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烟台“土掉渣”盛极之时的一篇旧作,当然现在“土掉渣”已经几乎绝迹了,让本人的预言大失水准。但自己写的东西,总认为是好的,总想拿出来见见光,对不住了!我口头道个歉先!
现在烟台不知道“土掉渣”的可能不多了,这种号称中国式比萨的烧饼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吞食烟台。从振华商厦到大润发超市再到南大街购物城,这些商业繁华地段你都会看到人们排队购买“土掉渣”的身影。没有一分钱的广告投入,没人知道第一家土掉渣店是什么时候开的,可这不妨碍人们对2元钱一个的土掉渣烧饼的热情。
土掉渣的店都小的“惨不忍睹”,一般没有超过20个平方的,买饼行,别在这吃,因为根本就没给你预备座。就是这样的一间小店,让那些感叹中式快餐比不过洋快餐的人看了真是大跌眼镜。实际上烟台也有这样一种根基和氛围,那就是这里绝不缺乏与洋快餐一较高下的人才和企业,蓝白快餐和迪迪汉堡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两家连锁性质的中式快餐店硬是在洋快餐独大的时候从其嘴里分一杯羹,并且经营得有声色,真是不容易啊!
当然土掉渣严格上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餐,买的人也很少就是把它当饭的。就像在街头买地瓜一样,尝鲜的多!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购买,以至于形成这种土掉渣现象呢,我想深层原因还是与洋比萨有关,如果说吃洋比萨是一种文化的话,那么吃土掉渣就是对这种文化的颠覆。洋比萨好比是阳春白雪,其昂贵的价格只能让普罗大人望饼兴叹!实不相瞒,本人月入3000元左右,但至今只吃过一次比萨,还不是为了自己大快朵颐,因为那时正在“泡”一个出过两次国的美眉,人家点名要吃比萨,你还能不请吗?结果两人吃了一顿,花了160多元,我那个心疼啊!因此我相信大多工薪收入水平的人是不舍得花这么多去吃一顿比萨饼的!而土掉渣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虽然土掉渣没有洋比萨那么多花色品种,但是其和洋比萨也差不哪去,原理一样__都是馅在外边!最重要的是这个叫土掉渣的中国式比萨太大众化了,只要2元钱一个,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吃得起的价位。你说大家伙能不蜂拥而上吗?在“土”与“洋”对决的历史上,我头一次看到了“土”的胜利,而且是一只都“土掉渣”了的烧饼。事实也证明,那些关注普通民众的企业,通常都会取得成功。
如果说吃洋比萨时是出于对洋文化的体验,那么吃中国式比萨则是一种对中国流行饮食文化的自信和实践,不过前者是贵族的,而后者是大众的!当然我知道那些经常坐在洋比萨店里的贵族们对这种中国式比萨是会不屑一顾的,也不见得他能说出什么理由,顶多也就是说这个不正宗!不过说到正宗,中国馅饼才是比萨的正宗祖师爷呢,因为比萨就是当年马可波罗吃着中国的馅饼好吃,回国后自己动手想做,可却怎么也不能把馅弄到饼里去,结果做成了比萨。由此可见,即便不把中国的馅饼当成比萨的亲爹,怎么着也得算个叔伯大爷吧!
“土掉渣” 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本身是要通过对洋比萨的解构来建立自己的中国式的“食”尚,却给自己起了一个土得不能再土的名字,定了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位置。你不是洋吗,我可是土,而且都“土掉渣”了。也许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凸显了“土掉渣”的个性,使人在对其惊诧的同时接受了它的美味。当然,以“土掉渣”的实力,目前还无法真正向洋比萨叫板,因为烟台几家“土掉渣”店加一块的营业额可能也赶不上人家洋比萨一家店多。
现在我们都谈自主创新,大家都把目光停留在高科技产品上,看到在飞机、汽车、手机等方面让洋货占了我们市场,可在吃、穿、用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别说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一枝独秀,就是用个洗衣粉、洗发水不也是宝洁公司占了半壁江山吗?由此可见,土掉渣的意义其实不寻常同,自主创新其实表现在方方面面,不应对它做出狭隘的理解和定义!如果有更多的土掉渣出现,有更多的土掉渣现象发生,也许就会让我们摆脱洋产品泛滥、洋文化成灾的尴尬!
但土掉渣也有缺点,就是油大、饼硬,并不适合中老年人及肠胃不好的人吃,而且品种太单一,店面太小,很难做大。我相信经营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点,会改进、会创新,会续写“土掉渣”不败的东方神话!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见面不说你吃了吗,而是问:今天,你“土掉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