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能够像北京奥运这样引人注目,之前之后都有太多的评论,或赞或弹,莫衷一是。
笔者相信世界媒体和公众眼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一次开幕式、不仅仅是一届奥运会,而是对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中国的一次考验或者叫做检阅。
当年神化传说中、马可波罗的游记中、祖父祖母对襁褓讲述的中国、一头据说已经沉睡五千年之久的狮子,将要醒来了……只是想想,就足以让世界上另外的四分之三人口为之惊呼、为之兴奋莫名。当数十吨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当从未见过的巨幅画作从平面上升起、当演员在地球上来回翻跃、当无数秦俑身着激光铠甲浩荡而来……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一定会从此相信有关中国的每一个神话。
奥运开幕之前的很多个月里,各种各样的恐怖主义的要挟和恐吓之声不绝于耳,各种袭击事件也在中国的土地上上演。在从前,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所谓的恐怖主义活动都是属于所谓的西方世界、属于外国街头的暴力游戏,但如今,恐怖主义已经从西方国家的专利品,变成了中国老百姓也不能不认真对待、不能不天天关注了。
不少不怀好意的人,心里憋着劲,想要看看奥运会的失败。然而,正如世界都看到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是成功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成功是空前的,也大有可能绝后!因为"比中国有钱的没有中国人多,比中国人多的没有中国有钱,就算两样都占着,也没有中国这么多听话的百姓。"就连往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奥委会主席今天都不得不承认:英国是个小国,没有那么多钱用来搞这样一台开幕晚会!"赶美"不知道,这回"超英"是一定了!
然而,可圈可点的京奥开幕式,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
从对现代奥运会的观察来看,特别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无非是把粗糙的舞台表演、狂热的节日情绪、冗长得足以把人催眠的运动员入场式糅合在一起。京奥开幕式依然没有脱俗,尽管组委会精心挑选了一位国内最大牌的导演,动用了无数的公共资源,也未能做到脱俗。
似乎是太急于追求完美又太急于向世界推销中国传统文化了,连自己都还没有太搞明白的东西,硬是要拿出来晾晒给外国人看。
追求完美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况且,历史上的奥运会从来就不完美,尽管每一个主办国家、主办城市都曾努力过、追求过,希望能够主办一次全世界都认可的完美的奥运。比如这次,彩排无数遍之后,音响的效果还是让集体吟诵的声音,无法让人听清。
在我想象中,本应是集中全球华人智慧结晶的开幕仪式,交给惯以"糟蹋"中国人形象的老谋子,关门密谋鼓捣了七年,端出来的不过如此这般。这回不再"糟蹋",想搞点赞美的艺术活也不容易。虽然本应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却完全用中国古话连篇,搅昏观众的头,据媒体报道,开幕式当天晚上,在鸟巢里,有500多名观众头晕不适被医疗照顾不知是热晕的还是烦晕的。
文艺表演,从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从戏曲到太极,太多过滥的中国元素象填鸭子一样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里,是看到了一点儿中华文化的影子,但却支离破碎,看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却又欲言又止,让人无法捉摸。表面上看,所展示的都是中华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但如此的表现形式,未免把这深厚积淀的文明和传统简单化、粗俗化了。
彰显大国的气派,并非一定要宏大的场面,熙攘的众舞群舞,别的国家也一样做到。何不把我国最优秀、国际上顶尖的艺术家请来,在舞台上,为全球献上一支独舞?或许,这一支舞就足以倾倒全世界的观众。"国家主义者"的帽子,他戴着倒是挺合适呢。
有人评价说,在眼下的中国,打造这么一台大而全、大张声势的舞台剧,张氏居左则无人出其右。在特别讲求票房和投资人利益回报的港澳台,那些著名的导演、蜚声海内外的大艺术家们,也只能看着张大导肆意挥霍,尽情泼洒自己的豪情而眼红不已,流口水就有份。
众目翘首之下,某张端着《满城尽是黄金甲》无缘奥斯卡的巨大落寞与耿耿于怀,借助奥运开幕式这庞大的舞台,选用取之不尽的国家资源,将自己的黄金甲情怀,再次展现。据说,开幕式一结束,其出场身价就直线飚升到2500万人民币,倒是比国内股市行情好许多,不知这会不会帮他多拿几个国际电影大奖回来。
奥运会已经开幕第四天了,各国运动员正在竞技场上拼夺金牌,我还在想,如果没有那么多声光电的高科技效果,开幕式表演还有什么看头。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本文发表于美国多维新闻网2008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