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主管媒体新闻工作的李长春星期四视察了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在视察过程中,李长春对凤凰卫视记者表示,不担心会有大量负面报道,用开放的心态迎接国际舆论。
奥运会期间,有两万多世界媒体记者云集北京,游散到中国各地。大量外媒的进入,中国各个方面全面展示,好坏由人评说。作为掌管宣传工作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表示对负面报道不会担心,中国以透明姿态迎接国际舆论。
李长春说:“哪个国家都有负面,我们中国这么大国家,负面的难以避免。我们会保持开放的心态,相信大家会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主流进行充分估计、综合评价。”(7月10日《凤凰卫视》)
关于负面报道,也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为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粉饰太平,总是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非正常事件,采取捂着、掩着的办法,不想让外人知道。您要是将领导不愿意公开的信息公开了,您的报道也就会被领导说成是“负面报道”。
这些所谓的“负面报道”,主要体现在安全事故、社会治安案件、自然灾害救治及社会丑恶现象等方面。因为这些事件往往会牵扯到地方领导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管辖范围内社会治安恶化、对自然灾害处置不当、和社会丑恶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等。
政府对“负面报道”的限制,其实质就是“新闻管制”。而长期的“新闻管制”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仅能听到一个声音,而这唯一的声音其实就是某实权派的声音。如果该实权人物作风正派、行事能力强,我们就会听到更加有利于人民的声音;反之,我们就会听到更多危害社会的声音。
长期地将舆论监督相关的批评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让“唯一声音”限制媒体去揭露社会阴暗面,其实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保护,因为有些领导只要对某些报道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就斥之为“负面报道”,对媒体人实施打压。一些腐败官员为了保护其既得利益及为了掩盖自身的龌龊行为,也会假借“维护稳定”、“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控制“负面报道”,限制正常的事件跟踪。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负面报道”是少了,但负面事件却不会因此而少了一件。相反,由于媒体不敢实施有效监督,一些矛盾未能及时通过媒体的力量暴露出来,使一些本不严重的矛盾在慢慢增压,最终爆发而成为恶性案件,这是十分可惜的。近期出现的贵州瓮安事件、上海警察被杀事件,都是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具体体现;一些贪官在没有媒体监督的环境下,就更加无所顾忌了,这也是导致腐败现象日益加重的重要原因。
李长春此次表示对负面报道不会担心,中国将以透明姿态迎接国际舆论,体现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自信。
本来,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怎么会没有负面消息?再说,哪个国家没有负面消息?对负面消息的正常报道,最终并不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只会促进社会的进步。让负面消息正常地浮出水面,才能体现出一个真实的社会,而一个能够尽力体现真实面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我的相关文章: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注重互联网民意表达,是民主的进步
汪洋赞肖扬仰天大笑照,广东媒体真幸运
人民监督政府有三难
如何做到善解善待善用善管媒体?
没有网络多好VS网络民意年
新闻链接:
李长春:中国会以开放心态面对负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