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531》引论


走进《虚&531

中国千百年来所凝炼成的《周易》从世界源头思辨宇宙,进而演绎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而西方文化从现实生活的实证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创造出实惠的科学体系。《虚&531》则踏着时代的节拍,于21世纪来临之际,在中西方文化交接点面上崛起。可见其时空位置的恰到好处。如此不难理解,《虚&531》首先是部关于思辨世界本原的创新哲学,其次是部哲学指导下的齐家治国之经济、管理学体系。其内容自然广纳古今中外的思辨高哲和科学实证体系。

从上我们可猜知,《虚&531》必然是部创新为主,介于思辨与实证、狂想与效用,统一唯物唯心,不好写作不易阅读的文集。同时,它也是让人想入非非、大有作为的课题天地。为了让读者们进入这个难得的课题世界,下面通过简介应用坐标参照系来描述新的世界观、提出新方法论与新人类理想、给出《虚&531》丛书导读等,算作打个楔子吧。

五构素是描述宇宙观的一种坐标参照系

一、世界构成说主要思潮

1.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先古对此观点众多。从存在与思维关系去归纳,至今主要有唯物与唯心和不可知论;从构素上讲,主要有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一元论有唯物唯心之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基础;唯心主义认为精神、观念是一切事物的基础。二元论认为世界由二种独立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精神组成,如笛卡儿认为精神与肉体是宇宙的基础。多元论认为世界是由许多独立的实体构成的,如莱布尼茨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独立的精神性“单子”组成。现在流行的是物质一元论。

2.世界本原是能量的

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假设,他认为辐射能量的吸收或辐射都是以确定的量子来实现的。后来,爱因斯坦认为不仅辐射的吸收和发射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且辐射场本身就是由能量子(如光子)组成的,他还假定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玻尔将能量量子化引入原子,建立原子量子理论。显然,普朗克的观点是能量转化为量子、量子组成物体、物体组成世界的思想基础;爱因斯坦的观点则解释了光电效应,从而将能量与光电现象联系起来了,即以能量来解释物质现象;玻尔则直接将能量与物体基本构成粒子——原子联系起来。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观点共同支持了“世界本原是能量的”而不是物质的观点。事实上,世界不仅来自能量,世间事物还可湮灭释放出能量,并可用能量标称物体运动值。

二、经典世界观与方法论之系统问题种种

    经典世界观是指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为代表的非能量一元论的宇宙本原思想。这些观点问题导致方法论出问题,如经济、管理学等庞大而复杂却不能简明数量技术化就是人类最大的困难所在。以下略述几个方面。

1.对物质本原论的质疑                                                                

“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经典世界观的先进代表,其扫描范围是存在与思维,其核心是客观存在,其方法论是我们可以感觉物质、反映物质却不能创生和消灭物质,但有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有几个问题是简单物质观不能解释的。第一个最为重要,“存在”为什么存在?其运动总方向受什么控制?如果有控制者,那不是有“智能子”决定物质存在吗?如果说那是规律作用,那规律为什么存在,规律受“智能子”控制吗?如果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则存在就是无理的。当我们尝试着假设有一个虚拟物质,也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世界不仅仅是客观存在,还应有方向控制效应。二是量子论表明,客观实在与因果关系在微观世界是不成立的。三是测不准原理明确指出我们的感觉反映能力不能准确把握全部世界。四是能量可以辐射出粒子而正反物质可以湮灭释放出能量表明,人类有技术能力创生物质。五是能力不够时要遵循规律而能力足够时可以扭转规律,因为规律作用存在范围是分层次的。六是如果宇宙是有限无界的,则宇宙自始至终都是物质的?能量是物质派生的?宇宙中到处有真空,难道真空中充满着物质?真空产生虚粒子对很快又消失,如何用客观实在来解释?……

2.经典物质观不能解释因果几率和测不准原理,不包括事件、现象

    作者主张存在统一于能量,世界本原是能量的,物质现象只是能量子在宏观、宇观世界里的一些特定表现。首先,世界是物质的不包括微观世界里测不准关系、量子几率因果性。因为那里没有客观实在,思维不能作出准确反映,如命运是大家感觉得到的吧,却测不准。对于微观现象不能再用经典物质观把它看作与观察无关的独立存在,观察者直接介入被反映的物体而成整体系统,其影响不象宏观世界中可以忽略。由于真正的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而是量子态,更不是物质,量子态将微观客体以及它们同观察仪器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不再允许把世界看成是存在与思维彼此分离且思维依赖存在。其次,“世界是物质的”概念中不包括大尺度世界里的矛盾、事件、现象、时空、方向、精神、意识……,而是将这些等解释为物体的附属性。这些具抽象性的附属物在唯物论里不具物质概念,具体是什么,从哪儿来没有说清楚。因为将物质置于万事万物之上,以致我们只能将物质看作万事万物之母。如此,物质如何变成时空?因为时空是客观实在,同物质有同等地位,二者只是不能分开单独存在而已,没有转化基理。同样,精神是实物质以人脑方式存在的虚物质(同实物质对称的控制物体运动方向沿最佳途径不变的量子)效应,不是单纯实物质(在经典物质概念里称为物质)效应,也没有同实物质间的转化根源。

3.物质一元论不能解释物体运动

我们不知经典物质一元论把“力热”看成什么,反正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观同科技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首先物理研究力运动以质点、时空、矢量、力热(即力热与热量)等为对象,尽管也研究原子结构、星系模型、分子结构,但单纯对物质进行研究是没有的。其次,人文科学更是以研究社会关系为主要对象,对物质具体形式涉及不多。其三,研究物质运动规律,所有公式中以质量为主要参数不是绝对的,更不可能仅以物质质量为参数。

一句话,物质一元论者谈及物质时往往谈论与物质运动相关的其它参量,如时空、方向。这说明物质观解释世界极其有限,主张唯物却以支持物体运动的其它构素代替物质来作解释。

4.经典物理定律不能解释宇宙中物能的产生与减少

从现代科技成果可以得出,宇宙经历着空无Û能量Û准奇点Û大爆炸Û广义物质=五构素=现代世界等一些阶段,能量守恒只是在宇宙诞生、冷胀至成熟后才生效的定律。这从普通物体的生命周期不难得到理解,如人成年后就不再生长,因物体进入成熟期后,吸收与释放总是平衡的,从而物体自身的物能是守恒的,物体构成要素的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先假设物体由这五元构成)也是基本守恒的。而成熟前的产生发展期,吸收大于释放是不守恒的;成熟后的衰老灭亡阶段,释放大于吸收也是不守恒的。根据宇宙大同性规律,宇宙同物体一样,早期能量增多而晚期能量减少,期间物质也是相应创生和消失的。因此可以肯定,在一定的人文科技能力下,人工不仅可以改变物质、能量的局部存在状况还可以创生或消灭能量与物质。

5.二类哲学问题

二类哲学问题也是因物质一元论的解释局限性而一直存在的。一类哲学问题是,我们仍然把握不了事物一生已经历或将要经历的轨迹,尤其人类自身把握不了自己命运,从而对任一事物现象我们总可以提出无穷层次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却只能在局部定律、公理和假设条件下回答,或者说自然界就是这样,等等。现代主流哲学的解释是偶然与必然,我们不要相信命运,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上,等等。这个说法十分含糊,我们从中得不到逻辑清楚、条理分明的答案。实际上仅靠奋斗没有成功的人士远比成功者多得多,能力有限又怎能完全把握命运呢?如此又怎能叫人不相信命运呢?命运由环境和自身决定又怎能说没有命运呢?所以说,这种哲学观不利于人们探究宇宙中最深层次的决定物——虚物质(先作假设)。

另一类哲学问题是物体运动源动力是什么?这是个老话题,它究竟是什么乃说法众多。说上帝者有之,说能量者有之,说科技生产力者有之,等等。现代哲学把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归结到矛盾斗争,那矛盾又是怎样来的,有没有物质性?如果把事物发展说成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则不符合多赢的竞争实际,更不可能将动力问题同宇宙本原高度相联系,容易曲解物权人权平等、和平共处的天赋。

以上这二类哲学问题是物质一元论不能解说清楚的地方。只有引入虚物质概念,进而应用科技方法确定虚物质才能简单地解决这二类哲学问题,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解释宇宙本原问题。

6.人类二个系列文化

在经典世界观与方法论下,人文科技文化丰富庞大,总体上可归结为二个系列文化。一是在欲望无穷推动下由艰难困苦生活激励而起的 “乌托邦”理想文化,另一个是因能力有限由命运失控而臆想的“上帝”神佑文化。大家都知道,“乌托邦”已被认定为空想而“上帝”亦被认定为子虚乌有,而且常常应用物质一元论去分析批判之。这就是经典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悲哀,这个悲哀意味着生机的潜在,那就是虚物质论取代“上帝”文化而531理论[1]落实“乌托邦”理想。因为这二个系列文化的根本是“理想与神力”,集中到一点上可归因于物体存在法则,这个法则是说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而能力有限,又因虚物质效应沿测地线运动[2]而欲望无穷。

7.应将唯物唯心论修正成广义唯物主义

将唯物唯心对立划分不可取,实际上唯物唯心构成了广义唯物主义二个层次内容,是一个完整认知体系的二个阶段。二者在认识实践中前后衔接互为照应,共同构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和社科指导科技、科技推动社科发展的一体化关系。强调唯物唯心对立面必然引发二者的斗争,不便于科技与社科统一于(消费)科学,从而造成社科落后于科技。事实上,唯物从实证开始认识世界,主要面向宏观面向人类认知能力范围以内;唯心从灵感开始认识世界,面向必然王国,面向人类已有能力范围以外;不可知论一定程度上符合测不准原理,认知系统就是认知者同被反映者构成的;尽管微观世界存在测不准原理,但人类可以逼近必然王国,逐渐了解宇宙。从测不准原理可知,存在与思维是一体的,二者是互相作用同时发生变化,共处于测量系统中,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仆之分。思维是物质运动,同观察实践相结合,认知存在形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仪器,观察者亲自介入等。这样必然影响存在与思维系统现状,必然引起观察与测量误差。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是描述宇宙的不同坐标系,如果构成元素间功能互补而又不重叠能完整地描述宇宙,则没有对错只有优劣和适用范围的区别。如物质一元论在宏观范围内实物质层次下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一个同现代物理学成就相匹配的宇宙描述坐标就不是“世界是物质的”能胜任的。

按照唯物与唯心的对立划分,则存在由什么决定,思维由什么控制是“世界是物质的”观点自身不能解释的。其实智慧的基础是“0”、“1”开关信号,思维的基础是温压等传感效应,不能同被反映物质分离开来。人类为什么要认识“存在”是唯物质观不能解释的,因为思维是主动有方向的,即沿着测地线方向不变,不是被动的镜象。

“世界是物质的”定义反映了二个范畴,一是存在范畴;二是摄象描述范畴。存在范畴通过摄象范畴反映出来就是物体、事件、规律、特征、时空、方向运动、信息……,则其物质意义就是广义物质(包括虚、实物质二个面)了。但物质与时空、精神、规律、理论、信息……间在“世界是物质的”的唯物主义观念中是有严格区别的,如思想、时空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派生物或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统一于存在,世界除了物质外什么都没有。照这样说,真空就不是东西,精神文化(信息)永存没那回事,能量、事件、时空、精神……离开了物质就不是东西了。其实,宇宙里没有物质的世界大得很,时空不是物质派生的,属虚物质范畴,如同夸克不能单独存在一样,只能以物质存在形式表现其存在。同样,实物质也只能以时空形式表现自己而不能单独存在。

三、本理论系统要解决的四大问题

                     面对上述经典世界观引起的种种问题,五构素物体论及方向不变原理应运而生,并将形

成的理论写进了《虚&531》丛书中。《虚&531》是《虚物质论&531系统理论[3]》的简写,本丛书主要解决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⑴宇宙构造:提出了能量一元论、广义物质论和宇宙五构素说,这比五行说、粒子或原子构造说更上一层楼。⑵社科的研究对象:指出了社会科学只有研究虚物质规律才是发展的正道,唯有此路才能同研究实物质(主指现行物质概念)的自然科学匹配。⑶问题与方法:以虚物质及方向不变为研究对象的社科诊断出(时空)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称为问题基础论点;又概括出治理社会与经济之问题基础论点的方法论,称为531理论。“&531”显然使得问题与方法成自生自灭的531系统理论。⑷宇宙大统一规律理论大纲:《虚&531》丛书提供了关于宇宙大统一规律理论的系统知识架构,可作未来社科科研和管理理论大纲,对于科技的应用发展具更为准确的指导控制作用。

四、解决四大问题的思想基础之一:五构素说

1.为什么要创立五构素说

五构素说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是唯一的世界本体论。之所创立五构素说,原因有四。首先是五构素说可以打开能量说或广义物质说所压缩的方方面面特征、规律,是详述宇宙的一个比较好的坐标系。其次五构素说反映了人文科技发展史是一部对五构素逐一感觉、展开、探研而成知识体系的历史事实。第三是五构素作变量便于知识体系数量化技术化和对物体作方程函数解。第四是有别于物质一元论,有益于确立完整的五元世界观。实际上,人类关于物质的理论仅在结构、材料学上有重大建树,而这根本比不过人类在时空、力热方面的发现和理论建树。

2.建立五构素说的依据

建立五构素说现有丰富的依据,下面略述一二。

广义相对论认为,从物质外观可以看到时空如何弯曲,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则可以看到物体如何存在。这就说明,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还是时空的。时空中存在物质就有弯曲,物质消失时空就会回到平直状态。这完全类同袋子装卸物品,袋中有物时就呈一定的形状,无物时袋子收缩于零(忽略袋子的自身质量不计)。可见,物质与时空的关系是同属填充物与容器的关系,或物体构造之材料与几何结构的关系。从物体存在状况来看,任何实物体都必须有材质作硬件支撑;任何物体均有一定时间寿命作演变;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体积作形态。此外,任何一个物体都必须有生命力,否则就不能成为物体,物质存在就没有意义。显然生命力由二方面组成,第一方面是方向,反映了物体灵魂和控制作用,是物体运动第一动力;第二方面是力热,反映了物体自身凝结力、运动能力和温度效应,是物体运动第二动力。如果只有物质而没有时空,则物质何所居?如果只有时空而没有物质,则时空何所容?如果只有物质、时空而没有力热,则物质粒子、时空何以聚成物体,又何以运动?温热效应如何解释?如果只有物质、时空、力热而没有方向,则物体运动目标何在,生命意义何在,运动轨迹、运动规律、理论、法则何在?可以说,物质是物体构成材质;时空是物体几何构造;力热是物质凝结、铆接机制;热量反映了物体内能,抵抗引力维持结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规律法则所在。

五构素是指我们对世界的描述可借用相对平权互不独立以联系为主的五元:力热、实物质、方向、时空、空间。首先,相对于开放的参照系来说,物体运动是绝对的,光子运动则在一切参照系中都是绝对的,在物体内部的微观世界,粒子运动也是绝对自由的。运动的绝对性表明,物体的生命性是绝对的。这种生命性在于有控制效应的方向作用和有能量转换效应的力热与热量作用存在。凡物体都有力热和热量(微波背景辐射在2.7OK 0OK以下、质量引力无穷只会发生奇点,这种奇点不一定存在,其思想仍处在困难探索阶段)。力热则是低层次物体构成高层次物体的种种效应,如社会引力(指维系社会或团体存在的力效应)、质量引力、弱作用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其次,“世界是物质的”是我们人类现今最先进的基本世界观,虽然不准确但仍不失为世界重要构素。第三,宇宙的本义就是时空,宇即空间宙即时间。

3.五构素简论

五构素是指构成现实物体即载体(载虚物质之体)的五个组成要素: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能量是五构素根本。能量在不同宇宙时代的存在状态、种类不同,以致我们观察认识称谓事物也有不同,且解析角度不同,五构素就是其中一种。

1)五构素来自能量

五构素有着共同的母源:能量。首先,力热是能量发生作功效应的力形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直接的能量充装与释放;其次,物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由辐射到核聚变从能量转化过来的,是能量的重要存在形式;其三,时间是能量吸收释放的过程、间隔;其四,空间是能量变换形体的天地;第五,方向是能量释放轨迹的予置。在纯能量“O”态或空无态(指超真空)时代,五构素只有方向潜在,这时世界观只能是能量的,绝不可能是(实)物质的;在宇宙爆炸后,能量又以广义物质的即虚物质与实物质形式存在而共同反映物体硬件和软件效应,将物体进行解析,如以五构素为观测坐标系,则宇宙可看作是五构素的。总之,无论宇宙处在什么时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学说都不准确。

2)五元论

力热论:力热是指热量产生的的动力效应和其它力热形式,不是单指温度热力,包括力热和热量二方面内容。力热分为三类,即热力、引力惯性力、大统一力。热力是0OK以上物体均具有的能量效应力,显示出时间箭头,靠热运动产生排斥作用。引力惯性力包括社会引力、质量引力和惯性运动力效应,不是真正的力,是同实物质相关的虚物质力效应。如万有引力是时空弯曲效应,社会引力是欲望能力效应,惯性力是物体保持自身状态的意志效应。大统一力包括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电磁力出现在电磁体间,弱作用力出现在微观粒子间,强作用力出现在强子间。

实物质论:实物质是能量硬存在形式,往往以热核裂聚变运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及思维运动将锁闭的能量释放出来。作为支持物体形状的材料,同惯性力和质量引力效应成正比。

方向论:方向是物体运动的目的意志效应,在我们的观念中,方向总是变化的。实际上,规律、测地线方向、宇宙常数……总是不变的。通常变化的是局部而不变的是大尺度时空,即小变而大不变,变化构成不变。正是小变化使得测不准定律存在,使得由虚物质决定的命运轨迹难以掌握,以致初始科学如现代社科难以数量化技术化;又正是大不变使得世界运行有定数有规律,我们可以建立数量化技术化处理模型,如现代科技。

时空论:时空是能量种种存在形式的效应,是同实物质一样的客观实在,传统观念上是能量以某物体形式存在于宇宙层次中间隔的度量。

五构素综论:作为构成物体的五构素应具备条件为:效应各自独立不同又共存于一体,同生同灭;功能独特不相交又相互关联而构成完整的物体运动。在普朗克五构素尺度即时间10-43s、空间10-33、cm、温度1032度、质量10-5g内,由空无中产生能量泡泡,能量泡进入准奇点(温热效应不一定为0而质量无穷的点),准奇点激发附近真空涨落分化出正能量粒子并吸收负能量粒子,准奇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释放出五构素,五构素组装成物体。因此,凡物体均可分解成五构素,反过来五构素可以完全描述一个物体。五构素中力热P&T、实物质m、时间t、空间S等在物理定律中均有涉及,唯方向Tr隐藏在物体运动的描述中。黑洞无毛表明黑洞作为特殊物体只有三种特性:质量、电荷、角动量。显然,角动量属方向范畴。物体内能、温度、熵、角速度、角动量、电荷和压力等均可由五构素函数表示。其表示式总可以写成:dε=(P&T)d(P&T)+mdm+Trdθ+Tdt+SdS。式中ε为能量、P&T为力热及力热变量、m为实物质质量及质量变量、Tr为方向而θ为角度变量、T为时间而t为时间变量、S为空间及空间变量。

五构素功能没有重复现象,它们彼此协同共建生命体运动。犹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作为五构素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本质功能不变但标量可变。只有五构素共同协作方能维持物体作完整的消费运动。除了物体由五构素组成外,事件也由五构素造就。因为任何事件都是有动机的有动向的,存在引爆导火线,有过程有结果,都是同时间、地点、背景相关的,都有力热参与,都会发生能量效应。建立了五构素说既可以解释物体的结构也可以解释事件的形成。世界是物质的不能解释事件的结构性。物体由五构素组成是指由五构素或部分构素组成,如光子就没有质量,质量值包含在运动速度C中,即力热值中。

4.五构素产生过程简析

为什么从“空无”或能量“O”态点中会产生宇宙呢?其原因就在方向上,因为扩张的方向、收缩的方向与不平衡的方向必然引起突破口。因而在五构素中方向是最早出现的,能量“O”态点的突破瞬时就是大爆炸,宇宙诞生;随后是力热、物质、时间、空间出现,宇宙能量所占比重不断减少而五构素物体如粒子、星系、人类逐渐形成发展。五构素在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主要组合形式为:空无→纯能量“O”态→准奇点爆发→真空过冷、暴胀→时空不对称生成→粒子时代→核合成→光子时代→核子时代→原子时代→星系形成→引力过程→太阳系→人类。五构素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其标量不断演化:能量1028eV、时间10-44s、粒子产生进入普朗克时代;能量1024eV、时间10-36s、重子不对称性产生进入大统一时代;能量109eV、时间10-6s、大量强子过程的强子时代;能量107eV、时间10-2s、轻子过程轻子时代;能量105eV、时间180s、4He等生成的核合成时代;能量0.4eV、时间4×105年、复合时代;能量3×10-4eV、时间1010年、人类进行电脑、航天时代。事实上,纯能量时代遗留下能量到今天,而物质、其它构素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返归成能量均并以“力热”为标称。

5.五构素排序

从物体构成上讲,时空、方向运动等概念是由物体运动演化出来的,只能是虚物质范畴的描述方法,不可能是广义物质主性,因而在排序上不能按姓氏笔画安排而是有前后座次的。力热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能量在物体运动中力的表现形式。在我们人类观念中,能量的存在主要以力效应为标志,力热同能量联系最密切,存在一切物体中,因而列五构素之首。实物质是物体构成材料,是运动主体,因而排第二;方向是物体的生命所在,在运动中表现出有的放矢,有确定的测地线,排第三;时空是物体结构,是对物体运动相对位置的描述参数,排第四、五。

6.宇宙五构素与四大方式、三大结构层次世界

我们的学术前沿在谈论着“宇宙大爆炸”,作个有依据的推断,当时从空无中神奇般地产生一个量子式能量泡泡,再从能量飚升而时空、质量、速度……为零的能量“O”态点中辐射出波、粒继而出现一个质量无限剧增的准奇点,奇点的虚物质扩张意志效应冲破时空的限制爆破出虚物质、实物质或力热、物质、方向、时间、空间而作力热运动。

如果将包含虚、实物质的概念定义为广义物质,因广义物质中实物质是物体构成材料,虚物质之时空范畴是物体结构、存在表观而方向控制是灵魂,力热则是物体作方向运动的生命力效应,则虚、实物质和力热三方面共同反映物体存在方式。因此,可将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称为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宇宙五构素。宇宙大爆炸后,标志着从纯能量“O”态点进入了宇宙五构素时代,同时由能量转化而来的五构素中又有一部分湮灭返回到能量,即物能转化律等此时已产生了效用。显然,五构素中第一要素是指力热即普遍存在于物体、事物间以结合能存在的力能效应,如大统一力、质量引力、社会凝聚力。力是物能转化过程中能量发生功效的表现形式,热是能量的温热效应;第二要素是能量的另一重要存在:实物质形式,它既是物体构成材料又具质量引力和惯性力效应;第三要素是虚物质效应:人性物性的方向意志,没有方向则一切事物不可能呈生命性效率性,具社会引力效应;第四要素是虚物质的重要范畴:时空形式,它们是物体几何结构元素,同方向一起构成物体运动。五构素总体表现就是物体运动,可用运动方程表示。

显然,宇宙作为最大物体也应由五构素组成,且宇宙中所有物体都是五构素组装物,其中实物质是物体构成材质而时空是物体几何形状、结构与环境等的铸造模具,方向控制则是物体形成的工艺、设计,是量子自由意志在大尺度世界的表现。

能量在宇宙大爆炸中暴发出五构素,衍生出温压、变化与不变、对称与不对称、大同小异……诸宇宙特征,并随着宇宙冷胀的进行,五构素组装出千奇百怪的物体;超统一力分化出热力、大统一力和社会引力等,大统一力分解出弱核力、强作用力、电磁力;大统一理论逐渐分化出机械的物理的生化的思维和社会的规律,如中和反应律、物能转化律、相对论、量子论、531系统理论……。

综上所述,宇宙以能量、五构素、诸如温压的特征和规律理论四大方式按宇观、宏观、微观三大结构层次架构布局。其中新创建的虚物质论、方向不变原理、531系统理论……应是当今最接近宇宙统一理论而学术上未曾涉及的领域。

7.五构素与科研

研究物体就是研究五构素研究物体消费运动,前者是自然科学而后者是社会科学。研究五构素就是研究五构素作参数引发自然运动规律;研究消费运动就是研究物体在社会运动中的能力欲望作参数引起社会运动规律。研究五构素与研究消费运动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的。因为消费运动要由五构素作参量来描述。关于社会运动矛盾及实现消费途径选择的最值问题自然要涉及到物体存在法则,解析物体存在法则就会出现层次结构论与方向不变原理。方向不变原理的出现就是对五构素中方向的的研究。由于虚物质波动信息是方向,即虚物质是对方向的物质支持,因而对方向的研究就会引发对虚物质范畴的研究,于是具哲学意义的《虚物质论》便出现了。物体存在法则中的层次结构论使得任何物体能力有限,而方向不变又使物体欲望无穷。这就是说,物体存在法则使物体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社会体。根据社会体的矛盾问题归结成问题基础论点,而消除物体自相矛盾的理论工具是531理论。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结合即成531系统理论。设问题基础论点为“-”而531理论为“+”,则531系统理论经对称中和反应而转化成物体发展前进的动力。到此,作为方法论而具经济管理意义的《531系统理论》就出现了。

8.能量、五构素、事物论

能量的三种典型形式是纯能量、五构素、事物。五构素组装成物体、物体构成社会、从而衍生出事件、现象、矛盾……。因此,我们现在的世界是能量、五构素、事物、社会等的混合体。从能量、五构素到事物是伴随着宇宙生命周期的演变,通过分解与组装形成的;反过来,三者间又通过是对称与中和反应过程实现统一。也就是说,能量Û五构素Û事物双向动态过程存在统一与分解、对称与中和的平衡反应。所以,统一与分解、对称与中和是能量、五构素、事物守恒转化的主要方式。

五、解决四大问题的思想基础之二:方向不变原理

    方向是五构素之一,但作为控制物体沿测地线运动的方向具灵魂效应,其特殊地位为经典世界观所忽略。

1.方向的本质

方向是虚物质的一个本质范畴,要认识方向本质就要弄清虚物质概念。虚物质定义为:支持物体沿着测地线方向实现消费体系的超微量子;由之产生的问题基础论点和由之形成的531理论发生中和反应时,才能实现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最佳途径。虚物质主体为物性人性而范畴是除实物质与力热之外的所有事物、现象的总概括。

方向不变原理定义为:宇宙中微观量子级粒子运动的方向是莫名其妙地变化着的,但由量子构成的所有相对的大尺度物体在实现其消费体系过程中,其诸种形式的无穷可变方向之和均等于沿“测地线”方向运动的一个最佳有限值(不大于成熟期当量值)。从路径的角度上说就是,在弯曲的大尺度时空中,物体运动轨迹长度为测地线长度。方向不变与光速不变同属于宇宙规定的“常量”,假如在弯曲时空中没有任何障碍,则光子运行的方向就是测地线。

虚物质与方向不变原理二个定义关键点是:超微量子、“测地线”方向不变、微观世界绝对自由。即虚物质控制物体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不变;又是虚物质支持着量子无限自由地运动。因此,虚物质在宏观世界的最大特征是方向不变而体现在微观量子上却是不断变化的(量子物理学提示了量子是绝对自由体,即微观量子的运动神出鬼没,时而莫名其妙地出现时而无缘无故地消失)。这就是说方向的不变与变化是虚物质在二个不同空间层次中的具体表现,而不变与变化、对称与不对称等又是亚于方向不变原理的宇宙特征并属虚物质范畴,所以方向的本质就是虚物质效应。

2.方向不变的表示法

方向不变原理可用二个方程表示,一是平直时空中角和方程,即Tr=∑θi=2 nл (n=1,2,3……);二是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函数,根据变分原理,Tr=∫ds →δ∫ds=0 (δ2∫ds<0 )  。式中Tr为方向,θ为角度变量,s为测地线上的路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测地线是最佳轨迹不一定是最短轨迹。测地线在弯曲时空中往往不是最短轨迹,如长江水流线应是捷径即一条自然测地线,却是弯弯曲曲的长程线,在地球仪上,从长江源头到大海入口划出的几何最短曲线远比长江水流线短得多。

3.方向、命运与测不准

方向是物体生命所在,方向不确定则无论多么好的条件和组合都是枉然的。我们一直认为,对任何事情的成败都可以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其实不然,因为所找出的原因往往具有二面性,成败都可以同它扯联系。成败的真正原因就是我们以往分析不到的而认定为命运的更深层次虚物质潜在。所以按能力水平按环境条件往往得不出必然的预想结果。一项万事具备的工程就是成不了气候。相反,世上出乎意外的惊人事件频频出现。当然,有些人类认清了可以掌控的事物,从条件还是能预测结果的,如日常生活工作可以按计划进行。这表明,我们在宏观范围内根据掌握的规律、理论可以把握自己命运,从而可以有为而理[4];但我们尚未把握微观、宇观世界,把握不了命运,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虚物质世界,事物的控制灵魂的掌握还有待于科学进步。

六、五构素数理论

    五构素说与方向不变原理的提出基本能解决四大问题之(1)(2),其数量化技术化切入点就在五构素数理论。

1.描述世界构成的要件

描述世界构成的要件有二大方面,一是坐标参照系如一元论、二元论、五构素;二是世界构成元素的基本条件。构素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又有二个要求:一是各元素间有着相对独立性,能反映物体重大特征的一个面,但这种区别又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宇宙世界对物体有多种描述函数多个方法多组变量,但变量间不得重复包含不得相交而且最起码所有的变量所代表的构素要能统一于物体统一于世界;二是元素总数必然是有限的而不是多元的,一、二元就目前认识水平来说难以看清物体内在特征、结构;元素多了又看不清主体架构即没有特征归类,不符合事件间层次关系特点,也不是描述、分析的办法,起码变量太多一个方程式是写不完的。

五构素应是符合上述二个要求的一组变量,用于描述宇宙世界解析物体而称为宇宙五构素或物体五构素。五构素不是唯一的一种宇宙描述方法,只是针对宇宙一个特定的时空结构与物质材料为组合的以及人类某种认知方式时的描述方法,如建木瓦房工艺时代的砖木瓦和时空是房屋的主要构素,而建水泥钢筋混凝结构房工艺时代的钢筋、水泥、时空等是房屋的主要构素。

2.五构素说有利于应用“坐标系”作物体解剖式研究

现在人文科技知识系统十分庞大,任何描述世界的坐标都不能完全脱离人类科技文化史料。五构素说正是这样一个坐标系。它照顾人文科技发展进程,有利于科研继续;它揭示物体构成的特征单元,通过特征抓住规律进而解剖物体;它在时空、物质论丰富的基础上对方向的挖掘研究使得五构素坐标自然形成。“虚&531”从五构素新视角出发解析物体,又围绕物体消费运动向纵深方向探讨全宇宙中的事物、现象、规律等。因而从五构素坐标系我们得到了“五构素物体论”,即通过逐一研析五构素来研究物体作消费运动时所产生的个体自身问题和社会问题。

3.能量论、广义物质论、五构素论是三种描述宇宙的坐标系

宇宙生命周期里最典型的环节有四个,一节是能量暴发时空点,此点宇宙呈纯能量态,其间内嵌宇宙史前期的空无、能量“O”态点。二节是爆炸产生宇宙和进入冷胀相后,能量通过辐射、核反应等运动部分地演变出五构素。随着五构素产生,大统一理论分解为社会运动现象律和自然运动现象律;分解为热力、质量引力惯性力、社会引力和大统一力。而大统一力分解出弱作用力、电磁力、强作用力。五构素可以概括成广义物质,而力热、虚物质、实物质作为五构素内涵可以直接以能量度量。三节是宇宙进入热缩相后,经黑洞期压缩五构素物体及其运动力、现象、规律、理论、物特征等进入能量态。显然,五构素是对宇宙在生发灭亡(灭亡在其中只是个短暂过程)期间的描述,这一时期占了宇宙整个生命周期的绝对多数,而宇宙产生、转换存在形式只占生命周期的绝少部分。因此有必要提出“五构素物体论”来研究宇宙。也就是说,《五构素物体论》照顾传统科学的发展演变过程,首先将单个载体(物体)解析成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来进行自然现象的研究;接着研究二个以上物体的运动及其关系,即社会运动。

能量论、广义物质论、五构素论是《虚&531》丛书描述宇宙世界使用的三种坐标系,不同的描述方法就等于使用不同的坐标系,所反映的世界性质即内禀性不应有变化。但供人们理解、使用、运算、分析的简易就太不相同了,各有千秋,往往互补。是以能量、广义物质为参照坐标系还是以五构素坐标系去描述宇宙、物体,其效果就太不相同。从能量角度去理解世界抓住了本质却看不到宇宙不同时代的多样特色;将世界理解成广义物质的,可将人类探索宇宙的学问分解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时也形成了二者间壁垒而使社科不能数量化。能量论、广义物质论不能反映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对五个构素逐一研发的,因此使用能量论或广义物质论坐标系描述宇宙总特征时,还要引进五构素这个坐标系来对宇宙作局部细致分析。

总之,世界观即宇宙观。宇宙产生前先是空无后是能量汤,自宇宙大爆炸后的世界是能量的也是广义物质的,即能量、实物质与虚物质三者同时存在并共同构成物体而不能单独存在。如时空(虚物质范畴)决定(实)物质运动轨迹而(实)物质迫使时空发生变形,它们谁也不比谁优越,平权共处却不能单独存在。五构素只是描述宇宙观一个比较方便的坐标系,从广义物质范畴来看,也可以说世界是五构素的。能量、广义物质应是哲学上的主要概念,而五构素则可通过数理论而成科技中概念。世界统一于能量,宇宙是唯能量的。

4.物体函数引论

五构素作为描述宇宙的一个坐标系,除方向外其余在物理学中均有相当发达的科技文化。而《虚&531》的切入点就是方向。五构素中,方向是矢量,其矢量用偏角、角速度计算,其标量通过阴流子(阴流子是将虚物质分割后的量子化形式,典型的阴流子形式是运载着信誉能力和需求欲望的币符)转换计算。其它构素为标量,在自然科学里已有相当水平的度量计算方法。

运动是相对静止来说的,这种静止通常是低级载体相对其高级载体[5]的感觉,如人相对地面在人身上产生的感觉。根据光速不变和在运动参照系中尺缩钟慢的络伦兹原理,在五构素物体方程中的质量、时间、空间等参数中应含有√1-(u/c)2 因子。其中u是物体运动速度,c是光速。时间、空间,甚至光速在引力场中是变化的。引力常数为√1-(rs /r),rs =2GM/C2称为史瓦西半径,可由光速运动的物体等于逃逸势能求出,即(1/2)m C2 =GM m / rs得出。

首先,根据世界是能量的观点,有物体函数Su= ƒ(E),即可用轴坐标表示每个物体兑换成能量E时的当量值,轴上任意点都是物体Su。这显然是一维的,也就说宇宙史前期的纯能量态是一维的。见图0a。

其次,由于在宇宙冷胀时代,能量实际上以广义物质存在,则有物体方程E=M ×m(具体表示法有待推导),由之可得物体函数Su= ƒ(-E,M、m),式中能量E与虚物质M、实物质m间是转化守恒关系,因而符号相反。符号相反也反映了力热与(广义)物质所呈性质是相反的。这显然是三维的,可用直角坐标表示,坐标中任意点都是物体Su。见图0a。

第三,为了更好地解析世界分析物体了解宇宙,又从物体方程演绎出运动函数。根据虚物质范畴,将复杂的虚物质再分解出方向、时间、空间等,其它范畴暂略去有,

m         E

                                    ●Su    

                    

  0 ●Su        E       0                      M

一维世界轴坐标               三维(五维)世界坐标

                          

 图0a

Su =ƒ(P&T、m、Tr、T、S)。这是个五维概念,根据能量分解为“正”物质与“负”超力的物理学观点,式中力热P&T与实物质m、方向Tr、时间T、空间S是反相的,同时在高速运动世界里,m、T、S等含有√1-(V/C)2因子。用三维坐标描述五构素物体时,图0a中M含Tr、T、S,而P&T在E坐标上。              

列方程需要注意的是,光子、中微子作为单个物体都没有静止质量,其存在完全由时空、方向、力热构成。可见物体由物质构成是狭义和不准确的,由五构素构成也并非一定得“五脏”齐全,即五构素不一定个个都用上。

5.五构素物体演绎图论

见图0b,五构素演绎图中“空无”对应宇宙大爆炸前夕,自从

能量产生、宇宙大爆炸后,五构素组装出物体;在规律、特征等产

生的同时物体运动规律、存在法则等发生作用后,社会矛盾暴发而解决矛盾的理论方法应运而生。如,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发生中和反应时,矛盾化解为能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消失了,雨后天晴了。我们的管理学就是研究生产动力发生作用时的效率问题,而图0b所绎正反映了监控社会生产效率的管理学科渊源是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中和。

6.宇宙五构素测地线解

测地线是指最佳途径,是以最小投入最大收益为标量的,不应是最长路径也不一定是最短路径。测地线有二种,一是自然测地线,二是社会测地线。由于实物质具惯性力和质量引力,惯性力则主要来自宇宙大爆炸时所释放的碎块飞行速度,运动轨道为沿着弯曲时空形成的自然测地线。质量引力是时空弯曲的效应力,不是真正的力。惯性力和质量引力具等效性和互为催生性。社会测地线由社会欲望、能力值形成,由规章制度、法律施力和人心所向构成,是无为有为(即无为而治有为而理的简称)的统一。站在高空建筑上观察城市交通,密密麻麻的人群流根本看不出什么规则、方向来。但我们清楚,个人行动是有目标有动机的,其出发点不一定,目的地却总是有的。而且运行的路径总选择最佳的,不是盲目的。测地线是宇宙学中关于弯曲时空里的直线概念,其在方向不变原理中的概念是现实位置与目标位置二点间的最佳途径,无论二点途径间阻力

 

 

 

 

 

 

 

 

 

 

 

 

 

 

 

 

 

 

 

 

 

 

 

 

 

 

 

 

 

 

 

件如何布置、阻力有多大,都不可能放弃目标点。这一点同物体运动轨迹由时空弯曲决定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于物体运动轨迹是由物体自身决定为主还是由环境决定为主。环境决定的叫做自然测地线,而自身决定的叫做社会测地线。普遍的情况是遵循无为有为运动律,即物体运动轨迹由物体遵循规律服从环境同物体尽力改变环境实现自身主观愿望共同形成。事实上,物体能力有限,必然遵循无为有为律,即物体实际运动轨迹总是介于自然测地线与社会测地线之间,或者说总是与社会测地线间存在着一个夹角。

设物体运动方向同社会测地线间存在夹角θ,则据经典力学定律有,

E= F×S×T×COSθ= m ×S×v×COSθ,式中表明宇宙首先是能量的,然后又是力热F、实物质 m、方向θ、时间T 、空间S等五构素的。

七、五构素数理论应用:TMS 自动化管理装置

TMS就是无线网络遥控/意控式全社会监管网络装置,英语全称是The Total Social Management Net System.。五构素是关于本体论自然运动规律的见解,而方向不变原理是关于社会运动规律的见解。这些见解仍停留在哲学思维上,要真正解决四大问题之(3)(4),不仅要数量化方程函数化,还要技术化,TMS产品化。

TMS产品产业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略作阐述。

1.  虚和531

TMS产品的原始模型应是DCS(分散控制系统),直接控制虚物质之典型范畴的阴流子,间接控制信誉、能力、阴阳流子(阳流子是指粒子层面的实物质,纳米技术就能将物体分割成微粒子,以便在TMS网上传送并还原)碰撞、量子物流、生产服务消费率、运动方向……。应用原理是虚物质论与531系统理论,也包括数理工程学与工具学。

2.  Intel网络

TMS网络起点应是现在流行的Intel网,其覆盖范围将是社会、地区、国家、全球,直至宇宙。对话终端可以是街道站、厂房、宿舍、帐篷或漫游不定点。TMS的基本框架是产--消通道网络图,而以五构素为角元素的五角星,其内核为物体的TMS网络结构原理图所构成的TMS网系,基本传递介质是阴流子并辅之以电子、光子等等。主要功能包括计划消费、市场调节生产、输送、配置、调控…… 。

3.  纳米技术、量子学、波学

TMS产品应用的主要学科技术是量子学、波学和纳米技术。因为虚物质研究量子层面的阴流子,主要具波特性,却应用于宇宙、宏观世界。纳米技术将大尺度物体同量子联系起来,使大尺度物体的时空管理可转化为微观控制。

4.  量子与纳米制造术

纳米制造术将大尺度物体转化为基本粒子,有助于人类制造的消费物同基本粒子间进行集合、分解的转换。使资源分布不对称的物质经纳米制造技术处理后,在TMS网上传送而按需分布。同时又因饮食、住行等需要而将量子还原成可使用的消费品。这样的技术,可将异地、不同星球上的资源不对称分布变成对称分布或按需分布,可将有形物变成无形物,将舟、车、空等道路运转变成时空的漫天输送。那时候,人类感知世界绝不是停留在地球上,宏观物体上,而是深处量子层,大尺度宇宙中。

八、“虚&531”理论是个自洽系统

     五构素、方向不变、TMS是“虚&531”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创新概念的堆栈而是有机自洽系统。

1.用波粒特性与531系统理论解说物体消费运动

宇宙也好、物体也好,都是由五构素组成的。宇宙、物体因含量子特性基因而同粒子一样有波粒二象性,但多数呈隐性,物体运动也就常常表现出低频率、个体性,其中粒支持消费运动已归为实物质科学(即自科研究范畴)而波支持运动方向可归为虚物质科学(即社科研究范畴)。虚物质控制物体消费运动的方向是: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消费体系是广义上的消费概念,即生存、发展、自由三层一体有机体系),但虚物质主体是人性物性,具发散性与收敛性。发散作用使得实际消费运动的方向只能围绕测地线上下波动;收敛作用使实际消费运动方向趋近测地线。所以,人性物性之发散性激活物体(人)的恶性所引发的时空(社会)一系列事件矛盾、现象,我们称之为问题基础论点;而人性物性之收敛性激活物体(人)的善性所孕育的治理时空(社会)系统规律、理论,我们称之为531理论。

2.虚物质效应、物体存在法则与531系统理论的平衡功效

首先弄清531系统理论的概念。531系统理论可定义为,将社会的经济的全部问题高度概括成总矛盾、经济基本问题、三大要素和二个根本点等若干问题基础论点,以及将综合治理问题基础论点的规律、理论、方法概括为五大律、三大模件、一项目标性原则。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统称为531系统理论。

虚物质本性在量子层面是绝对自由,这种自由意志体现在宏观世界就是追求消费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并沿测地线运动的方向不变。因此方向不变是虚物质的本性使然,朝着高质高效和最佳值方向追求消费体系的实现标志着物体如人的欲望无穷。同样,虚物质支持的利益最大化的竞争打破了对称平衡、造就了差异与层次等级,即层次结构也来自虚物质。而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于宇宙中标志着物体的生活时空有限即运动能力、寿命均有限。综上二点可见虚物质同时支持无限欲望与有限能力于一体,这种自相对立统一矛盾性在物体实现自身消费体系过程中必然产生种种矛盾与问题。从虚物质支持的欲望无穷来说,虚物质功效就是维护其载体(物体)的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如果将“生发自由”称之为消费体系,则消费体系来自虚物质。由于欲望无穷与能力有限是物体存在法则的二重表现,因而物体存在法则来自虚物质;531理论的核心就是治理虚物质规定的物体存在法则所形成的问题基础论点,使物体在消费运动过程中既遵守物体存在法则又充分实现消费体系。显然,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也来自虚物质。如果拟问题基础论点为“-”而531理论为“+”,则中和反应使得“-”与“+”碰撞湮灭为零。这表达着来自虚物质的531理论攻克同样来自虚物质的问题基础论点,因而解决了也来自虚物质的消费体系矛盾律。从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对立统一来看,虚物质使得能量产生宇宙中的一切,同时又有能力平衡宇宙中的一切关系;既产生不平衡、不对称……,又消除所有的不平衡、不对称……。如果统称“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为531系统理论,则这些都是虚物质通过531系统理论所产生的功效。当我们考虑宇宙的极端性就会发现:在虚物质作用下,宇宙的极端结果是从空无中来又会回到空无中去,其中贯穿着物体存在法则和531系统理论的作用。

3.大统一理论:总能量总理论总方程

大统一理论必然有一个概括事物总规律的公式与之相对应。根据大同性,这个公式可从现实生活中推导。显然,能量是大统一参数,五构素则是基本变量。由五构素作参变量可表达物体运动,且均为力热在不同侧面的表现。因此,大统一理论及其大统一方程可从超大统一力去取得突破,至少同超大统一力相关。

4.《虚&531》丛书描述的是一个自洽宇宙

宇宙是能量与事物的世界,也就是说世界不仅仅由物体(物质)组成,而是由事物与能量组成的广义物体世界。《虚&531》正是关于广义物体的起源、组成和消费运动周期空前完善的表述。这个描述系统涉及到三方面:能量、物体、(运动)现象,且从哲学上推定了诸如量子论同相对论相统一等物理学前沿悬而未决的问题。物体、消费、运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运动即物体存在法则为:沿着测地线运动和按层次结构存在。因此,《虚&531》内容最简洁的描述是:宇宙大爆炸释放出的五构素组装成物体,物体存在就是消费运动且遵循沿测地线运动和按层次结构存在的法则。存在法则使得物体成为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的矛盾体,531系统理论指导物体消除矛盾、实现理想。

5.五构素物体演绎图

见图0b,从五构素物体演绎图可以看到宇宙自产生至今,至少由三个规律理论维持着。第一个是打破空无建立对称平衡律(简称打破建立律),即从空无中生出能量,又从准奇点大爆炸中产生宇宙。第二个是物体存在法则,即物体按层次存在又沿测地线运动,从而集欲望无穷与能力有限于一身而成社会矛盾体。第三个是对称中和反映律,即531系统理论中,问题基础论点与531理论发生对称中和反应而释放出驱动社会发展的能量。

九、结束语

世界是能量的,但也可以看作是虚物质、实物质二元的。从使社科数理量化角度出发,我们可根据世界的构成现实和经典世界观习俗确立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为坐标参量来描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可以说,能量一元论揭露了宇宙本质现象,虚、实广义物质二元论可阐明宇宙的对称本质,而五构素则从数理方法描述宇宙的全部特征。以上三种论述方法相辅相成,共同创新了世界观,可概括为:创新世界观及其五构素坐标系描述法。

            新方法论与新人类理想

走进《虚&531》丛书,你就会见到原创性五构素(即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世界观与方法论。丛书有的是类似外星人、UFO的兴趣话题而又不乏宇宙真谛、人生高超技巧;走进去,思想必将焕然一新,系列宇宙规律和时空管理的高新尖课题必将引你走向世界科学最高领奖台。那里所涉及的时空跨度为整个宇宙生命周期,按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五阶段描述之;时空范畴(同人体规模和人的反应相比)为大到1025米×1020秒以上而小到10-15米×10-25秒以下,主要阶段为自宇宙起源于能量“O”态点(即大爆炸前的宇宙状态),经冷胀到成熟期再由热缩成黑洞,最后回归于空无等六个关键时空点。

书里,构建了一套从虚物质(虚物质概念同常识物质对称,是控制物体运动方向的无形量子波)哲学思想推论出虚物质经济学原理再制造出可操作的人类社会之最佳管理模式。

要点为:提出宇宙五构素观点,并从中推出虚物质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方向不变原理和层次结构论;方向不变决定了物体欲望无穷而层次结构决定了物体能力有限。沿着测地线(指运动最佳路径)实现消费体系(内容为生存、发展、自由)和按层次结构存在正是物体存在法则。毫无例外,物体存在以消费运动为表现形式,消费运动的矛盾总表现为消费体系矛盾律(指生活资源的配置、分配、获取途径选择等矛盾)。消费体系矛盾表明问题基础论点(将社会与经济问题概括成的要点)存在所有的物体消费运动中,治理好社会与经济的一切问题应使用531(新发现的五大律三大模件一原则)理论。

具体操作为:按照产--消通道(新发现三大模件之一,即以产、消为核心点的社会运动关系网)布置全社会或社区计划消费网络,依照力-消-产顺序周期律(新发现五大律之一,即按生产力最高水平作消费计划,以消费计划前馈指导社会生产,又据实际发生的消费信息来反馈调节消费计划、市场生产的法则)实行计消市产模式(新发现三大模件之一,即计划消费市场生产)。在书写时代,以书面调查、统计、计划,取消商业而保留交易会,设社区供应站。在计算机网络时代,完全依靠电脑在网上完成申报、统计、计划,设送货公司。在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时代,建立无线电网络,在终端输入产品模型即解码往网上发送模型量子到用户,在用户端接收信号并使量子模型还原。在基因、纳米时代,产品构成材料则有三种猎取方式,一是用户就近取材按照量子模型制造想要的产品;二是异地取材,经纳米、量子化后由网上传送到用户;三是星空取材,通过空间站向网络发放量子化材料到用户。

如此理想社会就是,人权高度平等,社会分工与能力交换完全在网上实现,人与人之间以无线网络按程序联系,意控操作,从而保持着每个人的高度自由。这样的社会显然使人与人之间不为钱权争斗,人权充分平等而不存在人管人的国家,不要地区军队保护局部群体,没有阶级和官僚群体,没有家庭而四海为家,以思维改造社会以欲望即时取得衣食住行。共有就是网络,私有就是个人。

总之,虚物质管理理论提供了空前高效率的社会运行法则,足以使科技生产力获得空前的高发展能量来充分服务于人民消费。我们人类的不久,借助531理论生活在科技生产力稳步攀升、运行效率近于理想的社会中。我们以娱乐为主调、无尚荣华富贵、自由舒畅的一天将提前来到。



[1] 从虚物质哲学中推导出来的五大律三大模件和一个目标性原则,即遵照五大律使用三大模件作工具去实现一个目标性原则就能解决我们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

[2] 测地线是相对论中关于弯曲时空中星球运动的最佳轨迹,虚物质论认为这也是事物运行的一般方向。

[3] 将社会矛盾、事件麻烦概括成有限几个要点,要点集合称为问题基础论点,加上531理论就是成了531系统理论了。

[4] 无为而治是指因能力有限而须遵循规律服从上层载体如社会安排。有为而理同无为而治相反,是指树立远大理想,尽力体现自身价值。

[5] 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于宇宙中,各层次物体均载有相应层次的虚物质,从而有按层次结构存在而沿测地线运动的物体存在法则。如粒子、物体、星系是根据存在法则级别由低到高的虚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