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超过G7总和,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战略如何调整?


外汇储备超过G7总和,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战略如何调整?

 

截至到20084月,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76万亿美元,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说,已经超过了G7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总和。我们在为我们所赚的财富喝彩的同时,也为如何处置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捏着一把汗。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3000-4000亿美元,可见当前的超额外汇储备已达到了1.36-1.46万亿,是合理规模的4.4-5.87倍。20079月份,我国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中投的建立,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逻辑: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使财政部与央行互换资产,回收过剩的流动性,缓解国内经济失衡的压力;巨额的超额外汇储备存放于央行,购买美国债券所获得的收益低于央行对冲成本,必须选择更好的投资方式。从效果上看,主权财富基金缓解流动性过剩和国内经济失衡的压力,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效果甚微;而投资的绩效上看,似乎尚不能支持提高了投资收益的说法。放下效果不说,我们还是反思一下成立主权财富基金的目的以及到底应该如何投资吧。我们成立主权财富基金是基于过多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外汇储备是以美国债券的形式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帐户下的。利用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不能面向国内市场,而只能面向国外市场。目前中投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国际的资本市场,即便是投资收益很好,其结果得到的仍然美元,我们的收获仅仅是越来越多的美元。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外汇储备是怎么积累起来的。那是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开采、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赚回来的,那是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换回来的却是一堆不能美国对我国的债务。即便我们拿着这个“借条”去资本市场投资,赚回来的还是更多的“借条”而已,所以投资的方向似乎有些偏差。外汇储备的用处主要还是进口,用赚来的“借条”,去国际市场上购买我们需要实物才真正地将这些“借条”换成了财富。那么,我们应该去大量的采购或许是一个出路。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有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对于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我们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况且,很多国家对于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型商品的出口是限制的,想买却不一定买得到。可见,用外汇储备进行战略物资的购买似乎也不太可行。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产业投资。最可行的或许是绿地投资。近年来的通过“人口红利”,我国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专家预测人口红利在2017年左右,当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转移出我国,而相应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优化升级。但是国内对于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消费需求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却受到我国对国际商品价格影响而受到阻碍,这使得我们必须在保障相应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稳定的进口途径。美国是如何这样做到的呢?对外投资!美国通过对外投资,将其丰富资本投入到我们这样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以加工贸易的方式投资建厂,从而保障了其进口的途径。

我们难道不能效法美国的做法吗?我们巨额的外汇储备,如果用于对外的绿地投资,既保证我们用血汗换来的“借条”换到了实物的财富,又保障了我们将来稳定的进口途径。哪里能够实现这样“一箭双雕”的投资?或许非洲地区是很好的选择。我们与非洲地区的关系向来很好,相当年是非洲兄弟们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我们对非洲地区的援助从来都是慷慨大方。另外,非洲地区同样需要引入外来资本来发展经济。想到这一点,我们深深地感到建国以来我们在处理与非洲国家关系上的外交努力的确具有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