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意给市民发补贴,广东重启思想解放的大潮
许青安
5月01日02:29 南方日报<广东东莞有意给市民发补贴抵消CPI高增长>,继香港特区政府拿出700亿港币,以退税的方式给居民派发“红包”以后,澳门特区政府也决定,拿出逾20亿元的盈余,给居民派发红利,永久居民可获发5000元红利、非永久居民可获发3000元红利。昨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表示,在物价高企的情况下,他本人受澳门启发初步有个想法,即给市民发放“临时生活补贴”。
对于物价问题,刘志庚做出回应,当前东莞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体有三类,一是国有企业转制后的下岗工人;二是渔民,继续捕鱼或者转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都不容易;三是摩的司机,这类人的家庭收入有很多是靠摩的搭客。
但昨日刘志庚未进一步说明这项支出的具体数目以及发放对象是否会涵盖新莞人。据悉,东莞目前有户籍人口170多万,而常住人口则有800多万。有观察人士指出,受惠人群的范围直接会影响到“红包”的大小。
“刘志庚说是看到澳门的做法才有这个念头的,而澳门是将红利发放范围分为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两种,我相信东莞会参考澳门的做法。”该观察人士还称,近年来东莞采取多种措施关爱新莞人,因此,他认为东莞在发放红包时一定不会忽视新莞人群体。
这样的还富于民的做法、想法已经不是新闻,而作为内地的政府领导提出用现金形式还富于民,确是一个巨大的解放,其符号意义远大于其可能的实际收益,市民终于不再是抽象的“人民”,这也是在积极落实温总理提出要他任期内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让更多的老百姓也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前一段有上海市政协委员提出国家直接将财政增收分给个人,而不是用什么“工程”来实现政府的支出。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
在中国个人都被抽象为“人民”的时候,,对于什么是“公共财政”一无所知的国人来说,这样一个国家对个人的提案很容易被误解,在貌似谐谑的背后,隐藏着沉重的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我国GDP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元,增幅高达31%;全年CPI增长4.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5.4%(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5%)。
这意味着,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全国人民并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而且,在高速增长的CPI面前,人民的实际购买力甚至是下降了。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全民退税,是公共财政最常见的国际惯例,2008年2月7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680亿刺激经济法案,2月13日,布什签字使退税法案正式生效。这一法案意味着:单身纳税人将享受一次性退税600美元,夫妻加倍,儿童每人补助300美元,不需要纳税的低收入者包括靠社会保险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和退伍残障军人也可获得退税300美元。2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由于过去一年新加坡情况大好,国家财政盈余达64亿新元(约人民币360亿元),政府决定还富于民,从财政中拨款18亿新元(约101亿人民币)。
刑普郑重其事的提出这个提案显然并非儿戏,就像刑委员所言:“是退税还是发钱,具体的幅度是不是1000元,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还有再研究的必要,我的提案主要是想引起决策层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或许,该提案的核心价值是在提醒决策者,“还富于民”不能一直是一个虚无的理念,而必须有务实的“动作”,必须让全体国民在国家财富高速积累的过程中享受到切实的“蛋糕”。
我们应该看到,做到刑普的提案,我们还有巨大的思想和体制的改革需要解放思想,从香港来看,“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立法会与行政长官、法庭分享着政治权力,选民和立法会对本地政治(预算)事务的影响是很强的。而我们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行政部门手中,选民和各级人代会对政治事务尽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力,但其性质与作用的程度不同于香港。在现行的政治体制框架内,在市场经济下如何构建我国的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还是空白。
香港财政管理严格依法办事,广大市民都知道政府收取任何费用都必须依法征收,公开宣布,接受立法机关审批和社会舆论的监督;香港政府对每项开支、采购,也都有严格的规定,接受独立审计署的监督,而官员个人所能支配的财权十分有限。这些都从制度上保证了政府的廉洁。相比之下,内地存在着乱收费甚至乱收税现象,如最近对于各地高速公路收费的审计就发现70%以上存在乱收多收的现象。
我们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香港则不同,它是把公共部门的开支维持在香港经济趋势增长率范围内,确保不多占私营经济的资源。近年来,香港政府先后推行公务员体制改革,实施EPP计划,以及改变提供服务的方式。
香港对节余财政资金的运用则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具体如“独特的财政储备制度”,以及“政府一般收入账目与各种基金账目”,而我们正在进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的试点,预算资金将从原来大量积存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账户,转移到集中于国库(即财政的单一账户)。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东莞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沿,第一个在全国引入三来一补的企业,是改革开放发源地之一,30年后我们在总结经验回顾辉煌的时候,东莞书记首先向香港、澳门看齐“民生”的做法,将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再起,只有在民生、在管理,特别是在城市管理理念与先进城市看齐,才可能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其他方面如汪洋书记说的“叫板”。
30年前改革开放成功,核心就是依赖于“万众一心”的改革意愿,这是30年后尤其要总结和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