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上帝与奥运会的冲突
分类:文化;关键词:龙、上帝、奥运会
作者:林胜锋;时间:2008年4月3日,星期四
若说博客石华宁先生平时的文章,我经常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他最近的一篇文章:《奥运会没有龙形象,有意还是无意?》,确是深有同感!现先把该篇文章的部分内容转摘如下(注:引号里的内容)——
“我们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龙在哪里。当今的中国,鲜见有人将龙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形象。亚运会,用的是熊猫。奥运会,要用福娃。龙还是代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图腾形象吗?”
“有人说是,但又好像不是,民间很少有人提及。官方的对外宣传和对外接等待场所,都看不到龙的形象。各种建筑物,标志,纪念性场所,会议,展览,演出,都看不到龙的形象。只有在清朝皇帝留下来的故宫里,才能看到龙的形象。满族人的清朝皇帝,认可我们是龙的传人。今天,有人干脆提出来,取消龙作为中国的图腾。”
“曾经有一个教外语的教授,以龙在西方是怪兽、猛兽的形象,建议中国人放弃龙图腾,受到广泛批评。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已有七千年历史,是降雨、降妖的吉祥之兽,中华民族的保护神。西方的龙只是一个一般的神话故事。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后来的翻译家感觉英语dragon 所指的那个动物,很像中国的龙,便将此单词翻译成龙。如此便将中国的龙,当成了英语中的怪兽dragon。”
“……”
“只因一个错误的翻译,就迁就这个错误,让中国人取消七千年的民族图腾,这太没有文化尊严了。受到中国人的广泛批评是必然的。然而,我们在奥运会的所有标记和符号中,均看不到龙的形象。奥运会是中国人的世纪盛典,龙的形象不可能是被无意中忽略了、忘记了,但却真的看不到龙的形象。从吉祥物、到火炬、到徽标、到圣火盆、到奖牌设计、到运送火炬的飞机、到奥运服装设计,一切的一切,都没有龙的形象和标记。这到底是为什么?是要中国人忘记龙的形象,还是为了迁就西方的神话故事?我说不清。我唯一能说清的是,整个奥运会的标志图案中,没有代表中国人的龙。……”
“为何当代的中国人要放弃龙的形象?我真是不懂。一首《龙的传人》的歌曲,唱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声,因此一夜之间唱响大江南北。但这首歌曲不是大陆的中国人创作的。”
“……香港的港龙航空以龙作为标记,每天飞越五大洲,也没见担心外国人不喜欢龙的图象。奥运会为何要拒绝龙的形象,我想像不出来原因。”
说起“龙”这个老古董来,林博客也不算得是特别激进派,以前曾在《“龙观念”亦需与时俱进》中已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对于龙崇拜,我持平常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
“古今中外的所有神仙,从其兴起到被全社会所承认都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八仙’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全都是神仙;耶和华也是从最初的亚伯拉罕的家神而演化成为整个犹太人的民族之神乃至‘全人类的上帝’,其实哪个活人见过上帝,我们何必对龙崇拜非要斤斤计较?”
“上帝为了人心的回归,以前用发大洪水的方式来惩罚人类,后来却派他的独生爱子道做肉身来拯救人类。过去是恶龙,是过去的需要;现在是好龙,是现在的需要。时代不同,需要不一样,方式也就不同。”
如果说“龙”文化和西方文化是有矛盾的,其实同源于西方的基督教和奥运会之间才是真正有矛盾的!因为世界三大宗教除佛教外,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这两种“一神教”和犹太教一起共为世界三大“一神教”,并且三大“一神教”所崇拜的是同一个神,只是在各自宗教中的名称和意义不同。犹太教信仰纯粹的“唯一真神”上帝耶和华;基督教由于耶稣的出现,信仰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伊斯兰教则把这个“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叫做真主安拉。
由于奥运会源于多神崇拜的古希腊,龙崇拜也属于多神崇拜,比如有东海龙王,南海龙王等等,可见“龙”崇拜与奥运会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因此,中国人实在没必要为了迁就外国人而忌讳谈“龙”,更没理由在北京奥运会中放弃“龙”形象的宣传。与中国人的这种迁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信仰基督教的美国人和西欧人,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还有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在奥运会的创始国希腊人祭祀众神的活动面前,却一点都不忌讳自己的一神崇拜。
尽管现在希腊的国教是东正教,已属一神崇拜,但是一谈到古希腊,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神话,那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度,就是现代奥运会也与他们当时的多神崇拜有关。古代奥运会的三大特色中的第一个特色就是祭神,包括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活动;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并且奥运会开始前的圣火祭神活动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大约西元前1000年,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农业逐渐繁荣起来,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有了剩余产品,社会集团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频密,而城邦之间的利益摩擦导致战争从未间断。
时间一长,人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于是古希腊人创造了祭神竞技会,不定期在奥林匹亚和希腊其他一些城邦举行。祭神大会开始时,相互厮杀的军队,各个地方素不相识的平民,都要聚集在神灵前举行虔诚的祭拜,以祈求和平、幸福和自由,随后大家进行体育比赛。
后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统治者、伊利斯城邦国王伊斐图斯发现,举办祭神竞技大会有很多好处,它可以将不同团体、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希腊人团结在一起,在这个空前的祭祀平台上,人们可以像兄弟一样彼此走近。
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西元前776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祭神竞技会开始之前,伊斐图斯颁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奥林匹亚,今后每四年要举办一次体育祭神竞技活动,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这样,西元前776年(闰年)夏至之后,在奥林匹亚,以奥林匹克山命名的运动会,便成为最早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到了近现代,奥运会就成了世界性的盛会。如今只要举行奥运会,就免不了圣火祭神和火炬传递的活动,火炬传递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奥运会官方网站有资料称,古代奥运会召开前祭司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的祭坛点燃火炬,然后遣人奔赴希腊各个城邦,通告运动会开始。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这是为了纪念希腊的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
举着燃烧的火把,并将火种一棒一棒传递下去,其原意大概就是对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直接模仿。如果说奥运会是带着“神圣”的色彩,那么这个“神圣”就是来源古希腊的宗教。因为祭神期间禁止战事,古代奥运会体现出和平和追求纯美的精神,这也传承至今。
然而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古代奥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崩溃。西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认为古代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而遭禁止。历时1160多年的古代奥运会被终止,圣火也随之熄灭,这是由于多神崇拜的奥运会与一神崇拜的基督教是相冲突的。
犹太教只崇拜上帝,基督教只崇拜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伊斯兰教只崇拜“天地间唯一的真神”真主安拉,若崇拜其他宗教的众神,则都被这三种宗教视为“偶像崇拜”或“犯罪”。不过,现代的美国人、西欧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既不是由于奥运会的多神崇拜特征而拒绝奥运会,更没有为了祭祀奥运会的众神而放弃他们对“一神教”的坚定信仰。用基督徒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依然高举十字架。
在古代奥运会被禁止后的再过1500多年,圣火又再度燃起。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倡导现代奥运会举行。顾拜旦希望能够用一种新的教育(体育)改善法国,而且他认为体育可以促进人类养成坚韧、自控、高尚的品质。
顾拜旦并不想也不可能把古代奥运会从坟墓里唤醒,他只是巧妙地借用了奥运会这个招牌。顾拜旦在《1896年奥运会》中写道:“(与古代奥运会相比)现代奥运会却是另外一回事,它是‘野蛮人(古希腊人称一些非希腊人为野蛮人)’的创造。”
繁琐的仪式可以增加神秘感,顾拜旦一定深谙宗教仪式的力量,所以他在1912年提出在奥运会前点燃奥林匹克圣火。他在演讲中说:“从现在起,火炬手接受了火炬,也接受了传递奥运之火的神圣使命。让奥运圣火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相互传递,让全世界的青年都时刻准备着,将奥运圣火传遍全球。”于是在1928年,“圣火”时隔千年后,以同样的仪式,带着不同的含义,被重新点燃。
虽然被赋予了现代意义,可是这种祭祀众神的仪式终究是与“一神教”有所矛盾的,然而奥运会还是首先从“一神教”的国度开始被容纳,向我们东方古国迎面走来。在此情况下,中国人就没必要把“龙”与奥运会对立起来,因为基督教的上帝与古希腊的奥运会才是真正有矛盾的,只是在现代西方人淡化了他们的这个矛盾的前提下,中国人忽略了这两种西方文化之间的这个实质性矛盾。
西方人这种为了祈求和平,却不失自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作为龙的子孙,我们是否也要从美国人、西欧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