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的政治文化的主要表现


    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表明,中国公民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但在80年 代,无论是广大民众还是某些知识精英,实际上都没有真正从理性化的角度来深入思考政治民主、自由、人权及其中国具体的实际国情,就盲目地把抽象形态的政治 民主等理论概念作为一种济世良方用来医治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痼疾了。这种政治认知与价值判断的情绪化主要表现为情绪化的“左”的教条和西化的教条以及民族主 义。

这种情绪化政治认知与价值判断方式即自由化,表现在:简单搬用西方现成的民主政治文化与制度模式,以之完全替代中国现存的政治文化与制度,以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与民主化。这在80年 代中后期几次学潮与罢工,与其说是理性化的政治参与,倒不如说是一次社会政治潜伏情绪的无奈释放和爆发,与“文化大革命”相比,其情绪化色彩有过之而无不 及。民族主义是近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又一特色。民族主义本质上就是一种情绪,而非一套系统的学说,其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是诉诸于情绪而非理性。中国驻南使 馆被炸后,中国民众自发性反美反霸游行示威则是民族主义的情绪化的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