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无限的“中国力量”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整整三天了,在这非常的70多个小时中,中国人经历了生命中最为震撼的时刻。此次地震灾害尽管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地震相同,由于不是发生在大城市中,对生命的集中危害程度也不会像唐山地震那么大。但此次抗震救灾的难度却异乎寻常地大,因为它发生在山区,地质情况极为复杂,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通往震中重灾区的道路被彻底地阻断了。尽管我们的救灾大军闻风而动,装备精良,却无奈地被阻隔在路上,迟迟不能进入灾害现场实施救援行动。尽管总理心急如焚地下了死命令,但还是由于道路狭窄,施工机械无法展开,而导致道路的恢复一时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果断决定,大规模动员空中力量,调动大批直升飞机前来实施紧急救援,突出体现了中国这个国家的力量、强国的力量、已经崛起的大国力量。

在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现场,数不清的战地医疗队在紧张地忙碌,由于国家迅即调动了全国的力量,电视中频繁地报出了北京队、辽宁队、上海队、湖北队、广东队、浙江对、江苏队等各色番号,听得让人心中热血沸腾,即为白衣天使的职业高尚而感动,更为祖国大家庭的无限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凝聚力而无比自豪。每当灾害降临,国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变的思维模式、有着一种不变的安全感,因为我们有一只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啊。我们的子弟兵,当人民遇到危险的时候,总会在第一时间里,英勇无畏地站在最危急的最前线。当年的唐山地震抢险是这样。1998长江抗洪也是这样,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是这样,现在的抗震前线我们的解放军还是不辱使命啊。现在在抗震第一线,解放军投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13万人,可谓空前壮举啊!谁说“社会主义已经日薄西山了”?社会主义在东方的中国正日益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呀。此次抗震救灾无疑就是最好的例证嘛。

这场灾害使很多生灵遭到了涂炭,使我们的国家机器面临了空前的考验。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的确体现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在最前线指挥抗震救灾的温家宝总理,他的果断、他的坚决、他的不畏艰险,包括他的眼泪,都非常信服地向人民诠释了一个人民的总理应该履行的神圣使命。我们国家应对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又一次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应该说,到目前为之,各个方面都向共和国及全体人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例如:各级政府官员废寝忘食、靠前指挥,使抗震救灾的国家机器紧张而又有序;我们的子弟兵更是拉得出、调得动、冲得上,对得起人民长期以来的信赖;我们的医务人员,更是召之即来,奋不顾身地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的科研队伍,是科学救灾不可或缺的中坚,在救灾最紧张的时刻,及时的信息联络、准确的灾情分析与判断、全局情况的及时把握与重点部位的精确定点,在这些关键环节,我们的卫星、遥感、监测等现代技术的综合运用,对于提高救灾的效率、真正实施科学救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的传媒系统,将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第一时间深入到最前沿,及时发回了一手的灾情及救灾实况,保证了我们的电台、电视、网络的实时滚动播出。从而使全国人民及时了解了发生在灾区的真实情况,这对于维护全国的稳定,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正常地工作与生活,从而使我们的抗震救灾这一长期的任务具有真正得以可持续的坚实物资基础,同时也能够使国际社会了解到一个开放的国家、一个即将要举办奥运的国家,在大灾面前是如何理性高效、从容面对的。

当然,在抗震救灾的轻重缓急上,现在有前后方的明显划分,四川的地震灾区是前线,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如果从一个系统工程的角度上说,其实全中国的每个地方都是抗震救灾的前线,每个中国人都是决定抗震救灾成败的关键。有一句话说得好:全体国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当前抗震救灾最大的支持。救灾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和物资的援助啊,而且将是旷日持久的,没有全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抗震救灾的后方就会动摇的呀。当然我们这些不能亲临前线的国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这些的,目前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赈灾捐献活动如火如荼,就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文明的中国崭新的精神风貌。我们当然懂得:人类无法胜天,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创伤的确很难避免,也不宜弥合。但历史证明,人类力量的最大汇聚,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自我救赎。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唯一可作选择的是对待灾难的态度。选择好对灾难的态度,就应顺势而为,尽可能让自己的言行更有利于救灾行动,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以种种理由搪塞,不分时候地一味进行所谓的“反思”。一个人的态度也许不足以影响当前的救灾大局,但多一分力量,就会给灾区人民送去更多的温暖,或是一个生的希望。四川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是一次让公众爱心得以激活、得以充分释放、得以升华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捐助的运作,对改善整个慈善环境乃至社会道德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们的确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无限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