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灾区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和灾区孩子一起成长


上课时,老师对新同学格外的关照。


下课了,同学们都一起玩(中间红衣服者为新同学)。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数万人在灾难中失去生命,数十万人受伤,受灾人数达数百万。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四川地震灾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抗震救灾的工作全面顺利的进行。然而,自5.12地震后,余震一直不断,生活秩序被打乱。很多地震灾区的中小学校房子垮塌,裂开、成为危房,短时间内基本无法恢复上课。

    从四川绵阳几年前来南宁工作的一个女士,前几天向她们小区附近的北京大学南宁附中求助,她的儿子和侄儿已经到南宁,希望得到能够在北京大学南宁附中的读书请求。

    北京大学南宁附中的学校领导接到这个申请后,马上就按照5月15日,学校召开的四川地震积极应对和接收灾区学生就读的会议精神,同意接收四川地震灾区的同学。

    6月10日,记者去了北京大学南宁附中,采访了学校校长助理周建文。他说:四川大地震后,学校马上就召开了会议,认真落实北大青鸟集团提出的“北大办基础教育是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延伸”指示,积极的同广西团区委、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红十字协会联系,向四川灾区表达学校愿意接收10名受灾儿童到我校免费就读,所有学习、生活上的费用全免,同时资助其大学毕业。期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自发的在学校掀起募捐抗震救灾款。由于在校学生家长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捐款,几天时间就募捐到9万多元。

    他介绍说:这次,先来学校读书的小学三年级同学叫闫茂程,父亲在绵阳畜牧局,母亲在绵阳司法局,从地震开始后,就一直抗战在汶川北川地震的第一线,无暇照顾小孩,他的姑姑在南宁,所以,就委托他姑姑,想在南宁来继续读书。为了给这个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同学到来之前,就在三年级三班给同学们很多有关照顾和共同学习的话,不能让地震灾区的孩子在南宁读书时,感到孤独和无助。并在同学们之间启动了一个计划:我们一起成长。教育老师和同学们用平常心对待灾区儿童,开展同学之间的友情友爱活动。同时,让老师给灾区学生进行心理关爱辅导。

    目前,学校已经接到3个想到学校就读的四川灾区学生家长的申请。都是四川绵阳和江油灾区的学生。

    采访结束时,记者建议去教室外面看看就读的灾区同学,周建文校长助理通知招生办汪主任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可以去看一看。当我们走到教室窗口时,一眼就看出来那个学生,由于只领了书包和学习用品,还没有换学校校服。他还是穿着从四川到南宁来的红色服装。通过老师的介绍,闫茂程同学在学习上还是比较刻苦。经过几天的学习,已经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普通话也说得比较流利。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

    我们不忍心过多的打扰他们的学习和上课,离开学校时,我们衷心的祝愿:灾难已经过去,在南宁就读的所有四川地震灾区的同学们和南宁的同学一样,我们一起快乐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