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自凯恩斯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当人们习惯于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和比较经济增长率的时候,却常常忘记凯恩斯在他的《通论》中讲过,战争和灾害乃至奢侈浪费,都会由于提高了全社会的有效需求而创造了财富。如果我们把国民经济比喻为一条高速公路,两车疾驰而过,经济活动的总量不变,两车相撞,经济活动必然因此增加,因为医疗保险修车等相关服务的需求因此产生了。看似荒谬的理论却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常识,所以我们在告慰震灾丧生者在天之灵的时候,还要同时感谢他们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压力,2008年中国改变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基调,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两稳”,变成为“一稳一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启动,但过去四个月的经济统计数字表明,通胀居高不下,增长依然强劲。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雪灾和震灾还将进一步强化经济的高增长,原因有三:1,雪灾震灾延后了不少拟开工的基建项目,却并没有取消它们,下半年会相继启动,这就等于是把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推迟到下半年;2,雪灾震灾都创造了救灾需求并启动了灾后重建,估计会使中央和地方财政直接增加两千亿开支,间接拉动的投资和消费难以估算。这是新增的投资和消费,直接扩大了全社会的有效需求;3,救灾和重建直接导致财政拨款,间接扩大了政府开支,财政支出的突发性增加改变了财政政策的主基调,自发地从原来确定的“稳健”变成了“扩张”。由此推论,“一稳一紧”的宏观调控格局或许已经改变,变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新组合。经济增长的格局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内生性投资与消费的驱动力将显著加强。由于国家财政成为内需扩大的行为主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传导到宏观经济,新的问题出现了:扩张性财政是否强化当前的通货膨胀?在高增长和高通胀并存的经济环境中,下半年中国股市将走牛还是走熊?
如果扩张性财政是在赤字开支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必然是加剧通货膨胀,而目前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良好,特别是去年的大幅度增收,灾情引发的财政扩张为去年的财政增收创造了需求,结果就不会直接加剧通货膨胀,只会加速经济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将在高增长和高通胀的“两高”基础上运行,理论上讲股市也将因此受益,因为高增长会提高利润增速而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高通胀会激励人们战胜通胀而改善二级市场的资金面,再加上政府的积极救市,股市投资人的情绪面也在大幅改善。由此推断,下半年股票市场应该重拾升势,再上牛途。
然而这却是一厢情愿的乐观预期,事实可能与此相反。今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引发的价格管制,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的经营性利润由正转负,银行业经营性利润开始受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紧缩政策的影响,股市的基本面急剧恶化,所以两种可能性在下半年同时存在:一是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再度走牛,或将上攻沪指五千;二是随利润的大幅下滑继续走熊,再度跌破沪指三千。2006-07年的大牛市虽然主要是情绪驱动的非理性繁荣,但基本面向好的内在驱动也是功不可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在去年达到巅峰,全年增速高达54.5%。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急转直下,一季度下滑到31.6%,预计二季度将下滑到接近20%,三季度再滑到近10%,四季度还将继续下滑!扩张性财政驱动的经济增长应该有利于股市的基本面向好,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相反的趋势呢?原因之一是:通胀与股市争利,管制与市场争权。价格管制在挤压股市的利润增长空间,已经使2007年股市的净利润增长在今年掉头下跌。
中国股市为什么一再和宏观经济趋势发生背离?历史既然一再重演,就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股市的痼疾。遥想当年,邓小平先生把一张股票送给外宾,告诉世界社会主义也有股票市场,我想当时老人家并没有想过要利用股市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第一阶段:“摸着石头开市”;此后出现了“为国企脱困”的说法,此后的股市中“高炉林立”,钢铁行业的总市值占比一度高达四成以上,这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用股市救钢铁业;本轮牛市直到中石油回归之前,银行股的总市值占比超过四成,回想当年中国银行业曾经被宣布为“技术性破产”,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三阶段:用股市救银行业。如果沿着股市救人的思路问下去:现在股市又要救谁呢?思前想后,恍然大悟,用股市救通胀!中国股市真是多灾多难,一生下来就要承担这么多救人的义务,也常常享有被救的特权。其实,如果股市不承担救人的义务,又何须呼吁政府救市!这是一个救人与被救的恶性循环,是一个股市救人和股市被救的政策市循环。在我看来,这一次股市可救不了通货膨胀,用股市救通胀不仅会葬送虚拟经济的投资价值,而且会伤害实体经济的市场机制。
2008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多变;雪灾,股灾,地震灾,灾灾寒心。和1976年大地震之后相比,中华民族的内在潜能再次迸发,向世人展现了百折不挠和临危不惧的大国英魂。站在76年唐山地震亲历者的角度来比较两次震灾:76年震后的中央决议是“批邓”,08年震后的中央决议是救人;76年的中国不公布震灾伤亡人数,08年的今日共和国首次为平民降旗致哀;76年的中国不接受国内外任何捐赠,08年震后10天就收到各界捐款逾百亿;76年唐山一位领导不顾重伤跑步赴京,见到中央领导只说了一句“快去救人”后即倒地昏迷不醒,而今温总理当天就亲赴灾区第一线,随处可以听到他那焦虑沙哑的声音。32年中国巨变,今非昔比,沧海桑田。所以我相信,中国经济将在可持续的高速增长中,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中国股市也将走出救人与被救的循环,成为大国崛起的基石。
2008年5月26日
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压力,2008年中国改变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基调,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两稳”,变成为“一稳一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启动,但过去四个月的经济统计数字表明,通胀居高不下,增长依然强劲。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雪灾和震灾还将进一步强化经济的高增长,原因有三:1,雪灾震灾延后了不少拟开工的基建项目,却并没有取消它们,下半年会相继启动,这就等于是把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推迟到下半年;2,雪灾震灾都创造了救灾需求并启动了灾后重建,估计会使中央和地方财政直接增加两千亿开支,间接拉动的投资和消费难以估算。这是新增的投资和消费,直接扩大了全社会的有效需求;3,救灾和重建直接导致财政拨款,间接扩大了政府开支,财政支出的突发性增加改变了财政政策的主基调,自发地从原来确定的“稳健”变成了“扩张”。由此推论,“一稳一紧”的宏观调控格局或许已经改变,变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新组合。经济增长的格局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内生性投资与消费的驱动力将显著加强。由于国家财政成为内需扩大的行为主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传导到宏观经济,新的问题出现了:扩张性财政是否强化当前的通货膨胀?在高增长和高通胀并存的经济环境中,下半年中国股市将走牛还是走熊?
如果扩张性财政是在赤字开支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必然是加剧通货膨胀,而目前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良好,特别是去年的大幅度增收,灾情引发的财政扩张为去年的财政增收创造了需求,结果就不会直接加剧通货膨胀,只会加速经济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将在高增长和高通胀的“两高”基础上运行,理论上讲股市也将因此受益,因为高增长会提高利润增速而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高通胀会激励人们战胜通胀而改善二级市场的资金面,再加上政府的积极救市,股市投资人的情绪面也在大幅改善。由此推断,下半年股票市场应该重拾升势,再上牛途。
然而这却是一厢情愿的乐观预期,事实可能与此相反。今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引发的价格管制,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的经营性利润由正转负,银行业经营性利润开始受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紧缩政策的影响,股市的基本面急剧恶化,所以两种可能性在下半年同时存在:一是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再度走牛,或将上攻沪指五千;二是随利润的大幅下滑继续走熊,再度跌破沪指三千。2006-07年的大牛市虽然主要是情绪驱动的非理性繁荣,但基本面向好的内在驱动也是功不可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在去年达到巅峰,全年增速高达54.5%。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急转直下,一季度下滑到31.6%,预计二季度将下滑到接近20%,三季度再滑到近10%,四季度还将继续下滑!扩张性财政驱动的经济增长应该有利于股市的基本面向好,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相反的趋势呢?原因之一是:通胀与股市争利,管制与市场争权。价格管制在挤压股市的利润增长空间,已经使2007年股市的净利润增长在今年掉头下跌。
中国股市为什么一再和宏观经济趋势发生背离?历史既然一再重演,就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股市的痼疾。遥想当年,邓小平先生把一张股票送给外宾,告诉世界社会主义也有股票市场,我想当时老人家并没有想过要利用股市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第一阶段:“摸着石头开市”;此后出现了“为国企脱困”的说法,此后的股市中“高炉林立”,钢铁行业的总市值占比一度高达四成以上,这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用股市救钢铁业;本轮牛市直到中石油回归之前,银行股的总市值占比超过四成,回想当年中国银行业曾经被宣布为“技术性破产”,我们可以说这是第三阶段:用股市救银行业。如果沿着股市救人的思路问下去:现在股市又要救谁呢?思前想后,恍然大悟,用股市救通胀!中国股市真是多灾多难,一生下来就要承担这么多救人的义务,也常常享有被救的特权。其实,如果股市不承担救人的义务,又何须呼吁政府救市!这是一个救人与被救的恶性循环,是一个股市救人和股市被救的政策市循环。在我看来,这一次股市可救不了通货膨胀,用股市救通胀不仅会葬送虚拟经济的投资价值,而且会伤害实体经济的市场机制。
2008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多变;雪灾,股灾,地震灾,灾灾寒心。和1976年大地震之后相比,中华民族的内在潜能再次迸发,向世人展现了百折不挠和临危不惧的大国英魂。站在76年唐山地震亲历者的角度来比较两次震灾:76年震后的中央决议是“批邓”,08年震后的中央决议是救人;76年的中国不公布震灾伤亡人数,08年的今日共和国首次为平民降旗致哀;76年的中国不接受国内外任何捐赠,08年震后10天就收到各界捐款逾百亿;76年唐山一位领导不顾重伤跑步赴京,见到中央领导只说了一句“快去救人”后即倒地昏迷不醒,而今温总理当天就亲赴灾区第一线,随处可以听到他那焦虑沙哑的声音。32年中国巨变,今非昔比,沧海桑田。所以我相信,中国经济将在可持续的高速增长中,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中国股市也将走出救人与被救的循环,成为大国崛起的基石。
2008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