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河南拥有108个县(市)、15.11万平方公里县域面积(占全省90.5%)和8029.83万县域人口(占全省的82.0%)。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其中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6%(于是就有了“七分天”的说法);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1%;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在第七届中部六省百强县中,河南占了46个,前10位中就占了6个;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这就意味着河南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和在中部率先崛起所依托的主力军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七分天”引发热议
随着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七分天”地位的形成,河南党政高层非常重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认识新阶段,不断强化县域经济在中原崛起中的新作用;认清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肩负新使命,奋力开拓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也说,作为一个有着近1亿人口的大省,只依靠中心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原崛起。
据了解,在河南108个县(市)中,被赋予与省辖市相同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47个县(市)发展较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如以巩义、新郑、偃师、沁阳等为代表的工业拉动型发展模式;以长垣、禹州、虞城等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型发展模式;以尉氏、许昌、潢川、鄢陵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发展模式;以固始、新县为代表的劳务经济拉动型发展模式等等。同时,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义马、栾川、巩义、新安等县(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70%以上。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场外经处处长刘殿敏认为,当前河南县域经济正处于有史以来增长最快、活力最强、发展最好的时期。他说,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键要做到“六个坚持不懈”:一是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二是坚持不懈地以工业化为主导,把“工业兴县”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县富县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工业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提升县域工业的竞争力;三是坚持不懈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四是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五是坚持不懈地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六是坚持不懈地完善县域行政管理体制,采取一系列扩权强县政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强县域社会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
显然,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在适宜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但同时政府也成了强有力的“推手”,优惠的政策和宏观层面的引导,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阳光”和“雨露”。
“扛大旗”还靠民企
有统计显示:在河南,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处于绝对的优势,达到95%以上。
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河南省县域经济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还要积极发展科技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县域经济的活力在民营经济,潜力在民营经济,出路和希望也在民营经济。”有关政府高层人士说,要大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扫清发展障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鼓励和支持当地能人投资办实业。对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县(市),要着力抓提高,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人才创新和环境创新,把现有的民营经济真正做强、做大、做优。各地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来资本和企业前来投资,使外来投资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准入放宽的机遇,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向水利、交通、能源、供水、供气、供热、道路、桥梁、环保等行业和教育、文化、体育、医疗、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推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尽快使县域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在“十五计划”中捷足先登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民营企业———河南天伦集团,是2002年3月,国家首次宣布向民营资本放开公用事业(1432.165,-70.46,-4.69%,吧)投资领域时进入的。投资1.3亿元、可接驳10万用户的天伦燃气投资公司率先取得了许昌市天然气项目50年独家运营权。目前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另一项投资1.07亿元、可接驳用户约12万户的与许昌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书》也正在付诸实施。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团队。专业人员多为燃气领域国内知名专家,具有燃气行业运营、管理的丰富经验。公司中层管理者中,专业技术人员占7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87%,专业化、年轻化的管理团队以雄厚的技术支撑为后盾承载着这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安全的易燃易爆的特种行业。许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民营企业的介入和快速发展确实解决了很多过去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防止“大跃进”
据了解,今年的河南县域经济大会上,河南省拿出了3.1亿元对巩义市等21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强县(市)和汝阳县等10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进行了表彰,并各奖励资金1000万元。表明了政府发展河南县域经济的重视和对先进地区工作的肯定。
有关专家认为,经过上一轮(2002-2007年)的发展,河南县域经济已进入提质增速、加快转型、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记者注意到,目前在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上“速度”和“效率”成了学界和地方政府官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有关市场分析人士提醒: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发展极不平衡。GDP和财政收入最高的巩义市分别是最低县的12倍和13倍。河南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激情很高,后进赶先进的势头也很猛,政府这次对先进县市重奖1000万元,对先进地区的鼓励和震动很大,给落后地方的触动和鞭策也很大,但发展有个渐进的过程,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脱离当地实际急躁冒进,那种“比、学、赶、超”的“大跃进”式提法和做法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推进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甚至走向反面。