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海子说:“诗歌是一场大火,是一种迷醉与介入。”这种迷醉与介入不仅仅是尘俗意义上的幸福——诗歌对于许多为缪斯而倾倒的人而言象征了幸福,但不仅仅如此,诗歌就如同真主的蓝色与基督的净水,甚至朝圣者的旅途一样……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诗歌是一次表达,一次沉思,一条直指心灵的路。
于是,我打开了和克纯老师的新诗集《放飞》(作家出版社,2006年2月),读到了第一首诗“神矢”无坚不摧的信念和燃烧的激情:“你要我将燃烧的情火熄灭/除非我已化为灰烬/你要我将放飞的爱神收回/除非我已失去理智/你要我将萌发的情种掐死/除非我的灵魂早已泯灭”。这是一种多么深切而又真挚的情感,如同火焰一样在恣肆地燃烧,那也是和克纯老师对他所钟情的工作,他眷恋的故土以及他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的一腔热忱。正如他在诗集后记中提到对诗集《放飞》的命名时所说的那样,《放飞》的取意有三,一是希望在这大好时代,每位有心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能够放飞自己的理想;二是放飞自己对故土丽江的一腔深情,放飞对农村教育的一腔执着;三是放飞自己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放飞对缪斯女神的一往深情。
这样的诗集定位源于和克纯老师的真诚与敬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教育生涯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又从中师到大学,并且先后担任中学和中师的校长和大学的副院长等职务,但他对教育的深情不变,对教育的执着不变。生活中的和克纯老师爱诗,写诗,对缪斯女神的一往深情得到了女神的亲睐和回报,灵感往往伴随着他的在工作之外的清晨或是黄昏,深夜或是假日,他不辍笔耕,终究取得了不小的“收成”。诗集《放飞》分为“盛开的伤口”、“古典的衣袖”、“微笑的箭蔟”、“燃烧的血滴”四个专辑,是和克纯老师继《与世界的对话》之后的又一部诗歌集。
展阅《放飞》,就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诗意的空间。和克纯老师的诗歌创作选材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他将满腔的激情倾注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与情感的世界里酿造出像蜜一样甘甜的诗歌果实。如《致在天涯海角的她》、《在雨中》、《盛开的伤口》、《生活中的盐》、《美好的回忆》、《靠岸的心》、《表白》等。这些诗作大多感情真挚。作者无论是品味情感,还是感悟生活;无论是怀念过去,还是抒发情怀,都紧紧扣住了一个“真”字。如《我的心在说》一诗,“我的爱 我的恋人/所有的辉煌与苦难/只为了与你同行”,虽是平白的诗句,却可以直见作者的真情。诗贵情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情,因为有了诗而丰富,诗,也因为有了诗而多彩。
二是他长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诗意,此类作品或开掘,或解剖,或观照,往往于平凡处见哲思,在平淡里展奇崛,静谧中闻风雷。譬如《天堂在母亲的怀窝》,把母爱写得如此生动感人又饱含诗情,初读之时即几欲落泪,写的分明就是每一个人对母亲的深情啊。“如果真的有天堂/那就在母亲/温暖又乳香/的怀窝”;又如《泥土的眷恋》一诗中,作者深挚地写道:“当乡愁深深 情思切切时/把脸颊贴在乡土上……儿行千里记母情/带上一掊家乡的热土/就永远不会感到孤独/感到寂寞”。诗笔之真切,赤心之浓烈,几欲令人唏嘘!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开掘诗意,这是真正诗人的真本事和一种试金石。作者长于此。诗集中,台风、礁石、啄木鸟、书本、陀螺、养鸟者、笼中鸟、燕子等等等等皆入其诗题,且见奇崛,见哲思、见情怀、见佳构,见心灵,可圈可点,可谓谈叹!诗人善于从世俗中发现诗意,关注社会生活状态,给人心以哲思,以温暖,以启迪,以信心,以感动,以亮色,而这些,诗集《放飞》中多有体现。
三是他一如既往地情注他生存、挚爱并流泪的这块热土,正如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深情的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早在和克纯老师2002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的第一部诗集《与世界的对话里》,就有很深的家园情怀。的确,对于家,对于衣胞之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纳西人,作者对这快土地的深情是刻骨铭心的,这样的信念坚如磐石:“既然是石/宁可永远被海水淹没/也不愿随波浪挪动丝毫”(《礁石的自白》),于是在玉壁金川的环抱中成长起来在和克纯老师,将故乡的山山水水都赋予了灵性与生命,赋予了崇高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行,他在《如果不能做长江》里深情地写到:“如果不能想长江一样/浩荡奔腾/惊涛拍岸/就要像玉龙雪山般/巍然屹立/顶天立地”。这些诗作乡土情怀浓郁深挚,风韵饱满鲜亮,诗歌的象征等艺术手法使用娴熟,流畅,使平常事物都具有了活跃的生命力。
读罢《放飞》,我感触颇多。让我感受最深、也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在整部作品集里包含的爱。我个人认为,爱有大、中、小之分,大爱如对祖国、对家乡之爱;中如对生活、对工作之爱;小如对亲人、朋友之爱。在这部诗集中,这三种爱都有,而且正是这三种爱,撑起了这部诗集的风骨。对亲人、朋友之爱,他写得情意绵绵。对生活、对工作之爱,他写得情深意长。教育生涯的情结,唤起了他无限的诗思,使他诗如泉涌。他用诗寻找到了表达自己感情的最佳方式。对祖国、对家乡之爱,他写得真挚博大。正是因为爱的浓烈、感情的真挚,所以这些诗篇能够打动人心,让人过目难忘。
我的天,这样寻章摘句的界说,即使我把整本书摘抄下来也无济于事,“要想改变你的语言,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沃尔科特)。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诗歌本身改变人的速度毕竟是慢的,而一群爱好诗歌的读者或朋友在一起就不同了。事实上,一字一句,作者已经写好,多言无关宏旨,读者自然会去品读,莫如一口一杯,让读者去品味其中冷热。但无论如何,创作终究是要回归的,正如和克纯老师在《古城夜色》里写道:“杂乱的情绪/瞬间飘向柳梢/无章的忧愤/顷刻随水流去/心 又静了/欲意漂泊的灵魂/栖回了归处”。
说到回归,我一直坚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一“回首”,就是一种回归,更是一扇写作的门,可以让人领略“灯火阑珊”的绝妙风景,愚窃以为在现代诗歌创作时,是否能“回首”多借鉴一些古人们的经典呢?一孔之见,愿与和克纯老师及众诗家商榷。
总之,和克纯老师的《放飞》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是发自真情的“伤口上流淌的音符”。愿这部用心灵吟唱出的诗集能够得到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