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59年、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全方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14亿人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综合国力显著加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一个基本完善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民生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依法治国、改革开放等思想意识已成为国民意识的主流。国家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考量我们的社会,我们也存在很多的、不容忽视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致命的困难和问题,比如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问题、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进一步科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问题等等,谈起社会现象,老百姓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能说出一堆的“不满意”之处,并且这些不满意还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林林总总,党和政府也并不否认这些不足的存在。要单从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来看,千变万化,各种各样,每一件具体事例,都反映出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故而有时看问题会被这些凌乱的现象所迷惑,从片面的现象来得出并不科学的结论,导致思想的混乱。
所以,从根本上把握一些基本问题,缕清对种种表面现象下根本的思想认识,对于全面认识国家社会,全面加强我们的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其实,在我们党的文件和理论中,多次提出过这些基本问题,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习近平同志在3.1中央党校讲话中提到的“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6个问题,看似宏观,但不能仅仅从宏观层面上去认识和理解,宏观理论不能离开具体的实践现实。现实层面上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都反映出对这6个问题的不同认识。
比如第一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现实中有很多与此相关的现象,拿基层单位打比方,对企业来说,是不是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是不是就是要全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才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在基层单位,公平和效率如何均衡?是不是“大锅饭”、平均主义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思想上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
在说党的建设,在基层组织中,能够达到党章要求的基层组织不多,其实也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履行职责的问题。在宏观上,从中央最高领导的表态来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明确的,但要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把握不好,就会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放起来容易,收起来就很难,所以对党执政方式自身的改革,真是如履薄冰。
我们看到,各种媒体上对于中国问题的探讨很多,各种观点都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过我想,大家真应该把研讨的根本,回归到对这6大问题的研究上来,真正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为指导,促进国家改革和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考量我们的社会,我们也存在很多的、不容忽视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致命的困难和问题,比如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问题、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进一步科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问题等等,谈起社会现象,老百姓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能说出一堆的“不满意”之处,并且这些不满意还确实是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林林总总,党和政府也并不否认这些不足的存在。要单从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来看,千变万化,各种各样,每一件具体事例,都反映出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故而有时看问题会被这些凌乱的现象所迷惑,从片面的现象来得出并不科学的结论,导致思想的混乱。
所以,从根本上把握一些基本问题,缕清对种种表面现象下根本的思想认识,对于全面认识国家社会,全面加强我们的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其实,在我们党的文件和理论中,多次提出过这些基本问题,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习近平同志在3.1中央党校讲话中提到的“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6个问题,看似宏观,但不能仅仅从宏观层面上去认识和理解,宏观理论不能离开具体的实践现实。现实层面上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都反映出对这6个问题的不同认识。
比如第一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现实中有很多与此相关的现象,拿基层单位打比方,对企业来说,是不是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是不是就是要全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才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在基层单位,公平和效率如何均衡?是不是“大锅饭”、平均主义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根本思想上就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
在说党的建设,在基层组织中,能够达到党章要求的基层组织不多,其实也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履行职责的问题。在宏观上,从中央最高领导的表态来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明确的,但要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把握不好,就会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放起来容易,收起来就很难,所以对党执政方式自身的改革,真是如履薄冰。
我们看到,各种媒体上对于中国问题的探讨很多,各种观点都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过我想,大家真应该把研讨的根本,回归到对这6大问题的研究上来,真正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为指导,促进国家改革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