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包公陈州放粮”的“1号审计公告”期待曝光?


                                   

      有多少“包公陈州放粮”的“1号审计公告”期待曝光?

  --- 从“包公陈州放粮”到“1号审计公告”曝光,看救灾款物监督重在阳光下运行


   昨天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1号),首次发布曝光3起违法违规事件,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审计大军的铁面无私,雷厉风行,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从根本上清除灾区的腐败行为叫好。反思出现救灾款物违法违纪现象的深刻教训,推进救灾款物重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坚强决心。
  
   大家一定还会记得“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它在民间流传甚广。说的是宋仁宗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陈州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朝中户部尚书范仲淹召集大臣韩琦、吕夷简、刘衙内等人商议,派两名清廉官员到陈州去放粮救灾。刘衙内力荐自己的女婿杨金吾与儿子小衙内前往,并带着钦赐的紫金锤去整治“刁顽”的百姓。两人到陈州后,把国家调拨的米价抬高一倍,并在米里掺上沙土和秕糠,而且用小斗量米,伤天害理要发国难财。

 

    贫苦百姓张撇古带着儿子小撇古前去买粮。面对这种坑人情形,张愤起抗争,和他们辨论,骂他们都是些偷吃国粮的耗子,咂脓血的苍蝇,不想张被小衙内用紫金锤打死。小撇古跑到东京(开封),向尚为待制的包拯告状。杨金吾二人贪污的事实传到京城,范仲淹等大臣决定派包待制包拯去陈州查办此案。包公在去陈州的路上遇到了妓女王粉莲,包公扮演她的随从,替她牵着驴,混进了陈州城。查清事实后,包待制斩了杨金吾,并让小撇古用紫金锤打死了小衙内亲手为父亲报了仇,然后把小撇古关进牢里。这时,刘衙内从皇帝那儿讨了一份“赦活不赦死”的赦书急忙赶来救儿子,结果包公根据赦书的指示,把活着的小撇古从牢里放出来,针对当时乱收税的情况,包公请求皇上下旨免去陈州地方额外增添的税收。根据圣旨开仓放粮,救活了陈州数万百姓,百姓真地看到了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

 

   从古到今对贪赃枉法侵吞救济款物的贪官污吏现象,老百姓对此都是深恶痛绝。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劫持了中国人的心跳。亿万同胞献出自己的爱心,献出自己的热血,献出自己所能献出的全部。依法严惩地震灾区腐败分子对于有效预防灾区腐败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方面,对违法犯罪的腐败分子严格依法制裁,甚至达到“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的程度,是能够起到对灾区腐败分子本人的特别预防作用和对其他人一般预防和震慑作用的。

 

  善款善用是每一个捐赠者所关心的事。面对数百亿元的救济灾区款物,监督管理势在必行。此次汶川大地震所接收到的各种捐赠款物数额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同时,对于数百亿元的抗震救灾赈灾款物是否会全部及时用于受灾群众?会不会滋生腐败的现象?也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而救灾资金使用的用途也是这次地震救灾款物审计所关注的重点,因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救灾资金和物资是否有效合理地发放和使用,直接关乎着国家赈灾的社会和谐效果,影响着国内外捐款人爱心行动的心意是否落实到位。

 

  只有建立一个透明的机制,才是对捐赠者的真正负责与尊重,才能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从事爱心活动,相信会激发更多人的捐赠热情,会有更多的困难人群将能得到有效救助,捐款额度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管理,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约束机制,可能谁都会产生质疑?打造“透明慈善”,让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放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接受捐赠者以及海内外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制约。

 

  包公之所以世代受人崇敬,时刻关心着民间疾苦。原因就在于他爱国、爱民,并且以实际行动处处体现出来,有时为民请愿谋福,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他曾说过:“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只有为百姓着想,清除腐败,才能长治久安,利国利民。

 

  抗震救灾的监督重点应突出制度建设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保障性作用。教育的功能是劝导、教化和晓以利害,着眼于人内心的自省和良心发现,而监督也要通过制度形成可操作性的机制来实施。相比来说,最能起作用的还是比人心更客观、比监督更可靠的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制度的合理设计、不断完善、普遍遵守及严格执行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举足轻重。

 

  随着灾区重建家园,抗震救灾既是考验干部的战场,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第一线,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更加注重预防”是“惩防并举”方针下处理惩治与预防关系时的正确选择。监督灾区款物的反腐败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着手,防患于未然、避免因腐败的实际发生而对各个方面造成严重后果,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包公为了惩治贪官污吏,不惜扮作妓女的跟班,穿着娼家的衣衫,戴着娼家的帽子。执法者都应该以包公的精神自励,一不怕得罪人,敢告皇亲国戚;二不贪金银,廉洁奉公,直面腐败现象,嫉恶如仇。执法者践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要经受住严峻考验,为灾区早日重建家园做出自己的保驾护航作用。

 

  因此,从“包公陈州放粮”到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第1号)看,首次发布曝光3起违法违规事件,说明审计的监督管理灾区款物的光荣职责任重道远,救灾款物重在阳光下运行势在必行。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救灾款物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其次要切实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置于阳光之下,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再其次要严明纪律、严格执纪,坚决查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从快从严从重作出处理。最后要确保政令畅通,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于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百姓期待更多的“包公陈州放粮”的“1号审计公告”曝光透明,让救灾款物的管理监督在阳光下运行。

新闻链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737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