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不养狗 男不养猫
文:王炳森
牵狗的,溜猫的,比比皆是。这还真没多大城乡差别,大城市、小县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养猫、养狗的。前几年,对低收入养宠物者,街道、社区不给办低保,这几年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政策也越来越通情达理,用手机和养宠物一起列为日常生活而不再例外了。养宠物归养宠物,老辈子“女不养狗、男不养猫”的古训,不知博友们是否还记得。
有关“男不养猫”的古代传说。
汉末年,蜀汉裸眠成风。李郎喜猫,夜必共枕。入夜,李郎梦春,尘根起伏。猫惊为鼠,捕之,尘根断,吞食。有邻闻之,广为传。故老者多嘱子孙:猫为男患,不可养之。史记,蜀太监盛,亦猫为之。
传说中“女不养狗”的典故。
汉末,东岳有郎,喜结连理。月余,夫欲差之鲁中,甚忧娇妻,遂购一雄犬,一伴妻之苦闷,二防贼之淫威。三栽后,夫还,入门闻犬吠,抬首观冷颜。是夜,夫欲行周公之礼,惊见妻肤旧痕累累,惑,追其由。妻无奈:狗解人意,夜夜同眠。
翌日,夫杀犬,然妻念旧情,殉之山崖。后传秽语曰:汝为狗日滴。
有当代女杰点评:女养狗是享受,男养猫是祸害。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确有“猫是奸臣,狗乃忠臣”一说,亦有褒狗贬猫的文化。这里引一则“贬猫”的激扬文字,其犀利程度不亚于文革的口诛笔伐。
猫之性情,记吃不记打,图安逸,弄性子,重家境,无情谊,洁身自好,却吃哪拉哪,喜怒无常,贪吃贪睡,真真不可教也,又善投怀送抱,搬弄风骚,扰人耳目,乱其心境,怎奈,常常不合适宜之玩劣,又被人捧之为调节气氛,是非颠倒,乾坤倒转,不至功朽名败之时,无人谓之祸水,猫皮不能取暖,猫肉不能果腹,处身市场经济,无丝毫经济价值,又百万贫民之睽睽目下,夺其口粮,舔抓拭脸,翘尾弓腰,不屑之态,可恶,可憎,可弃,可杀之以慰民,并无偏激,猫精除外,或世上只有猫一只,猫精百万,未尝不可。
古人有“男人似狗,女人似猫”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从前的文人墨客多为男性的缘故,说到狗,虽寥寥数语,却感人至深。
狗之命,通人性,理世故,察毫情,辨是非,懂进退。饮残汤,食剩饭,无怨;呷鸡汤,品猪肝,体宽。护家院,牧羊群,费心神,熬体力,狗皮保暖,狗鞭壮阳。
有男性同僚说,电影《导盲犬》中狗与主人不离不弃,传为一代佳话;就说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也有经过驯化与未经过驯化的军犬、警犬、家犬从废墟中救人、与主人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找不到猫眯救人的神话。后有人将男女之事假猫狗喻之,称“古有哮天犬,而无震地猫,男人似狗,女人类猫,一矛一盾,相克相生,万物之根本。养狗谓之驯,养猫谓之戏,男娶女,意在戏之,女嫁男,意在驯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家也就成了一矛支起一盾之意,时值今日,猫与女人都演变成为政治动物,且有经济头脑,嬉戏之间立大事,不是凡事都要兢兢业业,不只是猫怕狗也,狗畏猫当是一个让男人温柔致死的祸根。”
猫三狗四,说的是猫与狗的孕期,但说到男女关系的不检点却常常借喻为不三不四。说到不正经的男女关系就是猫腻之事,亦或云之为一对狗男女。女不养狗,男不养猫。借猫狗说事,剑指的还是两性关系。养什么不要紧,乱不乱性才是关键。男人是狗,养猫乱性,女人是猫,养狗变性,男狗与女猫纠葛,乱性才会乱了方寸、乱性才会乱了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