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
J·P摩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凡是看空美国未来的人最后都会破产”。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世纪初期。当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像J·P摩根先生一样,用几乎肯定的语气来展现他的定力、智慧与远见。今天,我只能用一种疑问的方式,问我的同胞同样一句话:“21世纪看空中国的人最后都会破产吗?”。
投资,是与运气相联的,特别是长期投资,其最终的成功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国运。比如像巴菲特,如果他的投资不是从1956年开始的,而且是从1900年到1956年结束的话,可能他就是一个不十分出色的投资家,因为这个时期波动不但大,而且直到1956年,道琼斯指数也没有超过1929年时的最高点。巴菲特先生是幸运的,他从1956年开始投资,这过去的50多年美国有一个非常高速增长的过程。当然,更幸运的是:巴菲特先生虽然在1956年开始投资,他并没有从他父辈的哪个时代,1956年以前的美国50多年曲折的证券发展史中,总结出不能长期投资的结论,而是做出了一个相反的判断。我相信如果有文献记载,哪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总结的经验一定是股票是不可以长期投资的。运气是为有思想和行动力的人准备的,巴菲特先生赢得了这份厚礼。
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况,与巴菲特先生1956年所处的景况没有太大的区别。也需要抉择——中国从现在开始有没有未来?按照很多顶级经济学家的看法,或者至少一部分顶级经济学家的看法,中国到2030年将跟美国的经济规模一样,到2050年是美国经济规模的两倍,那我想在这样的国家里投资应该有光明的未来。虽然水晶球不断被云雾所笼罩,但我们坚持某些仓位的投资勇气与对市场的长远趋势进行的有益判断却可能源自一种历史思考。
曾以《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名世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生前对中国历史与现状颇多个人见解,比如他认为中国今后不会乱,他指出:历史不会平白地重演,尤其以中国过去几十年牺牲之大,破坏之深,才能达到今日之局面。如果小不如意,即认为现局不能算数,须要一切重来,那不符合我所说“历史上长期的合理性”......四分五裂,不是历史基点所指的方向,长期的合理性是需要统一了。统一的方式有很多,如联邦制、邦联制、自治等都可以讨论。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都可能在新体制上产生问题,荷兰在十六世纪的例子可供参考......我曾向大陆的朋友说过,在合适的阶段,以放宽视野的历史取代过了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接受历史的仲裁,传统经典里的社会价值与现代经济生活必会引导出来一套新的伦理观念。这都不是动乱可以解决的问题,动乱只距这些目标更远......
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我相信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判断,当一个民族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在我们的父母辈还残存着战争、动荡年代悲惨的深刻记忆时,重回老路绝不是选择的方向,中国——她总的倾向应该是和平、温和、向上的发展。历史从来不是某一两个人在某个时间确定的,历史是所有的人在不间断的时间长河中利益对撞平衡后的凝固状态,于是,过去的形态往往会表现出未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过去30年中国总体上呈现一种稳健向上的局面,从常识说,虽然有挑战,但是一如既往发展下去的概率还是非常之大,这是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保证,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哪些对中国发展持怀疑论以及犹豫的悲观者,也许会错失整个时代。如果有做空机制,小赢大输,甚至破产,也许是某些人最终的命运。
我希望,作为一个投资者,我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见证这个时代,我想看看我的有生岁月中国的崛起能够出现何种景况?是否比汉唐盛世更辉煌!我希望我能活到八、九十岁,见证比如2050年那一刻的中国。希望我的祖国——国运昌盛!人民富足!这是长期坚守、做多中国的保证!
J·P摩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凡是看空美国未来的人最后都会破产”。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9世纪初期。当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像J·P摩根先生一样,用几乎肯定的语气来展现他的定力、智慧与远见。今天,我只能用一种疑问的方式,问我的同胞同样一句话:“21世纪看空中国的人最后都会破产吗?”。
投资,是与运气相联的,特别是长期投资,其最终的成功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国运。比如像巴菲特,如果他的投资不是从1956年开始的,而且是从1900年到1956年结束的话,可能他就是一个不十分出色的投资家,因为这个时期波动不但大,而且直到1956年,道琼斯指数也没有超过1929年时的最高点。巴菲特先生是幸运的,他从1956年开始投资,这过去的50多年美国有一个非常高速增长的过程。当然,更幸运的是:巴菲特先生虽然在1956年开始投资,他并没有从他父辈的哪个时代,1956年以前的美国50多年曲折的证券发展史中,总结出不能长期投资的结论,而是做出了一个相反的判断。我相信如果有文献记载,哪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总结的经验一定是股票是不可以长期投资的。运气是为有思想和行动力的人准备的,巴菲特先生赢得了这份厚礼。
今天,我们面临的情况,与巴菲特先生1956年所处的景况没有太大的区别。也需要抉择——中国从现在开始有没有未来?按照很多顶级经济学家的看法,或者至少一部分顶级经济学家的看法,中国到2030年将跟美国的经济规模一样,到2050年是美国经济规模的两倍,那我想在这样的国家里投资应该有光明的未来。虽然水晶球不断被云雾所笼罩,但我们坚持某些仓位的投资勇气与对市场的长远趋势进行的有益判断却可能源自一种历史思考。
曾以《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名世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生前对中国历史与现状颇多个人见解,比如他认为中国今后不会乱,他指出:历史不会平白地重演,尤其以中国过去几十年牺牲之大,破坏之深,才能达到今日之局面。如果小不如意,即认为现局不能算数,须要一切重来,那不符合我所说“历史上长期的合理性”......四分五裂,不是历史基点所指的方向,长期的合理性是需要统一了。统一的方式有很多,如联邦制、邦联制、自治等都可以讨论。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都可能在新体制上产生问题,荷兰在十六世纪的例子可供参考......我曾向大陆的朋友说过,在合适的阶段,以放宽视野的历史取代过了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接受历史的仲裁,传统经典里的社会价值与现代经济生活必会引导出来一套新的伦理观念。这都不是动乱可以解决的问题,动乱只距这些目标更远......
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我相信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判断,当一个民族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在我们的父母辈还残存着战争、动荡年代悲惨的深刻记忆时,重回老路绝不是选择的方向,中国——她总的倾向应该是和平、温和、向上的发展。历史从来不是某一两个人在某个时间确定的,历史是所有的人在不间断的时间长河中利益对撞平衡后的凝固状态,于是,过去的形态往往会表现出未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过去30年中国总体上呈现一种稳健向上的局面,从常识说,虽然有挑战,但是一如既往发展下去的概率还是非常之大,这是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保证,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哪些对中国发展持怀疑论以及犹豫的悲观者,也许会错失整个时代。如果有做空机制,小赢大输,甚至破产,也许是某些人最终的命运。
我希望,作为一个投资者,我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见证这个时代,我想看看我的有生岁月中国的崛起能够出现何种景况?是否比汉唐盛世更辉煌!我希望我能活到八、九十岁,见证比如2050年那一刻的中国。希望我的祖国——国运昌盛!人民富足!这是长期坚守、做多中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