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离成熟仅有一步之遥
关键词:中国股市 企业发展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 双轮车
随着股市持续九个月的低迷,市场氛围处于极度恐慌中,空气中弥漫着“盘久必跌”的魔咒味道。
但大家都忽视了市场的一些基本原理。盘整就是在筑底,筑底的周期越长,反弹的力度将越大的道理,市场的多空双方就是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盘整阶段就是在僵持,僵持之后就是突破,不会无限期地盘整,更不会无度地下跌。持续下跌就意味着崩盘,政策就会来救市。在市场持续恐慌的时候,也就蕴涵着入市时机的期待,这样的时机稍纵即逝。这种心态导致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判断与决策。
清醒的投资者看到,在QFII大举进攻的同时,政策也连续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
先是证监会对“三天内大小非出逃12亿”的提出驳斥,然后取消红利税,更重要的是对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限制放宽,并把申请从事前转变为事后申请。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做出如下修改:
第六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根据前款第(一)项和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提出豁免申请的,中国证监会自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相关投资者可以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登记手续;根据前款第(二)项规定,相关投资者在增持行为完成后3日内应当就股份增持情况做出公告,并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豁免申请,中国证监会自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豁免的决定。中国证监会不同意其以简易程序申请的,相关投资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提出申请。”
最后的这项举措终于在市场中引起了反向。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政府救市的表现——其实救市不是要救市场本身,向市场注入新的资金,而是用政策让市场恢复信心,让市场自救。
捕捉投资与退出节奏,并预先感受到时机的到来,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入市,选择可以操纵的对象进行投资,在抛售的时候决断;能够做到这些的才是聪明的投资人。自己买自己的回购股票的行为,也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的重要举措。也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在自由的市场规则下,原本是不能干涉的。
关键是这种回购行为是出于什么来考虑的。当上市公司被投资者抛弃,对上市公司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事,这证明股市的融资功能在逐步丧失,蒙受损失的是证券市场空方,而这空方就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而且包含从证券投资与交易中赚取管理费的相关主管部门,是主动的逢低吸纳,还是无奈地自己埋单?这中间有本质区别。而区别的本质是:上市公司有没有钱来回购自己的股权达到增持的效果。
所以增持有没有钱就成为实质性的问题?
有钱就有主动的操纵感,没钱就会沦落为被动与无奈,就是资本与业务的恶性循环。
成熟的企业可以说是“双轮车”式的发展,现金流来源于市场业务与资本运营。
如果股市持续低迷,融资渠道指望不上,业务维系的资金来源就会断裂;同时市场持续低迷,运营成本提高,企业业绩下滑,又何以支撑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企业只有低调做事,随时准备应对不时之需,并有能力自救才能够生存?
从更高的层面讲,或许这是政府退守中的一招棋——弃车保帅,当面临或者是政府用自己的平准基金来埋单,或者“破罐破摔”地推出做空机制的选择的时候,才是市场信心从本质回调的时机。
在股市博弈中,政府是最终的庄家,也是最大的空方,不仅不希望看到大家都不买账,更不愿意看到诺大的场子里空荡荡。
由是观之:任何卖方,不管是股票还是辛苦研发的产品,都需要有自己回购的实力,而且要时刻准备着回购,成熟的市场没有永远的空方,更没有永远的多方,多空之间的转化区分仅仅在于成交的价格。
中国的证券监管部门,以监督管理与控制为主,虽然敬业而且辛苦,却没有得到什么美名,根本原因在于只注意该收的时候收,却没有做到该放的时候放。也只有认识到并建立如此的机制,才避免让自己劳累,多少抛售都需要由自己来埋单,这种抛压在谁的身上都难以让人承受。
十多年的中国股市,显然还没有到成熟的程度,其实距离成熟也仅仅是一步之遥。
——那就是遵循市场规则,该放的时候放才能够做到该收的时候收,逐渐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贾春宝
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