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平的08黑色幽默


皇甫平的十大奥运黑色幽默和奇谈

最近,皇甫平先生又撰写了同一篇大作两个题目的文章《北京奥运百日倒计时 风云起落但求平常心》、《不畏浮云遮望眼--写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开始读去,很为他的忧国忧民而感慨。但细细读下去,却有很多地方的话实在又让人哭笑不得,真不知道这位皇甫平先生是在为谁说话,还是在自说自话?

细读皇甫先生的大作,幽默和奇谈还真是不少,特列举一二:

第一大幽默——“藏独”份子竟成了的中国藏民族政治代表!

皇甫先生在文中说:

“一路上,支持北京奥运的海外华侨、留学生与支持藏独的人士频频发生冲突。象征和平、团结的奥运圣火,想不到竟如此灼痛了中国汉藏两个民族、中西方两种文化”

问题是,这些藏独分子能在政治上代表中国藏民族么?那些海外华侨、留学生是否就一定是汉族人?是真的灼痛了汉、藏两个民族,还是发生了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否则根本谈不上灼痛两个民族的说法啊,是典型的故作深沉和荒谬。

而且,这些“藏独”分子们得罪的又起止是一个汉族,他得罪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同样,他们也给藏民族带来了耻辱。而这些,皇甫先生居然看不到,更绝的是他竟从中看到了深刻的汉藏矛盾,而且中国汉藏矛盾影响竟然是遍及西方国家!

这是典型的黑色幽默,而皇甫先生的黑色幽默水平之高,实在让人有目瞪口呆之感。

第二大幽默——围绕奥运圣火的冲突居然是“文明的冲突”。

皇甫先生说“象征和平、团结的奥运圣火,想不到竟如此灼痛了中国汉藏两个民族、中西方两种文化。”

圣火居然能灼痛两种文化,想不到啊~!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在皇甫先生眼里文中,中西方文化居然一对是怀有误会、怨恨和敌意的仇雠(?),更没想到大名贯海内外的皇甫先生居然是文明冲突观点的赞成者,见识了。

第三大幽默——伟大的方向经不起受辱后的坚决反击的冲击,是奥运会给了中国人民一个结束是游离于“世界文明主流”境况之外的机会。

皇甫先生说“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等等,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融入世界文明主流的真诚渴望,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没必要、更不能因为外部的打压和内部的疑虑,而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

哦~,明白了,皇甫先生是怕改道啊!这才是皇甫先生的真担心。只是我不明白,皇甫先生所说的“世界文明主流”是指什么,有没有举世公认的标准?否则,没有办法谈中国人民是游离于“世界主流之外”的问题。

第四大幽默——是中国人糊涂而不是西方势力用心险恶,不是“别有用心”而是“别有怀抱”,不是为了让我们“坏”而是让我们更“好”,是我们太不了解西方的良苦用心以至于对不住人家的好意了。——

“但我们未能清醒地意识到,世界各国人民、大众传媒、NGO(非政府组织),包括某些别有怀抱的政治势力也会借助奥运会,对我们国家的治理方式、处事习惯议论纷纷,并且期待我国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民主、人权、法治会有明显变化。”

原来如此,是我们自己不懂事,而不是人家心太坏。唉,国人愚蠢哪,还是皇甫先生明事晓理,相信皇甫先生今后会更得“世界文明主流”的赞赏。

第五大幽默——不一样的《河殇》观,张朝阳否定皇甫平赞赏。

同为中国名人,作为政治家皇甫先生非常欣赏《河殇》,

皇甫先生在文章中说“借用80年代一部中国电视政论片《河殇》的解说词:

太平洋来千古不息的蓝色波涛,一直在默默地召唤这个躺在大陆上的古老民族……

我们正在从混浊走向透明。

我们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

千年孤独之后的黄河,终于看到了蔚蓝色的大海。”

这是肯定和赞赏的语气。

而作为网络名人张朝阳则很不以《河殇》为然。作为奥运官网的首席记者,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先生在其博客文章《写于去希腊观取火前的日》中是这样评价《河殇》的:

“在中国最流行的两个自我批判的作品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以及电视片河殇。河殇甚至从古希腊去寻找西方发达的深层原因,把西方文明定义为开放进取的海洋蓝色文明,而把中华文明定义为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现在看来,这两部作品是极其肤浅的,反映了生活在美国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崇洋情结。”

对比对比吧,确实是非常有趣啊。

第六大幽默——晕啊,皇甫先生居然主动把奥运和政治扯上了联系了!

皇甫先生的谠言高论是,要开奥运会,前提是应该接受西方势力要求的所谓符合“国际体系”政治改革。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可是皇甫先生却一本正经说的:

“奥运会与WTO一样,既帮助中国分享人类普世文明的红利,同时也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要求,而非中国一己之意志。世界上没有免费搭载的国际体系便车。”

皇甫先生一本正经的说,没有免费搭载,要开就有代价,就有实现国际社会对中国要求的义务,这就是代价!

奥运也是政治!

唉,唉,皇甫先生,皇甫先生,我不得不提醒你两句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在说,“不要让政治和奥运挂钩”,都在说“让我们享受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言犹在耳,在中国大名鼎鼎的皇甫先生您就主动把奥运也扯上政治因素,扯成了改革的动力。唉,唉,皇甫先生,皇甫先生,您真是高明,高明,太高明了,不愧是皇甫平,就是不一般。

第七大幽默——皇甫先生的表现活似笑话“丢马”中的明智的看客——

有个笑话。一个人在海边旅行,在旅馆度夜后,把自己的马给丢了。围观的开始同情,继而抱怨丢马的人。有人说,你怎么不看好自己的马?有人说,你到海边骑什么马啊?找事啊?有人说,你把马栓错地儿了才弄丢的,如果你栓对地儿了,马还会丢吗?丢马人气愤的说“先生们,你们说的都对。可是,你们不去指责小偷却奚落一个丢马的受害者,这难道公平吗?”

皇甫先生就是这样的看客。

应该说,皇甫先生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是批评的,但也只是惋惜的批评。

他在对西方批评的结论处说——“许多中国年轻人不能原谅西方一些媒体和NGO,因为它们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迎接奥运会的热情,也极尽讥讽。在奥运会的组织细节上,我们极尽地主之谊,虽然对国际惯例运用起来还有点生疏、笨拙,经常好心办傻事,但毕竟代表着中国人民与世界文明主动对接的尝试,其中包括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但我们的诚意与种种努力,却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遭遇一些西方人士的围追堵截,这不宽容,更属不智。”

不过,紧接着,话头一转,皇甫先生就开始谆谆的教育起了全体中国人——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大家以世界公民的胸怀,去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学会在多元的环境下和谐相处。中西方之间的文化隔阂之墙,需要从中西方两面来拆。我们自身的做事方式,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方式、表达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问题是,围绕奥运圣火发生的冲突,高傲的西方文化霸权才是挑衅者,中国则是受辱者啊。不错,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是从西方文明而来,可是我们却看不到这些高傲的西方文化霸权哪里有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超越”,“世界公民”的胸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多元的环境下和谐相处”的奥运精神。对于这明知故犯、挑衅意味深厚、敌意深沉的西方文化霸权,是不是皇甫先生更应该极力大声疾呼、连篇累牍的,而不是惋惜的、隔靴搔痒的写些非轻描淡写而是重量级的文字教育教育哪些狂妄的西方文化霸权呢?

没有,皇甫先生没有,至少到现在,皇甫先生还没有这样做的意思。他也做不到,他很聪明,他只是一带而过,他教育的对象是中国人,他在不断的拿出历史证据,反反复复要求全体中国人反思“我们自身的做事方式,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方式、表达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否则,怎么今天受辱的会是你呢?

这真是奇了,中国人无辜受辱,却得反思认错。说皇甫是偷马故事里的看客,可没有冤枉他。

第九大幽默——政府不够尊重藏民族的精神需求!

皇甫先生说“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对西藏输入富裕还不等于输入幸福。藏族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民族,对西藏的支持援助要“唯物”也要“唯心”。要充分关注藏民和藏传佛教的精神需求,一丝不苟地尊重藏族独有的文化风俗习惯,无微不至地爱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制止对草地的超载放牧,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对珍稀动物的滥捕滥杀。”

真是这样吗?套用皇甫先生在文中提到的内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宣示,改革开放以来,胡耀邦对藏族同胞倾注了满腔真情,中央政府倾囊而出支持西藏建设。西藏财政每10元钱中就有9元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2007年西藏人均GDP超过12000元,高于内地不少省市。西藏在全国较早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包括农牧民也能享受到每人每年100元的医疗补助,虽然这标准还相当低。中央政府不惜巨资,维修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与萨迦寺,组织了西藏九大佛教工程,还组织校勘出版藏文《大藏经》,抢救整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些都是汉藏两族同胞有目共睹,不容任何人抹杀。”

显然,即使是皇甫平,他也知道,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宗教,中央是一直无微不至的关怀的。但是,他却不明白或者不想明白,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并非中国错了,而是有西方的恶意攻击在。所以,还是不要再苛责中央了,还是多向西方文化霸权灌输下您的伟大思想吧,教育他们不要再侮辱中国人,不要再太招致中国人的不必要的反感。

第十大幽默——中国应该感恩而不是仇恨,否则就无法成为国际社会上“值得尊敬的一员”。

皇甫先生最后说“奥运需要主办城市、主办国的政府与国民表现出成熟的文明心态,依照理性、法制的原则,对待反对意见,营造开放和谐的舆论环境,做国际社会中值得尊敬的一员。借用海峡彼岸的一句口号:〃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

看到这里,我就更不明白了,究竟该感谁的恩?过去我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但是,在文章最后希望中国人做到“感恩”和“谦卑”的皇甫平,显然提到的感恩不是针对国内而言的,他的指向在国际。这就让我真不知所云了,奥运吗,是否这就是皇甫先生所指的,获得奥运主办权的该付出的代价?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不知道今天的事情是不是特例,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曾经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在获得奥运主办权后都是如此:感恩和代价。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也许皇甫先生终究会对我们解释清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