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的联想


4060的联想

 

我有一种看法:40年代的人,不懂计算机;50年代的人,知道皮毛;60年代的人,有些熟悉有些不熟悉;70年代的人,应用自如;80年代的人,一天也离不开;90年代的人,一学就会。因为计算机是1946年才发明的,80年代在邵阳市刚刚落户,90年代才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74,红网邵阳论坛版主“锷未残”电话告诉我,有意找邵阳市直的网友,谈谈对邵阳论坛的发展建议,问我什么时候有空,面谈一次。我说:我在市政府一栋二楼上班,你随时可以来找我。他说:他刚从新邵县搬过来,住在南门口,无业,靠子女支助。我问他多大了。他说:70岁了。我十分惊讶:70岁了,上网?当版主?我说:还是我去找你吧。

76,我来到了“锷未残”的家。原来他姓程,1940年出生,是新邵县的一名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他的老伴是1949年的。育有41子,最大的女儿是1969年出生的,刚好在家里。

10多平方米的卧室,除了一张床,就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一部老式电脑。程老师正是通过这部电脑,运筹策划邵阳论坛。我问他:用五笔还是用拼音。他说:用手写板。他问我:邵阳论坛,需不需要走向社会,怎么走上社会?

我说:网络有取代电视、报纸的趋势,但是目前的影响远远不及电视。可以采取独立或者联合的方式举办一些活动,比如:长跑比赛、书法展出、上街搞卫生等活动,打出“邵阳论坛”的旗号。怎么走上社会?可以在“邵阳论坛”进行讨论。发展经济方面,可以举办征文比赛,为提升邵阳在全省的位置,邀请广大网友献计献策。

老师的女儿和老伴向我告状,他一天到晚,总在电脑面前。早晨和傍晚,也不出去散步。我说:程老师热爱网络是件好事,每天都有向往和寄托,可以保持一颗童心。但是保健锻炼也很重要。我是60年代的人,应该向40年代的程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