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举国驰援,开发商也不例外。房地产业界作为一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部分,作为最大的企业公民群体之一,帮助地震灾害中的受难同胞,说起来,是义不容辞的份内之事。
但是,如果要就这一方面打分,我只会给他们60分,也就是说堪堪及格。不要以为这个分数过低,实际上它并不低。看看地震之前的状况我们就都能清楚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地震之前,有多少开发商背负着狼籍声名?他们在企业公民责任方面恐怕连及格的分数都难以达到。
现在给出60分,其实已经是一种肯定。它肯定了多数企业的进步和血性。汶川地震,举国哀伤,企业主们振臂而起,出钱出力,收敛起嗜利禀性。这就是我说的进步和觉悟。它表明一些商人还没有脱离共同感情这一底线,商道没有沦丧。
不过,也不能不遗憾地看到,有些商人行径可疑,值得注意。假如出钱出力本属应当,则不必要去搏取眼球,惟恐天下人都不知道他们捐了款助了灾。我必须客观地说,在这方面,有些企业是做得极不光彩的。到了这样一个国难时刻,他们仍不忘作秀表演,赢取商业形象,忙着做新闻通稿、广而散布。有人说这是在发国难财,我说即使不是,此举也是需要提出严厉批评的。所以我只能给60分,再多就没有了。再多,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人承受得起。
我不想点那些不光彩企业的名字。相信大家都能够看到。做公益,本应该是默不作声的,自自然然地去做,而不应是咋咋呼呼的,捐了几个钱就一定非要搞得人尽皆知不可。人们肯定要问,这样做是想要图什么吗?哪怕什么也图不了,是不是图个名声在外也算是不亏本的?这种想法幼稚而错误,它只会让人误解,增加社会反感度。对企业来说,实际上负面意义远远大于正面意义,自毁不浅。可是他们总是不愿意接受教训。
商人无利不起早、不付出,这人人都明白。因此我不想对他们进行过分指责。但是要提醒,公益做得怎么样,不看怎么说,不看怎么张扬,只看怎么做,怎么实践,是实实在在为地震灾难中的中国人做点事情,还是抓住机会大做文章,将个人名声建立在别人的、同胞的痛苦之上。这是值得反思的。
也听到过这样一些声音,认为不论商人怎么表演,只要他掏出了真金白银,便是好事,因为这从另一侧面表明,有人是被帮助了的,哪怕是伪善的帮助。我说这话错得糊涂。以什么名义出钱,为什么出钱?这是很严肃的问题。天灾当头,生灵涂炭,在可贵生命上做商业游戏,这钱出得再多,也是不干净的,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尽管有数以万计的人被接济,但就实质而言,那些被接济的人很可能只是在被当作商业道具对待,这是不可接受的。
我完全没有否定开发商的纯洁感情——如果他们不是在国难当头时仍想着如何借机实现一次营销企图的话。我知道,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工作,而且不事张扬,这是可贵的。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情,真切实在,人们都看在眼里。
就像王石,开始捐了200万。说够了,引来批评,说他小气。光他自己,每次登山的开销就几百万,国难当头,捐点小钱就说够了,怎么就够了呢?王石的自我表态是在自毁前程,中国人自此要重新去认识这位地产界首富和中国第一地产品牌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真的。
但我认为公众仅仅指责王石个人是不够的。王石个人再有名气,权力再大,也大不过万科董事会。常识是,一个公司,所有事务的决策权力应该是集中在董事会,他们说捐多少,那就捐多少,他们有什么样的觉悟,那就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因此,公众在批评王石的时候,不应该只指向他一个人,而应该对万科这家公司进行责问,对他们的决策层的做法提出批评,指出他们的小气和没有商道。
王石后来道了歉,可见是有压力,当然可以说他也是真诚的。冷漠的董事会也没有置身事外,后来表示要捐一亿用于灾后重建。可见在道义和同胞之情面前,人们都会为自己的不光彩举动感到羞耻。这就是我们要的。中国需要更多有羞耻感的开发商,这样他们才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写到这里,我想说,地震分别从商道和人格两个方面考量了中国的开发商,检视他们是否合格,是否配继续经商下去。在这种考量中,一些商人踩破了底线,很危险,差点跌进万丈深渊,万劫不覆。
但这种考量还没有结束。在此次地震之中,开发商需要做两点反思:一,要反思自己能为他的同胞建设和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园,并就此展开一系列检讨。我知道,有很多开发商在做小区的时候喜欢吹泡泡,从东方吹到西方,喜欢天花乱坠地做广告宣传,夸大其词地包装,现在问题来了,自然灾害是检验实话和谎话的标准之一,地震一来,大厦全倾,覆巢之下无完卵,毁命伤财,此时但凡是开发商心里就要自问:我建的房子,能否抵抗得住八级以下地震?能否经受住检验?有没有质量保证而不是吹大水分?这些年,小区住房的质量纠纷实在是太多了,以至容不得我们不去做自我批评和提醒。
二,严格地说,捐款还不能算是企业在尽公民义务。真正的企业公民责任,不是掏掏钱就能履行到位的。如果抱有这种观念,企业就是无可救药。在当前这场三十年一遇的劫难中,如果企业真正具备了正确的公民企业责任观,他就应该毫无条件地进入灾区,帮助政府和灾民重建家园。灾区很快就会进入重建阶段,捐钱谈不上高标准,义务参与灾区重建,这才是高标准。我们的开发商们,有没有魄力拿出自己的钱,去那些废墟上为灾民们重建一个美好而完整的家园?这是更大的一种考量。我相信,在这种考量面前,有很多人只怕会吃零分的。
但我仍要呼吁,有能力的企业,有使命的企业,一定要参与这项历史性的事业,应该更多地为灾区的重建而投入精力,这是一种感恩。当社会为开发商的事业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后,现在社会也终于到了实在无法拒绝别人帮助的时候,开发商到了需要回聩他们的时候了,我希望灾区重建的时候,能看到更多开发商默默无闻的身影,那时候他们将不会只有60分。希望会是这样。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