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 骗你没商量


  前不久,国务委员周永康在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坚决遏制住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周永康的这番讲话,引起了大家对网络问题的关注。今天我们也来讲讲网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不过,我们故事的主题不是网络色情,而是网上诈骗。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历经两年零四个月艰苦追踪,刚刚破获了沈阳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网络诈骗案。这起案子发生在一个叫沈阳天空的网络聊天室里。这个聊天室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调查:沈阳诈骗

  当记者进入某聊天室,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网上的网名五花八门,有绝种好男人,难以完美,孤独浪漫的情人,风韵丽人,等等。聊的内容也千奇百怪,28岁的王某就是在网上聊天室认识了一个网名极具诱惑力的男人。

  王某告诉记者,“网名叫风一样的男子,他就是跟我打招呼之后,就聊了起来。”这个风一样的男人用词文雅,善解人意,几个回合下来,就赢得了王某的欣赏和信任。王某说:“有时他说话挺又哲理的。我给他讲一些事他会开导我,当时我也处在感情低谷,想找一份新感情。”

  在网上聊了几次以后,王某和风一样的男人越来越投缘,在感情上越来越接近,于是互相留了电话,不久又相约见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王某完全陷入了风一样男人的感情陷阱。

  王某说:“他说他是搞期货的,而且公司好像实力挺雄厚,因为他跟我提到钱,都是一万、二万,我觉得好像对他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钱,将来肯定会还我的。”

  然而,令王某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从王某手上拿了3万多块钱以后,这个风一样的男人真的就像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王某报案后,负责侦办这起案子的沈阳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发现,王某的遭遇和其他几位在网上被骗的受害者,如出一辙。警方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明沈阳有20多起类似的网络诈骗案件实际上全都是这个网名叫“风一样的男人”一人所为。此后不久,这起系列网络诈骗案被列为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警方侦破工作也全面展开。

  调查:沈阳诈骗

  2002年2月至5月,沈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连续接到5位女性受害人的报案,说他们在一个名叫沈阳天空的聊天室聊天时,认识了一个网名叫“风一样的男人”的男子,这个男子在骗取了他们的感情后,又骗了他们的钱。张队长告诉记者,“这个男人30多岁,有休养,名叫张强,他是先骗色再骗钱,通过骗色的方式来骗钱。”

  据举报人介绍,这个男人大约30来岁,名叫张强,文化程度较高。他在网上同时还用“拒绝平凡”“找情人”等网名,通过聊天的方式有意结识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但感情生活不太如意的女性,来作为他的捕猎对象。张队长说:“有大学生,有大学老师,有国家公务员。”

  经过反复排查,公安人员发现这个张强真实的名字是孙海洋,由于他在诈骗时采取了骗一个女性换一个手机号,并换一个居所的方式,2年来公安人员一直找不到他的踪影,直到有一天,当孙海洋正在一家银行骗一个受害人为他取钱时,被另一个开出租车的受害人发现并报了警,风一样的男人孙海洋这才落入了法网。张队长告诉记者,“他当时正在骗一个女的,经过交待,我们才知道他骗了21个女的。当时这个女的就准备取了钱跟他一起上南方去。”

  在沈阳市公安局看守所,记者见到了这个骗了21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孙海洋,孙海洋原是沈阳民航的职工,大专文化,2001年2月因利用电话交友进行诈骗被劳教一年,解除劳教后,成为社会闲散人员,整天泡在网吧的孙海洋突然发现了网络的妙处。孙海洋说:“因为网络本身就是说,你的可选性很大,让你选的人很多,我想见面之后呢,我可能在她们身上,能得到一些我想要得到的东西,从物质方面讲,一般选择优秀女人、漂亮女人,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挺有内涵的名字。”

  在感情上取得这些女性的信任以后,孙海洋开始和这些网友见面。并把见面的地点上定在酒吧,咖啡厅,茶社等看起来浪漫的地点。孙海洋告诉记者,“选择咖啡厅,酒吧等地,我要先付出。”受害人说:“他特别会说,而且他经常穿的西装,说父母是搞房地产的。”

  这样,孙海洋首先把自己包装成房地产商人和期货商人,经营大酒店等商界成功人士,这个成功人士既有钱又懂感情,是每个女性的理想对象。其后,孙海洋又用买小礼物,请吃饭等小恩小惠来打动受害人,在尝到了一些甜头以后,许多受害人便开始心甘情愿地反过来为他掏钱买单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孙海洋之所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骗了21位女性,是因为他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平台,而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诈骗方式。

  张大队长告诉记者,网上诈骗范围广,隐蔽性强,并且目的性不明确。和传统的利用婚介所诈骗相比,它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更有安全感,更容易产生信任,许多人将网络的虚拟世界当成现实世界,很容易就落入了它的陷阱。

  沈阳警方事后做过调查,落入孙海洋骗局的21位被害人中,最大的40岁,最小的22岁,虽然年龄跨度很大,但这些受害者有个共同特点,她们平时很少深入接触社会,对很多事情也缺乏分辨能力。实际上,任何一起诈骗案,狡诈的不法分子都是在利用受害者的某些弱点,来布下圈套。

  前面我们看到,有诈骗前科的孙海洋利用网络聊天室,从21位受害者那里骗到了20多万元钱。其实,不仅网络聊天室会成为诈骗的场所。合法的电子商务平台,也会成为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福建省是国内网上诈骗犯罪高发区,那里的一些犯罪分子往往借助电子商务网站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活动。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让受害者上钩的呢?先来看看前不久厦门警方破获的一起网上诈骗案。

  调查:网络诈骗

  记者在浏览网页时发现有一些很特殊的购物网页,上面卖的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产品,有电动万能开锁器,手机窃听器,电话监控器,远程窃听器等等一些所谓的秘密产品。

  这些很容易让人产生好奇心的产品究竟是真是假?有没有人去购买?记者在厦门看守所见到一位曾经经营过这些产品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易永南告诉记者,“我也不知道里面东西是什么样的,随便卖。人家喜欢什么我就卖什么。你说我给人家买都买不到,我见到就不用给人家买了。”

  犯罪嫌疑人易永南,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初中文化。一次偶然的网上购物经历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去年9月他在上网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四川的一家公司在经营窃听器等国家违禁的产品。于是他寄了500块钱过去,准备买一个可以隔墙监听的窃听器。犯罪嫌疑人易永南说:“等了20天没有东西来,邮电局跑了好几趟都没有东西。虽然钱不多,但是心情影响巨大。”

  这次被骗的经历让他受到很大的启发,他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很容易赚钱的捷径。于是他花了600元请别人建了一个主页,把那家卖窃听器公司的网页如法炮制过来,然后在自己的网页上公开销售万能钥匙,窃听器,电话监控器等违法产品。网页打出去以后,有没有人去购买它的产品呢?犯罪嫌疑人易永南说:“结果就出乎意料之外。那接到第一笔钱的时候,我心里面又高兴又害怕,害怕就是我也会骗人,高兴就是说钱来得很容易,很快。”

  那么易永南是怎么让购买者相信并把钱汇过来呢?福建省厦门刑警大队中队长王前明告诉记者,“在网页上宣传是科技公司,并公布了电话,通过这些电话,与受害者去沟通。”

  为了取得购买者的信任,他告诉受害者自己是一家香港公司,地点设在九龙的富华大厦,并声称在大陆还设有多个销售地点。在网页的后边还特意向购买者解释,因为销售的产品在目前还是很敏感或很具争论的产品,所以要采取特殊的交易方式,要求购买者先汇款后寄货。这样就打消了一些购买者的疑虑。犯罪嫌疑人易永南表示,“信口雌黄,随便说,3百5百一千三千也可以,从多叫到少,跟卖东西一样,跟卖菜一样,从两块钱买到一块,可以收到五毛。”

  上当受骗者把钱汇到易永南账户里,他就马上到自动取款机把钱取走。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易永南就通过这个网页诈骗了70多人,骗取人民币40多万元,并用赃款在厦门购买了两套住房。2004年4月5日,跟踪了他一个多月的公安部门在一个咖啡屋将他逮捕。福建省厦门刑警大队中队长王前明告诉记者,“他被抓时,正在与厦门一家网络公司洽谈网站推广工作,准备把生意做大。”

  随后公安人员到他的住处查获了作案工具,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一台,银行卡存折18个。卡内的赃款达40万元之多。

  只读过初中的易永南,在网上空手套白狼,4个月骗了40多万。警方告诉我们,实际上他就是在利用一些人想得到违禁物品的不法需求,来进行诈骗。而在调查中,我们记者还发现,更多的不法骗子网上行骗的时候,则是通过低价商品,诱使受害者上当。警方说,这种行骗方式更具有诱惑性、广泛性。

  调查:网络诈骗

  记者在泉州安溪县看守所见到了犯罪嫌疑人易黑龙他看到别人仅花几百块钱建一个网页,就能轻松地赚到滚滚财源。于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2003年10月份花了600元钱请人建了一个网站。在这个网上,他发布很多虚假商品信息,称有汽车、笔记本电脑、计算机配件等二手商品销售,价格全部低于市场价50%。犯罪嫌疑人易黑龙说,“抓住对方贪小便宜的心理,价格便宜。”福建泉州安溪县公安局网安科科长陈前进告诉记者,“比如说笔记本一万二,他在网上发布就5千,6千。”

  很快,有不少消费者看到如此低廉的商品就跟他打电话联系,他便要求对方先交付20%-30%的订金。如果对方不愿意交订金,他就主动给对方寄一个电脑配件以取得顾客的信任。

  易黑龙给别人寄去的配件价值只有100多元,而骗取的订金却能有1000多元。有些购买者急于要买到便宜的商品。于是易黑龙抓住这种的心理,一个人既扮演业务员、总经理,又扮演董事长等不同角色,与对方通电话迷惑对方。易黑龙说:“身份不同,通过经理身份联系这样效果好,jianghua语气声音上做了一些伪装。

  在电话中他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告诉对方这些东西都是通过走私进来的,公司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骗取对方把后边的余款一次次地寄过来。他骗取最大的一笔款项是江苏的一位受害者前后给他寄的30000多元。2004年5月公安部门根据受害者举报,在永春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易黑龙。

  福建警方告诉我们记者,现在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诈骗手段。和传统的诈骗案件想比,网络诈骗涉及范围更广,受害者更多,隐蔽性更强。那么,在网上行骗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骗子,究竟有些什么手段来引人上钩呢?

  记者从公安部门得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诈骗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美国一家国际互联网研究机构统计,最近12个月的时间里,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量增长了13.2%,与此同时,全球发生了400多万起网上被骗事件。我国公安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受理诈骗案件9万起,比去年上升了11.6%,其中很多都发生在互联网上。网络诈骗越来越猖獗,而那些骗子网上行骗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调查:网络诈骗

  根据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目前网络诈骗大致有这样几大作案手段:手段之一利用网上聊天的虚拟性,以骗色骗情开路,最后骗取钱财。手段之二提供消费者想购买而买不到的商品,提供虚假信息,设置陷阱,骗取钱财。手段之三利用电子商务的合法平台,租赁网页,发布商品信息,骗取消费者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通过银行网络转账非法吞取购买者的钱财。手段之四自己建立网页或网站,发布价格低廉的海关没收走私等商品的供货信息,骗取钱财。手段之五在网络上提供特供产品,发展会员,骗取入会费。

  除了以上几大手段之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现在网络诈骗已经蔓延到国外,一些外语水平较高的犯罪嫌疑人设立外文购买网站,骗取外国人的钱财。厦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陈华山科长告诉记者,“我们厦门最近破了一起骗外国人的,骗澳大利亚的,英国的,美国的等等一大堆。涉案金额一共是18000多美金。”

  记者在频频发生网络诈骗的福建,采访了厦门、泉州等几个地方的公安部门。干警们说他们在侦破网络诈骗案的时候,都会遇到同样一个难题,就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不法分子登记的名字、地址、电话可能全都是虚假的。如何从这些虚拟空间里发现不法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网上的虚假信息到底该由哪个部门来监管?这些都让公安部门感到十分困惑。

  调查:网络诈骗

  走进厦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处,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陈华山科长一见记者就谈起了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困惑。陈华山科长说:“虚假信息你没法认定它,到底是真实性是假的。比如说我一个手机要卖,最新价格是5000块,我卖2000块,你不能把我删掉。我说有这个要卖,只能发生案件我们才能查处。”

  陈华山告诉记者,公安部门对网络安全实行监管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对泄露国家机密和黄赌毒等方面的有害信息进行打击。然而,面对今天网络上发布的虚假诈骗信息和涉及贩卖国家安全器材的信息,他们无法去认定和干涉,而且这也不属于他们的管理范畴。那么,这种情况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管呢?陈华山说:“国家安全器材不准到处乱卖,这属于国家安全部门管,网上发布一些商品的销售信息,这一块我们没法进行查证。这一块应该是信息产业部门对这认真的审查。”

  针对陈华山的说法,记者走访了负责网络技术的中国电信公司。电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电信公司主要是提供网络接入的平台,对于网站发布虚假信息,应该是由公安部门来管理。”

  电信部门认为这些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应该由公安部门来管,而公安部门又认为,这一块应该是由信息管理部门负责,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福建省厦门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陈幸鹭说:“我们有关管理没有跟上,随便什么都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虚假信息,让犯罪分子进出很自由,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他,规范他,以致于犯罪屡屡得手。”

  负责侦破了多起网络诈骗案的厦门市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陈幸鹭告诉记者,现在许多犯罪分子在一些合法正规的电子商务网站上租一个网页,就像在一个大型超市租一个柜台,就可以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而出租网页的公司却只管收取租金,并没有去审查登载的内容是否属实,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了诈骗的可乘之机。另外还有一些犯罪分子用虚假身份去建立网站或网页,这一块更是成为无人管理区。犯罪分子因此在虚拟世界里任意诈骗,这给公安侦破的取证工作带了很大的难度。。陈幸鹭告诉记者,“怎么认定,怎么取证,大家都很迷茫。特别是有一些电子数据,国家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据记者调查,到目前为止,对于网络诈骗这种新型的犯罪手段,国家法律法规还没有任何明确具体的规定,司法解释也没有涉及到。同时也没相应的部门对网上发布的虚假信息进行打假管理,这使公安部门在审查案件过程中陷入了无法可依的窘境。陈幸鹭说:“我们网站是向世界开放的,我们应该在网络信息方面加强法律信息的监控措施、条文,进一步完善,以便于我们在打击犯罪分子是有更好的法律条文可以运用。”

  据记者调查,到目前为止,对于网络诈骗这种新型的犯罪手段,国家法律法规还没有任何明确具体的规定,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涉及到。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对网上发布的虚假信息进行监管处理,公安部门在审查这类案件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了无法可依的窘境。

  对网络诈骗这种出现在虚拟世界中的犯罪行为,如何调查、取证?警方面临着比传统案件复杂得多的难题。而对于犯罪证据和事实的认定,以及量刑标准,法律上目前还存在很多空白。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现在许多专家都呼吁应该尽快启动相应的立法程序,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法》,维护虚拟世界的安全和秩序。

  此文章转载于www.pzjb.com骗子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