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现在是北京时间


时间巧合得如同一场戏剧,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变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剧场,舞台中央展示的是这个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很多值得纪念和庆祝的东西。
    这没什么不好。中国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让世界认识自己,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决心和勇气,以及不懈的改革努力和开放信念。
    虽然无论赢得多少奖牌,中国都不大可能通过一场竞技的博览来赢得全世界,但是我们却可以相信,中国将至少赢得一个新的时代——通过改革开放的成功、可复制性与启迪意义,恢复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影响与地位。
    中国曾经拥有这样的影响与地位。183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全球总额的1/3,可是鸦片战争摧毁了这一切。
    把所有错误与失败都归咎于满清政府显然是不公道的。早在15世纪,中国人曾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才华,一个叫郑和的太监率领着政府船队七下西洋。那七次壮举曾被认为是中国寻求世界范围承认的努力,而事实却只是明成祖朱棣耗资巨大的一场外交运动。这场“金钱外交”的结果,一面是朱棣得到虚幻的满足,另一面却是白银大量流出。
    明朝开放的行为并未得到持续,不久之后,政府便全面海禁,海上几无寸板;那些私造船只出海的人,都会得到最严厉的审判。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评价道:“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世界的门槛上后退并回到本国的。中国人不得不作出努力,甚至制定一种政策来撤退。”
    时间又过了三百来年,龙盘虎踞在京城的早已变成了满洲人,但是一切都没改变。马戛尔尼勋爵因为不肯对乾隆皇帝叩头而导致了使团在北京逗留的时间缩短。天朝被得罪了,两个民族开始对抗。为提议进行交往和贸易而来的马戛尔尼发现,清帝国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文化无动于衷。英国人关于中国封闭落后和拒绝自由贸易的看法由此诞生。所以在1840年,他们认为除了坚船利炮外,没有任何一种和平的方式可以让天朝实行自由贸易并推销他们的鸦片。于是他们发动了战争。
    《南京条约》和后来的《虎门条约》使中国被迫卷入自由贸易,枪炮带来的是失落与屈辱,它是那么不情愿。但是今天,通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办奥运会的努力与成功,我们却发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本国迈进世界的门槛。
    五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与全球化潮流敌对,曾使我们进入衰落周期;一百多年来的贫穷落后使我们学会了不再以“天朝大国”的视线目空一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所赢得的一切,经济的高速增长、自由度的加大、生活方式的多元……这一切都使我们重新学习不再妄自菲薄。
    还有几天时间我们就有了贴着“北京”和“中国”标签的奥运会。我们再也不需要以弱者的腔调委屈地喊“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所象征的仅仅是一段往事;我们再也不需要以旁观者的姿态观摩全球化道路上的那些赛跑者。现在,我们就是全球化。
    可是当我们在努力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既需要问候,也需要指引;既需要理解,也需要支持;既需要倾诉与表达,也需要演示和推介。我们的确需要一个起舞的舞台,需要一个“北京时间”来打破偏见和误解,消除忧惧与敌意。
    对于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奥运会与其说是一个体育盛会,不如说是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成果的一个博览会。它一方面是一个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誓言的剧场。在这里,中国政治家将告诉整个国家继续对内改革的勇气;在这里,中国人民要告诉整个世界不断对外开放的信心。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一切,即使最刻薄的评论者也承认,中国在改变了自身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冷战”结束后,如果中国没有参与全球化进程并且成为新的主导力量,很难预料世界将会走向何方。
    过多地谈论奥运会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们所孜孜以求的“奥运行情”并不具备太多的现实意义。股市短时间的涨跌、旅游经济两个月的效益、房价是否会随奥运起舞……这一切都可以忽略。奥运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是我们锤炼和锻造经济实力、民族自信、公民社会的一把榔头。
    通过改革开放,通过30年的艰难前行,我们已经完成了价值的发现和实现。奥运会对于中国而言,最本真的价值在于体现——以竞技为目的的夏季奥运会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新形象、新面貌提供了舞台;其后的残奥会则告诉整个世界,中国正在塑造一种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承认的社会价值。
    在我们所寄予厚望的这个时代里,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竞技,还有融合;中国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成长,还有进步;中国所渴望的不仅仅是接纳,还有认同;中国所期待的不仅仅是赞许,还有尊重。
    在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的象征意义与里程碑价值显而易见。但是若干年后,人们也许会发现,北京奥运会对于整个世界的象征意义和里程碑价值远超过对中国的影响。从这个维度来说,与其说是世界接纳了一个开放的中国,不如说是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了整个世界。
    10年前,被称为“基辛格第二”的法瑞德·扎卡利亚写道:“中国的崛起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经是一个事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相信,中国正在接管全球化,成为新的主导者。尽管世界对此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怀疑、惊惧、忧伤、兴奋、欣喜,但谁也无法阻挡即将到来的那句亲切问候——你好,现在是北京时间。
    这就是全球化。中国曾经被潮流抛弃,如今却屹立潮头。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