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的职称评定网开一面后千万别贬值
李华新
从近日召开的吉林省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吉林省将在23所省属本科高校全部推行“评聘结合”,同时,破除民营企业评职称时的条条框框限制,大型民企可自主评审员工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中国青年报》长春7月11日电)
对于高校中的评聘分开实际上在不少地方早就实行了,评聘分开之后举凡,不是高校领导的,什么系主任或是院长校长的,要想有正教授的职称或是能够兑现都是比较难的。这些在高校始终是一个让人颇感头疼的事情。评聘结合或是分开已经是痼疾,现在出台了这样的评聘结合的办法,其实并无什么新意,搞得不好会让人感到在高校没有奔头了。反倒是现在的民企的职称出现了松动的迹象,过去,民营企业的职称评定受到诸多限制。面临新形势,吉林省作出重大调整。今后,该省民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相应职级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等,可直接评定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这些人参加高级经济师评定,将不受学历、资历、著作论文等限制,由省人事厅单独组建“评定委员会”,依照其企业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相关条件以及本人的实际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等情况进行评定。
这样的一种职称评定时否就是完全合适的,也是让人担心的,也许这样的一种职称,在一些人眼里是没有什么牙可啃的。因为这些民企的资金是自己出资的,或是利用国家贷款实现效益增值的,国家的贷款你要还,企业的效益要增加,而现在的职称是否兑现,也是企业自己说了算。因此总起来说,这样的一种宽容也能说得过去。另外企业对来本企业工作的大中专学生等技术人员,在职称上相对宽松的政策,对于吸引这些学生来企业就职也是不错的一个职称利好消息。
民营企业可按照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职条件,直接对本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专业系列除外。毕业后一直在民营企业工作、尚未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已符合相应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民企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均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
不过这样的一项政策的出台,对于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好像也是有些不公平的,因为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 ,仅仅是职称外语一项就是听让人头疼的,而现在的大中专学生,既然有外语学习的经历,那么考职称外语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反倒是那些在企业商海苦打苦拼的一些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人,反倒是拥有了比较宽松的条件。
这样对于一种对民企技术职称的宽松,固然有民企自己支付薪水之便之外,或许也会成为一些人从民企评定职称之后,为继续跳槽赢得了条件。而且民企的这些职称是否和高校事业单位的职称具有同等的效力,会不会因为放松了对民企职称评定的限制,而使得民企的职称质量和效力贬值,也是应该考虑到的。所以说,对于民企职称的评定取消限制,不等于降低评定标准。对于事业单位和民企的职称评定,还是要坚持同样的标准。
所谓民企的支撑评定不考外语和计算机这样的规定,也是不妥当,因为民企中的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并非是外语水平就低,就不需要懂计算机,以此来作为对事业单位的要求,而对于民企则是不做规定,如此看来民企的职称怎么会不贬值呢!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