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何时才能国际接轨


我们的产品何时才能国际接轨

 

当我们讲到鞋帽、服装等这些轻工业产品的时候,哪些企业特别受外商的欢迎呢?到广交会里逛逛,就发现,一些加入环保、高科技元素的产品,是比较能引起外商兴趣的。但为何如此多的展位虽都展示着类似的环保产品,却只有少数的几家才特别受老外的青睐?究竟在外商的眼中,这些展位的产品区别在哪?

 

虽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也常与一些外商看市场,也尝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想,此时怀着疑问的心情在展馆逛了一圈之后,发现了一个规律。有两家邻近的展位同时展出类似纺织产品,其中一家客茹芸来,而隔壁那家却只来了几个中国人,问了一下,就走开了,看他们的产品,似乎没多大区别,于是我们上前去问个究竟。

 

一进入人较少的那家展位,就看到摆设在最前面的,是一张张的证书、行业评价和检验报告,看来这家的产品应该是质量过硬的。但再往里面看,似乎找不到一个英文字,精美的海报虽然颜色搭配很典雅,却全是中文的介绍。这是以黄麻材料的系列产品,它天然、环保的特性,我们也很喜欢,但这些产品的种种优点,却只在那本精美的册子上找到一页的简单介绍,当我们问是否有英文版本的时候,他们才从一大叠的册子底下抽出一张产品简介,上面也只有很小的几行英文字。

 

黄麻是一种粗生易种的植物,能作较低成本的产品材料,不过因为它天生的质地,本来只能做麻包袋之类的低档产品,而如今有了先进的加工技术,能将这材料做成质地舒适、滑爽有型的产品,加上它环保的特性,应该很受市场欢迎。这家企业能运用某些高科技将这种环保的材料做成各式包袋、家纺等,本是一大竞争优势,其国内的同行也很欣赏他们的产品,但却得少有外商前来询问。

 

当我们看到介绍中提到的“天然抗菌”、“透气排汗”的优点时,马上联想到具有相同功能的一些外国产品材料,如果这黄麻材料用在一些户外用品中,比如行山的服装、鞋袜等,将会有很大潜力的市场。但当我们向这企业的展商提到外国的一些户外用品的特性和牌子时,他们竟似乎无动于衷。

 

“你们的产品与GORE-TEXCOOLMAX这些牌子比起来,透气排汗的特性有没有区别的?”

“我们的产品透气性很好的……质量绝对可以信得过”似乎他们不懂我们提的这两个牌子。

“是否有什么数据能证明你们的产品透气性是很好的?”

“我们都没有数据的,行内人一看就知道了,你们不是行内人吧?”

“恩,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你们产品的特性与外国出名的那些户外用品相比,有什么区别与优势…….

“我们产品是通过***认证的,这是***的检测标准……”他们开始一张张地数着那些证书,生怕我们怀疑他们产品的质量。

“我们现在不是怀疑你们的质量,而是想知道一些具体的数据或实验证明,能更好地说明你们产品的优势的。”

此时他们换了一个更高层的销售主管过来跟我们解释,但又是重复刚才册子上的证书和产品介绍。

 

交流了半天,我们仍得不到一个具体测试的数据,也许他们认为那是商业秘密,也许根本没做过这样的测试。但当我们一个劲地介绍GORE-TEXCOOLMAX这些产品的特性和测试指标时,他们却显得很不耐烦,也许心想:你们外行人是不懂的了,还需要什么数据证明?

 

起初我们为找到这样的环保产品而兴奋,并很热衷地跟他们分享一些外国牌子的特点:“那些材料虽然也有很好的透气功能,但他们都是化纤的,而你们的产品更天然、更环保,应该能很好地打入国际市场……”当时以为他们很乐意地会问我们这些产品的特质,或者起码抄下这些牌子的名称以便回去查一下这方面的市场,但令我们失落的,却是他们一直强调自己的产品优点而没听进去半句国外产品的成功之处。

 

无奈地,我们只能离开,当走到隔壁那家不断有老外光顾的展位时,我们发现,他们的也是一些环保产品,但不同的是,他们的介绍几乎都是英文字,他们会强调他们的是一些“organic”(有机的)产品,他们用“bamboo fiber”竹纤维,强调他们用的“**technology”,可能是有隔热性特别好的构造,用“recycle polyester”去生产这些产品,所以特别环保,这些字眼,个个道尽了当前国际产品的潮流,所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老外的眼球。与隔壁那家企业不同的,他们只是多写了几十个英文字,如果是我们来写,也许花不上一个小时,但效果却大大不同。

 

对比着这两家展位的例子,你是否也感受到,“国际接轨”是如此重要?当外商不远万里过来寻找一些先进的产品时,我们的企业更多地,是尽量将自己产品的优势“藏”起来,总以为自己产品的优点,不言而喻,行内人都知道,但他们却重复着这样的矛盾:“我们的产品新出的,其生产技术在国际上仍是少有的…….”外商们是否都有如此深厚的功力能一下子辨别这就是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呢?

 

看着“**,领先世界的中国创造”的广告词,我们也很想一个老外会为之驻足,但当举目全是陌生的中文字时,外商们也只以为这些只是普通的包袋、床单、桌布……当我们的企业潜心研制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到交易会上展出的时候,仅由于沟通的障碍,使得产品无人问津,然后,就给了同行业的企业一个错误的信号:做高技术的产品还是不受欢迎的了,老外会嫌贵吧……也许,他们只看到外商一味压价的趋势,于是继续重复着不断压低成本的生产,继续承受着不断缩小到利润空间,然后员工待遇提不上去,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受影响,继续着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当展商们无奈守着冷清的展位,我们的企业愁于没有订单之时,是否想过走出原有的贸易模式,试着从一个外商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为企业找到新的突破口。

 

 

后记:

我们回到公司后,仍惦记着这家黄麻纺织品,于是上网搜寻了一下GORE-TEXCOOLMAX的特性,便看到,这些外国网页上的介绍是如此的详细和专业,从每一种布质的纺织面、其特性与功用、与其他材料的对比等等,都有详尽的图标和数据,让一个外行人看了,也能了解到他们的产品真正的好处在哪。这些都是国际出名的牌子,他们如此大方地将制作工艺等都与大众分享,难道他们不怕被仿制吗?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牌子,即使市面上有了他们的仿牌产品,人们还是知道这是仿“GORE-TEX”的……我们的企业何时能有这样的mentality

 

 

 

欢迎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

E-mail: [email protected]

Skype: EcomeEgo

MSN: [email protected]

http://ecomeego.com/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