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纪成将军告诉我,这次消防总队官兵真正做到了快速反应,快速起动,快速到场,快速救人;真正遵循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指示,把温家宝总理“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的嘱咐牢记在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望!在连续九昼夜200多个小时的生死救援中,在四川都江堰,北川,汶川和平武等地成功救出44名幸存者,转移疏散受困群众4600多人,救治伤员67名,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利益大于天”,“大战用我,用我必胜”的铮铮誓言。
正当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撼动中国,震惊世界的时候,重庆消防总队总队长王沁林少将不在重庆,也不在北京。他远在东欧,正随国防大学一考察团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防问。
他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震情,立即意识到这一惨烈的灾害对四川,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未容得深入思考,他就和同访者统一了思想,断然向考察团领导提出立即回国,参加抗震救灾行动!他说,这么一场旷世之灾,这么多生灵涂炭,作为毗邻四川的消防战士,怎能呆在国外袖手旁观!
他和团友们的申请很快得到考察团领导的肯定和国内的批准,并获得受访国的谅解,他们立即转道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赶上了最快一班飞机,彻夜飞向北京,并于15日回到重庆。而后马不停蹄,立即赶往绵阳北川前线。
这批将军们原本是去乌克兰考察切尔若贝利核电站遗址的,那也是一场空前的灾难,那也是他们在核时代要面对的现实。然而,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破坏,不在几百颗广岛长崎型原子弹之下,他们必须去面对这场几百年一遇的人类的浩劫。
二、北川行动:最惨烈的毁灭与最伟大的救援
笔者观看了无数的有关此次地震的电视新闻,阅读了成百上千篇深入震区一线记者们的目击文稿,发现描绘这场灾难用得最多最频繁的一个词是“惨烈”。
来自地壳深处的魔爪,无情地撕扯大地,吞噬城市和村庄,扭曲道路与街市,折断山峰和河流,滚动巨石倾泻泥沙,把成千上万善良的人们埋入谷底,压进废墟,把他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上千年的文明与财富碾成齑粉,化为乌有……这不是一场战争,却胜过任何一次战争,大自然之力积蓄了太多的能量,无处宣泄,却拿和平的人民弱小的人类开刀;人类无法抵御,甚至无法逃避,甚至无法将之宣布为人类的公敌,只能无助地接受与忍受,只能在大悲大恸之后自己去舔舐身上的伤口,这是人类心理上心灵上最哀怜的惨烈。
某杂志第一时间进入北川的记者曾经写过这样的惨景:凄风苦雨下,
一位新华社女记者在大地震七日之后进入北川,仍然用了“惨烈”二字加入她的文章标题。这位记者用女性独特的眼光和笔触回忆北川昔日的美丽与丰饶,怀念这座小城的宜人的气候淳朴的民风,并将之称为中国的达沃斯(瑞士的旅游名城)。后来她笔锋一转写了地震后的惨景:巨石追着一位无辜的妇女,砸进了她的店里,压碎了她和她的一切;一辆金色的小车被砸得粉身碎骨,震魔还不放过它的主人,她看见汽车主人一只手伸在巨石之下,而他的身体却不知去向;一个衣着光鲜的美丽女人满腿是血,安详地在一扇门板上侧卧着长睡不起……
往往平静的叙述和对比更能撼动人的心扉,我读着读着便泪溢双眼,至今仍因文章的感染力而唏嘘不已,为北川的毁灭而惋惜。地震摧毁的不仅仅是千百年的羌族文化,它彻底毁坏了这座城市所有的机构和社会框架,使得这座城市从此消失在人类发展史迹上。
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惨烈。
所以我才说,重庆消防总队第一突击队挺进北川,是一种对生命对人类的伟大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