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源价格
1石油
资源可以简单分为两类,能源与材料.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既是最重要的能源,也是最重要的材料.因而基本上资源价格由石油价格决定.
其实石油价格变化,并不是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是再分配权的变化.因为如果石油真的供不应求,我们必然会遇到油慌,遇到化工产品断货,而这些都没有发生.石油价格不像房地产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因而石油的定价权并不在中国,而在欧美.其实石油涨价的原理和中国房产涨价的原理非常相似:
美国是车轮上的民族.美国的一切运转都是建立在人人有汽车的基础上的.没有密布的高速铁路,没有密布的公交系统,出租车很少,住宅容积率极低,超市都是沃尔玛之类的巨无霸,等等.没有汽车在美国真的没法生活.在2005年之前的20年时间,石油价格基本是稳定在10-40美元之间,如考虑美元的贬值,石油价格实际是在下降.而同期美国及全球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增长.石油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支出所占的比例几乎可忽略不计.大量的价值被分配给了高科技和高级劳动力.人们除了买房买车,开始到处旅游,狂炒股票.而实际上,随着几大油田产能的下降,世界原油供应已经没有人们一直以为的那样远远过剩,只是有一点点过剩而已.
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在低位吃进石油.石油价格开始上涨.原本阿拉伯国家需要拼命生产销售石油才能养活他们的百姓,随着油价的上涨,他们发现去除消费后,还有大量资金剩余,于是就没有动力再拼命生产了,产能不再上升.当石油创出新高,人们重新来计算石油的产能,突然发现前景不妙,加上中东的紧张政治局势,于是看涨成了一致的心态.对冲基金开始大量吃进石油,所有石油的流通环节都在潜意识里囤积石油,石油价格开始不断地上涨.而在消费这一边,开车是从生下来就养成的生活方式,只要钱够花,无论油价是多少,都必须开车.公司这边也一样,整个产业链完全依赖石油,不使用石油制品根本无法运营,只能无条件接受石油价格,而从其他渠道节省成本.
人们没有与石油议价的能力,必须支付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即便将来通过减少石油消费使石油供大于求,石油既得利益群体仍然会想办法维持高油价甚至让它继续上涨.
世界所能支付的最高油价是多少?目前美国GDP约14万亿美元,以当前130美元/桶的价格,年进口石油约3000亿美元,只占GDP的2%.我们相信每个人从开支中节省20%以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因而石油至少还有10倍的上涨空间!
而在中国这边呢,目前GDP约3.5万亿美元,按照130美元/桶的价格,年进口石油约1200亿美元,进口占石油消耗量的50%,因而总消耗2400亿美元,占GDP的7%.我们的贸易顺差有2622亿美元,如果油价达到现在的3倍,则贸易顺差完全消失.如果油价涨10倍,就占GDP的70%,那经济就崩溃了!油价已经成为国际巨头掠夺中国财富的又一大手段.
目前大家对油价压力感觉不大,是因为国家强制限制油价,国内在以半价销售成品油.这种反市场行为导致了炼油企业和加油企业亏损,从而减少产量,并将导致油荒.而且如果油价继续涨下去,谁也亏不起了,市场上将没有成品油供货.到时整个经济形势一片大乱.因而强制控制油价是不可持续的,油价必然放开.
如何彻底解决石油问题?唯一的选择是有效降低中国的石油消耗量,最大程度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而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是收取燃油附加税.国家论证燃油附加税已经有10年了,现在应该是不得不出了.与其把钱交给外国人,不如交给政府.由于油价关乎经济命脉,我相信中国政府不会纵容油价一路涨上去.个人认为在油价达到200美元/桶之前,燃油税一定会出台.燃油税出台是国际油价的巨大利空,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国际油价大跌.
如果按照油价恢复国际水平,外加50%燃油税计算,油价会是现在的3倍,占GDP12%左右,只会造成运费成本的上涨(汽车运费0.7元/吨公里,涨3倍增加1.4元/吨公里,如果运200公里,每吨运费增加280元,每公斤增加0.28元),塑料制品价格的上涨,通过多方节省成本可以控制物价,尚不会造成全面通货膨胀.
对于油价的对策,一方面是减少个人能耗,另一方面是投资与油价相关的金融产品,锁定风险.国内尚无原油和汽油期货,可以投资”中国石油”的股票.该股目前由于国家控制成品油价而利润受损,如果油价恢复正常水平,则每股受益应在1元以上,当前价格15元可做长期投资.
关于油价的小结:石油在财富再分配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油价与供需比无关.当前中国政府对油价实行管制,这个策略不会长久.如果任由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因此国家必然出台燃油税.投资中国石油股票是锁定油价风险的很好选择.
2粮食.
由于油价的高涨,生物燃料产量越来越大.生物燃料与人们争夺粮食,导致粮食供不应求.另外,随着粮价的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因而粮食价格已经与油价挂钩.更加严重的是,粮食也成了一种投资品.因此粮食价格也面临很大的上涨压力.
由于粮价关乎国计民生,因此中国政府在大力控制粮价.中国的粮食产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因而价格也可以和国际脱离.这方面我很信任政府,即便用国家财政去贴,也会把粮价控制住.中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约5亿吨,即便每吨补贴1000元,也只需要5000亿元,而国家财政收入有5.1亿,只要领导们少吃少喝点,就能省得出来.
如果实在没有安全感,可以考虑买些粮食期货做成本锁定.
3金属
目前钢铁,铜的主要工业金属的矿产资源都在国外,因而中国并没有定价权.继铜之后,钢铁的价格也开始大涨.由于和石油类似的特点,金属在未来一段时间价格还会保持上升趋势.
但是金属和石油,粮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是必须的消耗品.只有大规模建设时才会大量消耗金属.当中国重工业建设基本结束后,金属需求量就会降下来.
金属是工业上游产品,并不直接与我们的生活成本发生联系.成本与金属价格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业是房产和汽车.房产前面已经论述过了,能买就抓紧买;汽车在中国是暴利,即便金属价格上涨,中国的汽车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所以,不必关心金属价格.
1石油
资源可以简单分为两类,能源与材料.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既是最重要的能源,也是最重要的材料.因而基本上资源价格由石油价格决定.
其实石油价格变化,并不是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是再分配权的变化.因为如果石油真的供不应求,我们必然会遇到油慌,遇到化工产品断货,而这些都没有发生.石油价格不像房地产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性的,因而石油的定价权并不在中国,而在欧美.其实石油涨价的原理和中国房产涨价的原理非常相似:
美国是车轮上的民族.美国的一切运转都是建立在人人有汽车的基础上的.没有密布的高速铁路,没有密布的公交系统,出租车很少,住宅容积率极低,超市都是沃尔玛之类的巨无霸,等等.没有汽车在美国真的没法生活.在2005年之前的20年时间,石油价格基本是稳定在10-40美元之间,如考虑美元的贬值,石油价格实际是在下降.而同期美国及全球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增长.石油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支出所占的比例几乎可忽略不计.大量的价值被分配给了高科技和高级劳动力.人们除了买房买车,开始到处旅游,狂炒股票.而实际上,随着几大油田产能的下降,世界原油供应已经没有人们一直以为的那样远远过剩,只是有一点点过剩而已.
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在低位吃进石油.石油价格开始上涨.原本阿拉伯国家需要拼命生产销售石油才能养活他们的百姓,随着油价的上涨,他们发现去除消费后,还有大量资金剩余,于是就没有动力再拼命生产了,产能不再上升.当石油创出新高,人们重新来计算石油的产能,突然发现前景不妙,加上中东的紧张政治局势,于是看涨成了一致的心态.对冲基金开始大量吃进石油,所有石油的流通环节都在潜意识里囤积石油,石油价格开始不断地上涨.而在消费这一边,开车是从生下来就养成的生活方式,只要钱够花,无论油价是多少,都必须开车.公司这边也一样,整个产业链完全依赖石油,不使用石油制品根本无法运营,只能无条件接受石油价格,而从其他渠道节省成本.
人们没有与石油议价的能力,必须支付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即便将来通过减少石油消费使石油供大于求,石油既得利益群体仍然会想办法维持高油价甚至让它继续上涨.
世界所能支付的最高油价是多少?目前美国GDP约14万亿美元,以当前130美元/桶的价格,年进口石油约3000亿美元,只占GDP的2%.我们相信每个人从开支中节省20%以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因而石油至少还有10倍的上涨空间!
而在中国这边呢,目前GDP约3.5万亿美元,按照130美元/桶的价格,年进口石油约1200亿美元,进口占石油消耗量的50%,因而总消耗2400亿美元,占GDP的7%.我们的贸易顺差有2622亿美元,如果油价达到现在的3倍,则贸易顺差完全消失.如果油价涨10倍,就占GDP的70%,那经济就崩溃了!油价已经成为国际巨头掠夺中国财富的又一大手段.
目前大家对油价压力感觉不大,是因为国家强制限制油价,国内在以半价销售成品油.这种反市场行为导致了炼油企业和加油企业亏损,从而减少产量,并将导致油荒.而且如果油价继续涨下去,谁也亏不起了,市场上将没有成品油供货.到时整个经济形势一片大乱.因而强制控制油价是不可持续的,油价必然放开.
如何彻底解决石油问题?唯一的选择是有效降低中国的石油消耗量,最大程度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而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是收取燃油附加税.国家论证燃油附加税已经有10年了,现在应该是不得不出了.与其把钱交给外国人,不如交给政府.由于油价关乎经济命脉,我相信中国政府不会纵容油价一路涨上去.个人认为在油价达到200美元/桶之前,燃油税一定会出台.燃油税出台是国际油价的巨大利空,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国际油价大跌.
如果按照油价恢复国际水平,外加50%燃油税计算,油价会是现在的3倍,占GDP12%左右,只会造成运费成本的上涨(汽车运费0.7元/吨公里,涨3倍增加1.4元/吨公里,如果运200公里,每吨运费增加280元,每公斤增加0.28元),塑料制品价格的上涨,通过多方节省成本可以控制物价,尚不会造成全面通货膨胀.
对于油价的对策,一方面是减少个人能耗,另一方面是投资与油价相关的金融产品,锁定风险.国内尚无原油和汽油期货,可以投资”中国石油”的股票.该股目前由于国家控制成品油价而利润受损,如果油价恢复正常水平,则每股受益应在1元以上,当前价格15元可做长期投资.
关于油价的小结:石油在财富再分配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油价与供需比无关.当前中国政府对油价实行管制,这个策略不会长久.如果任由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因此国家必然出台燃油税.投资中国石油股票是锁定油价风险的很好选择.
2粮食.
由于油价的高涨,生物燃料产量越来越大.生物燃料与人们争夺粮食,导致粮食供不应求.另外,随着粮价的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因而粮食价格已经与油价挂钩.更加严重的是,粮食也成了一种投资品.因此粮食价格也面临很大的上涨压力.
由于粮价关乎国计民生,因此中国政府在大力控制粮价.中国的粮食产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因而价格也可以和国际脱离.这方面我很信任政府,即便用国家财政去贴,也会把粮价控制住.中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约5亿吨,即便每吨补贴1000元,也只需要5000亿元,而国家财政收入有5.1亿,只要领导们少吃少喝点,就能省得出来.
如果实在没有安全感,可以考虑买些粮食期货做成本锁定.
3金属
目前钢铁,铜的主要工业金属的矿产资源都在国外,因而中国并没有定价权.继铜之后,钢铁的价格也开始大涨.由于和石油类似的特点,金属在未来一段时间价格还会保持上升趋势.
但是金属和石油,粮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是必须的消耗品.只有大规模建设时才会大量消耗金属.当中国重工业建设基本结束后,金属需求量就会降下来.
金属是工业上游产品,并不直接与我们的生活成本发生联系.成本与金属价格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业是房产和汽车.房产前面已经论述过了,能买就抓紧买;汽车在中国是暴利,即便金属价格上涨,中国的汽车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所以,不必关心金属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