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被人抢注,企业名称被人抢注,使得假冒商品充斥街头,常演出些李鬼斗李逵的闹剧,已经够人烦的了。近来,偏偏又出了个不生不熟的“域名”被人抢注,直搞得中国400 多家著名企业似丢魂失魄,叫人好不心疼!
何谓域名?用行家的话来说,就是国际互联网络上一个企业或者机构的名称。这个名称,一般采用企业或机构名称的英文缩写形式表示。只要记住它,并将其键入电脑,就可以调出该企业或机构输入国际互联网络的全部信息。依此,我们可以把国际互联网络理解成一座摩天大厦,大厦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房间,每个房间的门牌,就是我们说的网络域名。你只要申请注册了域名,并加入国际互联网络,就等于买下了在这个域名下的“房间”,你就可以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随意地往里装入你认为有必要装入的信息。如企业简介、产品名称、产品质量和价格等等。还可以输入企业或机构所在地的人文地理和软、硬环境,供人查询、采购和联系其他业务。当然,你也可以将你的需求输入其间,以便得到网上其他企业或机构的回应和帮助。报载:两年前,北京一著名学校的女学生朱令突然昏迷不醒,濒临死亡的边缘。在辗转京城数家大医院,均告无从确珍的情况下,朱令的同学将其病症输入网络,向国内外医学界求助,很快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反馈信息频频顺“网”而来,终于通过“网上医疗”,挽救了一个濒临夭折的年轻生命。
由此看来,域名是企业或机构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国际资源,它与商标和企业名称等标识一样,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正因为域名来得如此重要,再加上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如果一个域名被抢注,其他任何企业或机构都无权再在同一个管理域内注册相同的域名,因而,引得一些投机分子,纷纷利用我国企业对国际互联网络知识研究不多,企业“上网”刚刚起步的机会,抢注本属我国企业或机构应注的域名。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的长虹、红塔山、孔府家、海信、健力宝和兰陵酒等400 多家著名企业的域名已被他人恶意抢注。就连我国内地的一些著名城市名称,也被几家香港公司抢注了。更令人感到尴尬的是,有的公司试图入网时,发现域名被国外抢注。尽管他们一直赖着不用,但当我们要想启用时,却需要向抢注者交上一笔数量可观的租赁费。这就象我们想回自己的家里住宿,还要先向抢占者交上租金一样,是多么的冤枉。如果照这种现状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当我们走到中国“小鸭”的家门口时,明明门牌上挂着的是中国“小鸭”标志,打开门一看,走出的却是大摇大摆的外国“唐老鸭”!
域名被抢注,将对企业的国际交流、产品出口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尽管有人把域名看得象电话号码一样,认为一旦被其他公司抢注,还可以作些调整重新注册,但千万不要忘记,属于企业的名称只有一个。中国有句千年古训:“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果因为域名被别人抢注,我们就轻易地将自己已经用惯、市场已经认同、已经成为一笔无形资产的企业名称改掉,那将痛失商业良机,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站在门外,不得不大声向企业家们提个醒:
请注意保护好企业的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