诵已成为人们读书学习、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好方法。它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鼓舞、给人以精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刚才听完著名艺术家曹灿、李元华等专家,以及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汪艺馆长有关散文诗朗诵的精辟讲话,作为散文诗的研究创作者心里异常兴奋,有如此多的表演艺术家、朗诵者喜爱散文诗,这说明散文诗与朗诵有很深的姻缘。中国散文诗走朗诵之路是非常正确的。

散文诗选择了朗诵这条拓展空间、普及壮大的发展之路,而朗诵也在含情脉脉对散文诗暗送秋波,这真是两厢情愿,完全可以喜结良缘,在互补中和谐发展。

散文诗的生命在于朗诵。让散文诗朗诵这美妙的语音、语调和散文诗优美简洁的语言,启发我们的空间的想象和文学审美吧!

让散文诗朗诵,从我们的听觉领悟到内心的音乐和节奏美,领会我们生活的愉悦和魅力吧!盼我国散文诗朗诵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立新功!(本文系艾君10月6日在祖国颂歌-北京散文诗朗诵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