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顺应世情民意 改教师节为纪念孔子---教育节


政府要顺应世情民意

    改教师节为纪念孔子诞辰日---中国教育节

  导读:《香港文汇报》在2006年10月19日,刊载《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建议书》(全文见后面),是由各地学者联名,提出“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血脉,而孔子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是人类文明史载以来的第一位教师。在此,我们郑重向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建议:以孔子诞辰,即9月28日,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不久前,胡星斗教授提出,《关于将孔子的生日确定为新教师节的建议书》(全文见后面),胡教授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可见,孔子不仅是中国教师的鼻祖,也是世界教师的荣耀”。

  “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世界普适价值。其“有教无类”(不分阶层,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思想,是当代“平权”运动、“教育公平”理论的先驱;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后生可畏”等思想,以及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教、学态度等,堪称古今通用的“师道”、“学道”;儒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仁不让于师”,“天下有道,丘不易也(如果现在是个有道的社会,我孔丘就不参与变革了,正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挺身而出)”,“志于道”等思想,是教育界永远的座右铭”……

  我还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提出《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建议(全文见后面),张先生说“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化大国。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古人曾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这虽有些夸大,但孔子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教育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最大最久最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饮水思源,我们后人以适当的方式纪念孔子,是应该的”。

  当然,大家还看到网上广为流传,称是老师网友写的《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和《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的热贴(全文见后面),他认为,“教师节和妇女节、儿童节一样都是弱者的节日”。他说,“当了14年的教师,工资还不够买90斤猪肉”,不禁感慨发出“我们连臭老九都不如”的呼声。并且指出,教师队伍里少数害群之马,抹黑了教师的形象,造成社会对教师的不尊重,如果死守着教师节真的没意思,因此,他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

  许多网友认为,确实应该取消教师节,现在教师节演变成“发奖金,聚餐”典型的铺张浪费节!

  回帖网友,表示支持这观点,还不乏有老师。一位名叫“叶剪梧桐”的网友回复到:“长沙教师来支持一个,要求取消把老师当猴耍的教师节”。

  网友《只为美好家园》也在回复中说到:“支持一下,教师不能仅靠精神活着,他们有必须的经济利益。教师节是精神胜利法。”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某网站教育频道,对90964名公众进行了“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此次网络调查发现,85.3%的人认为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78.1%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而在某门户网站论坛上,一个以“取消教师节”为主题的网络调查,也赢得9成投票者的支持。

  因此,本博认为,作为中央政府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的社情民意,改一改没根没据凭长官意志定调的9月10日教师节,为纪念世界---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并以孔子的诞辰日(即9月28日)为中国教育节!

  写于2008年9月10日教师节

  附一:

  取消教师节10个理由?教师发帖称工资不够买肉

  9月10日是我国第24个教师节。几个月前,曾有一名自称是湖南邵阳的教师在网上发帖,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获得众多网友的支持。而这几天一篇名为《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的帖子在众多知名论坛热传,再次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不过,也有网友发帖旗帜鲜明地反驳取消教师节的主张。

  一名自称是教师的网友自称来自邵阳,他认为教师节和妇女节、儿童节一样都是弱者的节日。他在帖子中说,“当了14年的教师,工资还不够买90斤猪肉”,令他不禁感慨“我们连臭老九都不如”。加之教师队伍里少数害群之马抹黑了教师的形象造成社会对教师的不尊重,让他觉得死守着教师节没有意思,因此,他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

  有许多网友回帖表示支持这一观点,其中还不乏有老师。一位名叫“叶剪梧桐”的网友回复到:“长沙教师来支持一个,要求取消把老师当猴耍的教师节。”网友“只为美好家园”也在回复中说到:“支持下,教师不能仅靠精神活着,他们有必须的经济利益。教师节是精神胜利法。”

  还有一篇名为《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中的几个观点直指如今的教师节形同虚设。比如教师在这一天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利益,如果真要让教师感到受尊重,可以提高教师的工资,这样更直接、有效。“什么时候教师的工资有了实质性的提高,那一天就会被教师当作自己的节日。”

  针锋相对,反驳取消教师节的主张同样出现了,网友自称是一个年轻教师,他也发帖说“我国设立教师节主要是因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和高尚性,尊师重教需要这样一个节日,社会上所有行业的大小成就都是由教育的结晶和成果。个别教师丑化了教师队伍,这需要媒体进行良善得报道,不要以偏盖全,教师要得到应有的利益,但是眼里不能只有钱。”

  来源:〈红网〉长沙9月10日讯记者耿红仁

  附二:

  《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网上热传九成网友支持取消教师节

  昨天(10日)是我国第24个教师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某网站教育频道,对90964名公众进行了“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此次网络调查发现,85.3%的人认为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78.1%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而在某门户网站论坛上,一个以“取消教师节”为主题的网络调查,也赢得9成投票者的支持。这是怎么回事?

  经济压力仅占三成因素?

  “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教师这一职业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正面的。53.4%的人表示自己的大部分老师都态度和蔼,只有17.3%的人反映自己的老师经常拖堂。老师病了,往往瞒不过学生的眼睛。调查发现,10.2%的老师经常生病,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还显示,公众认为老师身体健康问题的三大主要诱因,分别是为学生操心(66.0%)、教学任务繁重(60.6%)、精神压力过大(52.9%)。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三大诱因,分别是学生升学压力(81.2%)、家庭压力(31.8%)、经济压力(29.5%)。

  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

  而在另一方面,近日一篇名为《取消教师节的10个理由》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中的几个观点直指如今的教师节形同虚设。获得众多网友的支持。几个月前,还有一名自称是湖南邵阳的教师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认为教师节和妇女节、儿童节一样都是弱者的节日,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同样引起网友们的共鸣。不过,也有网友发帖旗帜鲜明地反驳取消教师节的主张。

  他在帖子中说,“当了14年的教师,工资还不够买90斤猪肉”,令他不禁感慨“我们连臭老九都不如”。加之教师队伍里少数害群之马抹黑了教师的形象造成社会对教师的不尊重,让他觉得死守着教师节没有意思。这种观点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网络调查结果的佐证,在某论坛的一个相关调查中,参与投票的4000多人,仅有4.26%表示反对。

  教师节不能承受之重

  这两者的调查结果,显而易见地形成冲突。那么,何种原因可以解释他们的悖逆之处呢?除了接受调查的投票者的群体划分以及意见差异等因素外,或许还能够从网友的争论交锋中看出来。正如一位参与调查者所说的:“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随社会进步而进步,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很多教师在工作10年后,各种疾病都会光顾他们,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的教师,这让人很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节日或许能够在精神上给教师带来愉悦感,但教师节假如长期只是相当于精神胜利法的作用,教师的现实待遇不能同步改善的话。其存在的意义自然会不断受到质疑。

  而反驳取消教师节的主张同样出现了,一位自称是年轻教师的网友的观点表明,两个调查结果并不是无法共存的。他发帖说,“我国设立教师节主要是因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和高尚性,尊师重教需要这样一个节日。”言下之意其实很明显,当下教师的社会地位所带来的种种争议,不能只拿一个节日来说事,机制构建、实质投入等等滞后因素,是教师节本身所无法承担的。

  附三:

  建议取消教师节十大理由

  在每个老师都能收到亲切的问候和祝福时,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消息告诉全天下的老师们。同样是一位老师,他建议要取消教师节,并列举了诸多理由。

  1.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和其他所有职业一样,没什么特殊的:职业人员为社会提供劳动,并从劳动中获取报酬。

  2.如果说教师是特殊的职业,那么,医生和律师也是特殊的职业,而且是更加有“专业感”的职业。因此,若因职业的特殊而设立教师节,那么,就应该有“医生节”和“律师节”。

  3.几乎所有被特别提出来的节日,都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某种安慰和安抚。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妇女节和儿童节。劳动节有点特别,但在“同情弱者”的意义上,它与妇女节和儿童节也还是一致的。

  4.如果因为宣扬“尊师重教”的传统而设立教师节,那么,出于类似的理由,完全可以在“六·一儿童节”之外再设立一个“九·二学生节”。

  设立“九·二学生节”的理由是:九月一日开学之后的第二天,就成为学生狂欢的节日。

  5.教师节已经形同虚设,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6.真要让教师感到受尊重,可以做得更加直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资。

  什么时候教师的工资有了实质性的提高,那一天就会被教师当作自己的节日。

  7.在教师节这一天,教师能够获得的尊重,往往显示为各级与各类“领导”对教师提供某种居高临下的“看望”或“施舍”。这不好。

  8.如果指望教师在“教师节”的名义下获得真实的尊重,不如让学校的“教师工会”获得真实的身份。

  9.若“教师工会”并不代表教师利益反而成为“防教师”或“哄教师”的机构,那么,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至多只能获得暂时的麻醉效果。

  10.节日的功能往往显示为狂欢、放假或者浪漫。如果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既不能获得狂欢感,也不能享受放假,更无法获得浪漫,那么,这个节日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除了狂欢、放假或浪漫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节日:“感恩节”。若真要让教师获得感恩与被感恩的机会,这一天干脆就叫“感恩节”:各行各业所有存在者在同一天一起表达感恩。

  不知这位老师受过什么刺激还是怎么了,说出这样的话。不过话说回来,毕竟人家也是老师,想必也代表一部分老师的声音,或许他说的也不一定都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教师节是否取消,我想还是应该先问问全天下大多数老师的意见。

  不过最后我倒是想说一点,教师节这一天可能一些不正之风的蔓延给老师特别是孩子家长带来了沉重负担。一方面家长在为送礼伤透脑筋,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在为收礼烦心。有人反映现在的教师节都快成了‘学生送礼节’了,每到这个时候,该送什么礼就成了办公室里议论最多的话题。同时,送礼的轻重也是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送得轻了怕拿不出手,送得重了老师又不一定会收,总之每次都要让孩子问问班上的同学都送了什么。

  一位小学老教师表示,自己家里并不缺少学生家长送的东西,但之所以没有拒绝,就是害怕家长有想法。正是因为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管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盲目地跟风送礼,而且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家长送的礼还很重。如果坚决地拒绝,反而会被家长误解成瞧不起他们,有的还以为做老师的已经对成绩差的学生彻底放弃了。

  所以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教师节送礼不正之风让家长犯难老师心烦。即使不取消教师节,也是该整顿和加强管理教师节的时候了。

  来源:《老五》博客

  网址:http://86628992.blog.sohu.com/99504324.html

  附四:

  胡星斗教授关于将孔子的生日确定为新教师节的建议书

  我建议尽快将孔子的诞辰(阳历)9月28日确定为新的教师节,以彰显中国人民尊师重道、传承文化、提升道德的大国风范和气魄。

  一、世界教师节——孔子感动了世界、惟独没有感动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可见,孔子不仅是中国教师的鼻祖,也是世界教师的荣耀。

  二、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世界普适价值。其“有教无类”(不分阶层,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思想,是当代“平权”运动、“教育公平”理论的先驱;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后生可畏”等思想,以及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教、学态度等,堪称古今通用的“师道”、“学道”;儒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仁不让于师”,“天下有道,丘不易也(如果现在是个有道的社会,我孔丘就不参与变革了,正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挺身而出)”,“志于道”等思想,是教育界永远的座右铭。

  孔子以“仁”、“爱人”为教育的核心,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中庸中和、温柔敦厚的君子(以及后世所谓的“儒将”、“儒商”)风范——“君子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温而厉”,“恭而安”,“君子中庸”,“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流(不流于众俗)”,“君子矜(矜持、坚持原则)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无众寡,无大小”(君子无所谓人多人少,官大官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

  孔子极为注重道德、诚信、气节、人格的教育——“道之以德”,“为政以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放于利而行,多怨”(放肆地追求利益,会招致很多的怨恨),“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孔子把信用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光辉思想可以作为今世中国建立道德秩序、信用社会、清廉国家、正气民族的宝贵精神资源。

  孔子还提出了身教重于言教以及君子在言行、修身方面的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仁者,其言也韧”,“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正其衣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坦荡荡”,“赦小过,举贤才”,“无求备于一人”(对任何人不求全责备),“道不行,乘桴(小木筏)浮于海”(面对挫折,保持达观)。

  从上可见,孔子丰富的教育理论,其道德、信用、人格、修身言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不仅可以作为君子为人处世的指南,亦可作为当今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教育家。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是人类的精神导师,是人道主义的启蒙者,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并名列榜首。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思想流派——儒家的创立者,是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格独立的教师,首开私人讲学之风,首次向民间普及教育。孔子还是中国文化的伟大保护者,他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诚然,孔子在历史上曾经被统治者所利用,变成了“神”,到近代又被激进文化所玷污,被斥为“孔家店”、“孔老二”,遽然成了“鬼”,现在该是还孔子作为“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为孔子“平反”,并不意味着儒家学说完美无缺,不可以批判,事实上,我也曾经批判孔子,批判儒家思想中存在的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东西;为孔子“平反”,更不意味着要开展所谓的“读经”活动,盲目掀起新的尊孔热潮,不知现代文明为何物,搞复辟倒退!而是要——海纳百川、融通中西,继承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墨家中的优秀成分,“拿来”现代人类文明的精髓,共同铸造“现代中华文明”和“现代中国制度”。没有传统文化的根,现代文明的大树不可能在中国成长;没有现代文明的嫁接,传统文化只能生长出人治、专制的苦果。

  为孔子“平反”,将孔子诞辰确定为教师节日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承认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世界第一教育家。

  四、孔子的深远影响。

  凡有中国人和唐人街的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像。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孔教”和“孔教学校”。美国加州把9月28日定为“孔子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儒家自由主义”,可见,儒家在其发展中功不可没。

  日本企业界对孔子顶礼膜拜。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首先将《论语》运用到企业管理,他开设了“《论语》讲习所”,倡导“论语主义”、“道德经济合一说”、“义利两全说”、“论语加算盘说”。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都喜欢都《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天地人知仁勇”用作自己的座右铭。日立公司创始人小平浪平把儒家的“和”、“诚”列为社训(公司准则)。日立化成公司总经理横山亮次说:“日本人的终身就业制和年功序列制是礼的思想的体现,企业内工会是‘和为贵’思想的体现。”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岛正树称“中庸之道”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住友生命的会长新井正明以“其身正,不令而行”为座右铭,住友的总理事小仓恒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建立事业的头一个条件,也即尽本分、尽责任。松下幸之助更是孔子迷,其管理文集经常引用孔子的言论,处处体现儒家思想。

  五、确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的意义。

  (一)有助于弘扬尊师重道的民族精神,提升全体国民和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纠正“文化大革命”破坏民族文化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二)有助于发掘传统教育资源,振兴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

  (三)有助于继往开来,传承文化,接续传统,保护国粹。

  (四)有助于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国民的道德信用水平,改变道德滑坡、信用堕地的现状。

  (五)有助于促进两岸统一,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强化华人与大陆的政治、文化、亲情联系,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

  总之,我认为,定孔子生日为教师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迟早的事,晚做不如早做,敬请全国人大、国务院早日定夺此事。此致,

  敬礼!

                                                                                                       胡星斗

  附五:

  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建议书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血脉,而孔子则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是人类文明史载以来的第一位教师。在此,我们郑重向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建议:以孔子诞辰,即9月28日,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孔子本乎仁爱之心,志于济世救民,一生弘道不辍,其德其行彪炳千古,其言其文泽被后世;孔子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祖述前哲,昭启后贤,创立了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雍容气象与中和特质;孔子敏而好古,整理典册,删述六经,推行大道,中国上古文化赖是以传,中国后世文化赖是以立,中国文化赖是五千年而一贯;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门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被古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导师。

  「建国莅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之要津。我们充分肯定现行教师节设立二十多年来对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它唤醒了全社会尊重教育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尊重教师

  的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了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我们认为,现行教师节缺乏必要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而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不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而且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重光、中国社会的和谐,特别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国于天地,有与立焉。"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持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化大国。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凝为一体、互相涵育,荣辱与共、生生不息,已有五千余年。我们确信中国文化自有其内在的、合理的、恒久的价值。我们反对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我们忧虑西方文化大行其道而中国文化渐行渐远。我们呼吁国人对中国文化采取温情和敬意的立场。我们主张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光大中国文化。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必然会走上复兴之路。我们认为,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可以增进国人,尤其是作为中国未来之希望的大、中、小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和同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皈依,进而增进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厚实的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国当前存在的一些伦理失范、道德滑坡、诚信不足、礼仪缺失、人际疏离、生态恶化、贫富分化等不和谐因素,正在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和以德为先,强调修身养性和修齐治平,把培养和塑造有道德、有责任的健全的完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追求全社会的团结友爱、同舟共济、风俗敦睦、礼仪规范,以及天人合一、贫富均衡、政治清明、天下大同。我们认为,中国文化的这些价值理念,是化解中国社会乃至人类世界各种危机与冲突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不但是以节日的形式来缅怀与追思这位文化巨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唤醒和促进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价值担当和身体力行,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利于对广大教师、学生以至整个中国教育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公平;少数教师学术腐败、品德堕落;师生关系疏离化、庸俗化,等等。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但它败坏了教师的崇高形象,侵蚀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肌体。我们认为,天下为公首先要教育为公;教师应德为人表、行为世范,师德先于生德,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应尊师敬长、崇学尚德,不仅要学好知识和技艺,更要学好为人之本和做人之道。而这些,都是孔子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积极启发和宝贵经验。至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时至今日仍值得大力提倡和学习一事,尽人皆知,无须赘言。

  世界正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令我们尴尬的是,早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把孔子诞辰作为法定的教师节,而孔子的母国却迟迟不得实行之。难道需要等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再把孔子诞辰抢注为「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才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吗?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顺乎时势,合乎人情。当然,作为不治而议的学人,我们只是也只能发表一通呼吁,提出一个建议。至于应否这样做,社会各界可以讨论;而可否这样做和如何这样做,则有司存。

  签名学者(序齿排名):

  汤一介(北京)庞朴(山东)余敦康(北京)方立天(北京)

  汤恩佳(香港)楼宇烈(北京)张立文(北京)成中英(旅美)

  曾钊新(湖南)蒙培元(北京)郭齐家(北京)牟钟鉴(北京)

  霍韬晦(香港)罗义俊(上海)束景南(浙江)潘公凯(北京)

  郭齐勇(湖北)杨东平(北京)张祥龙(北京)陈来(北京)

  蒋庆(贵州)李明辉(台湾)杨泽波(上海)盛洪(北京)

  李景林(北京)胡晓明(上海)廖名春(北京)杨儒宾(台湾)

  黄勇(旅美)林安梧(台湾)陈昭瑛(台湾)陈少明(广东)

  汪晖(北京)梁治平(北京)韩星(陕西)赵汀阳(北京)

  高全喜(北京)任剑涛(广东)陈明(北京)康晓光(北京)

  林宏星(上海)杨阳(北京)干春松(北京)秋风(北京)

  来源:《香港文汇报》

  网址: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06/10/19/xw0610190020.htm

  附六:

       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
  
  ——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
  
  王达三:20049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文化月启动仪式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会议上,您正式呼吁把孔子诞辰作为中国的教师节,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立文: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化大国。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古人曾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这虽有些夸大,但孔子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教育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最大最久最深远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饮水思源,我们后人以适当的方式纪念孔子,是应该的。 
  
  王达三: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仅仅是为了纪念孔子吗? 
  
  张立文:不是的。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丧失了信心,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中国的新文化建设也走了不少的弯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孔子,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文化争论的焦点。反孔子一度成为时髦,比如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等,这就走了极端,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孟子说: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我认为,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会走向毁灭的;一个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也是不会发展的。任何文化不能横断众流,凭空产生,而是必须有继承,有创造。对于我们这样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民族而言,传统是不可能强行割裂的,传统文化也是不可能断然消失的。因此,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具有更大的象征意义,既体现今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尊敬程度,也表明今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使中国文化五千年一以贯之,这是中华民族恢弘大气自尊自信的表现。这样的文化才有希望,这样的民族才有前途。 
  
  王达三:近期以来,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与过去大不相同,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似乎是比较合乎时宜的。 
  
  张立文:思想界学术界对孔子的评价确实更贴近历史实际,但是在大部分民众的现实生活中,情况却并不容乐观。比如,西方的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很大。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西方文化,而是说,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比如,社会上有一些道德失范、社会失衡、秩序失控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因此,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不但可以提醒和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可以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资源。 
  
  王达三:除了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有着象征意义之外,还有其他考虑吗? 
  
  张立文:实际上,我提出这个建议主要还是考虑的教育本身的问题。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二是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是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也由此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孔子诞辰就是教师节,全国各地孔庙都会举行庄严隆重的祭孔大典,以纪念这位人道的启迪者。我们说续接传统,也就是中国的教师节的传统。 
  
  王达三:看来,中国的教师节已经有上千年的传统了。 
  
  张立文:严格地说,中国的教师节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孔子作古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78年,人们就在孔子的故里兴建了孔庙,举行了祭孔典礼。唐太宗贞观年间,又下诏全国各州县兴建孔庙,于春、秋二季举行祭典,主祭者为地方首长,朝廷则由皇帝亲临主祭。历史上祭祀孔子的典礼非常隆重,虽然中间朝代兴替,但是人们对孔子的崇敬并没有降低。对孔子的消极评价,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王达三:这表明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张立文:重视教育和勤劳俭朴确实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这也是中国人走到哪里扎根在哪里进而繁衍不息、生生不止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尊师重道的情况并不理想。这其中恐怕有这么几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古代的乡校、精舍、书院中师生长期共学的情况现在已不复存在,师生之间很难建立起父子般的亲密关系;一个是目前的教育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而不是道德修养、学问知识等共进为主。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人们对教育也有些失望,对老师也有些不满。比如教育乱收费、高收费;有些老师,收受礼物、泄露试题,等等。因此,我提出,教师节的主题应是尊师重道,主要表现为尊师之道自尊之道尊师之道主要指尊敬老师,虚心好学,这是社会和学生应该做到的;自尊之道主要指老师要自尊自重,成为人之楷模,为人师表,要德才兼备,这是老师应该做到的。 
  
  王达三:古人是很重视道德的。 
  
  张立文:对道德的重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的首次孔子文化月的主题是尊吾师道,传吾文化,就在于要向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表明这样一层意思。道德的范围很广,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都可包括在内。有人说这些东西过失了。怎么会呢?如果我们连仁爱、节义、礼仪、智慧、诚信、温和、良善、恭敬、勤俭、互让都不讲了,我们还能讲什么?师道,首先就是要老师成为这些道德的载体;尊吾师道就要首先尊敬这些道德;传吾文化首先就要传承这些道德。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道德就是师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但却是首先的、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全高尚的人格。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认为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可以唤起老师、学生、家庭乃至社会对师道、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利于社会上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 
  
  王达三: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除上述考虑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促使您提出这个建议? 
  
  张立文:还有,比如,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古代,孔子的思想就北及朝鲜,东渡日本,南下越南,深刻地铸就了东亚地区的文化性格。中西交通以来,孔子的思想渐及世界各地,而且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孔子的思想也必将会发生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孔子。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曾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四条金规则的指导思想。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经常采用各种方式纪念孔子。就以教育而言,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时,美国参众两院以立法形式规定孔子诞辰为美国的教师节;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了孔子奖,奖励世界范围内的在文化教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孔子是人道的启迪者,是人类的精神导师。别的国度都在纪念他,而在孔子诞生的国度,却不能以一个节日的形式来纪念他,来继承和光大他的思想,这有点说不过去。 
  
  王达三:海外的华人华侨往往对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 
  
  张立文:目前的海外华人华侨有几千万,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以自己的勤劳智慧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也融入到所在地的社会生活之中。但是,他们怀念故土,留恋故国,讲汉语,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习惯风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凡是有华人华侨生活的国度或地区,都有中国文化的痕迹,如唐人街等,甚至有孔子的塑像、庙宇,在马来西亚还有孔教尊孔中学。如果我们能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无疑会提升海外华人华侨作为炎黄子孙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无疑会提升他们与大陆的的紧密联系和亲情意识。这对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和发展大陆经济等,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王达三:但是,现在的教师节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一些人也已经习惯了这个日子,他们认为没有更改的必要了。 
 
  张立文:目前的节日,一般可分为这么几种:一种是历史上由风俗习惯渐渐演变而成的,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种是由国家法定的具有政治意义的节日,如国庆节等;还有一种职业性的节日,如护士节、记者节等。此外,还有一些国际上约定的节日或纪念日,如五一节、妇女节、爱滋病日等。我们对很多节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惟有对传统节日有些忽视,这很不利于人们珍爱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已经很难搞清楚龙抬头、清明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是什么了。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只好过外国的节日,情人节、圣诞节在年轻人中就很流行。如果把职业性的教师节定在孔子诞辰,不但会赋予教师节以更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表明中国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这个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王达三:实际上近代以来,中国的教师节就有数次变化。 

  张立文:据我了解,早在1931年时,当时的??、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但这个节日并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承认。1939年国民党政府另立孔子诞辰亦即夏历827日为教师节。现在台湾的教师节,就是沿用当时的规定。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教师节。但这样以来,教师节的含义就被劳动节给冲淡了,以至逐渐销声匿迹,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文革期间,教师的地位极其低下,境遇极为悲惨,导致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遭到极大破坏。为了恢复这一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全国人大才把每年的910作为教师节。这说明,更改教师节的日期,在历史上,包括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有先例的。 
 
  王达三: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教师节,全国各地都有盛大的祭孔典礼。现在如果恢复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立文:一个国家民族兴盛强大以后,人们对其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必然会加强,这点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社会上也有一些民间的、自发的祭孔活动,但主要是以商业文化的运行模式来进行的。如果能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人们在这天以适当的方式,如学术研讨、文艺表演、诗词书画比赛、读经活动等,来纪念孔子,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举办的孔子文化月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我想,全社会、大规模的乃至国家级别的祭孔仪式,是不会出现的。如果有的话,那是以后的事情,我无法预料。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智慧,与时偕行才有生命力。我一向认为,对待传统文化,应是继承和弘扬其神髓精华,同时结合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予以创造性的和合转生,而不要注重其已往的形式。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也要考虑到这点。要把尊师重道落实到实处,这才是关键。 
  
  王达三:孔子诞辰到底是哪天,历来一直存在争议。您提议把西元纪元的928日作为孔子诞辰日,会不会也引发争议? 
  
  张立文:孔子诞辰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崔东壁在《洙泗考信录》中曾做过考证,据《春秋谷梁传》定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为今之821日;《孔庭纂要》说是827日。此外还有西元的109日、103日,等等。中国古代祭孔,都以每年农历827日作为孔子诞辰。民国期间,政府曾定夏历827日作为教师节,后又把它换算为西元928日。这已为传统习惯,人们从心理上已经认可它,再争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实际上,古今中西有很多节日,到底起源于哪年的哪天并不确定。基督耶稣的诞辰在哪天,西方的学者争论一直就很大,甚至连有没有耶稣这个人都存有争议,但这并不妨碍西方人在1225日过圣诞节。 
  
  王达三:那您为什么不提议以农历827日作为教师节呢?有人在听说您提出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的建议后,希望您干脆连采用孔子纪元的倡议一并提出,您有这个打算吗? 
  
  张立文:以西元的928日而不是农历的827日作为教师节,还是主要考虑到现在很多人习惯于西元纪元了。但我倾向于采用孔子纪元,不必用什么基督耶稣的诞辰为纪年。必须说明的是,中国的农历,还是很重要的。在农村,很多农民一直使用农历来安排耕作。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都采用农历。 
  
  王达三: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呼吁国家要重视传统节日,而且也有一些人提议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 
  
  张立文:我希望并呼吁能把放假的时间适当向一些大的传统节日倾斜,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就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而言,据我所知,今年初的两会上,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姜健、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分别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提交了类似议案。湖北省政协委员李柱也已经向省政协多次提出过类似建议。作为一个学者,我研究传统文化多年,我是以一名学者的身份提出这个倡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